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是协调资源、环境与经济矛盾的重要举措。文章根据党的十九大的新要求及重庆市生态文明“十三五”规划要求,基于《重庆统计年鉴》2004—2015年的数据,采用熵值法确立指标权重,从国土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优化、生态制度建设、生态文化宣传四个方面,选择了37项指标构建了重庆市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的态势,但系统的协整性仍存在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中,权重前五位的指标是:环境保护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绿色出行率、化肥使用强度、城市人口密度、交通运输用地面积比重。指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以期为重庆市及其他省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和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构建了生态文明经济子系统、生态文明保障子系统、生态文明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文明环境子系统、生态文明发展子系统五个方面共30个指标的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实行"年度评价、五年考核",每个五年规划期结束后考核1次,"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的考核指标,将于2020年末用于全面评价我国各省份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进展、体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成果,意义重大。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将"环境损益分析"作为一个影响因子进行融入,以解决"绿色发展指标体系"中的环境损害程度的缺失和生态环境权重占比偏低两个问题。"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的"环境损益优化分析"增强了"绿色"与"发展"的协调性,改变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在绿色发展评价中的弱势地位,真正体现西部省份生态环境优良的优势前景。  相似文献   

4.
新年伊始,上海崇明生态岛建设又传来了利好消息.上海市发改委1月9日发布的《2010-2012年崇明生态岛建设绩效评估意见》显示,去年崇明生态岛指标完成率达96%;单位GDP综合能耗、骨干河道水质达标率、实绩考核环保绩效权重、公众对环境满意率4项提前实现2020年终期目标;崇明生态岛建设机制优化,成为科技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对于推进崇明生态岛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崇明是上海最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区域."上海崇明新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晓中激动地表示.  相似文献   

5.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的十七大的明确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相似文献   

6.
自2003年"生态文明"第一次写入党的文件至今,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正日趋完善。"十二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效能显著提高,相关法律及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各地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速且已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三五"时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与难点在于,生态资源环境容量对发展的硬约束、进一步减排将遭遇技术创新滞缓软约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及对全球生态安全的维护和减缓气候变化。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基础工作:其一,在国家三大战略实施中贯彻生态文明的理念;其二,优化创新环境,引导绿色产业有序发展;其三,制订全面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其四,推行倡导公正和平的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科学测度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既有利于管理者掌握林业对生态文明作用影响的客观规律,又有利于管理者有效制定林业助推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江西为例,基于共生理论,利用2007—2019年数据,首先构建PSIR-SEM模型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然后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的"指标—指数"耦合法,通过指标及其权重测得阈值与绿值,依次对生态文明阶段与水平进行判定;再以生态文明水平为因变量,以农业、林业及其三次产业、畜牧业等十大产业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构建双对数模型估计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作用的回归系数;最后通过"归一化"算法由回归系数测度江西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结果显示:(1)2007—2019年,江西林业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率逐年递增且在所有产业中最大,江西林业在助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主体作用;(2)江西林业三次产业对全省生态文明的贡献呈现"结构微笑曲线",林业一产、三产、二产贡献率依次降低,但林业三产贡献率增长幅度最大,在林业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8.
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论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结合物元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中心城市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区域差异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太原、郑州、济南、青岛和呼和浩特的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成果;西宁、兰州、银川和西安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有着较大变动幅度。研究结果可以为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下阶段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为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打下牢固的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健商指数是结合"健商"概念提出的用于评价生态文明健康状况的指标,构建生态文明健商指数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定量得出体系中各指标比重,结合模糊分析法计算出生态文明健商指数的数值,根据生态文明健商指数的正负来判断生态文明的健康状况。文章选取2009~2013年的数据计算我国整体的生态文明健康状况,得出5年间我国由不健康状态(生态文明健商指数为-0.133)逐渐转变为亚健康状态(生态文明健商指数为0.191,但其内部准则层出现负值),今后应着重从资源节约和生态文明行为两方面着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也是国家五大建设任务之一,区域旅游规划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文章从生态文明理念重新审视中国旅游规划发展历程,挖掘各时期旅游规划理念、方法和技术中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然后,重点论述了当前区域旅游规划在贯彻实施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促进资源节约、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科技支撑作用。最后,对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区域旅游规划发展的新要求和新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新区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将生态文明理念融于城市新区建设中,是对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两大国家主导发展理念的践行。研究并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于刻画城市新区应具备的特征、引导建设规划方向、提升城市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生态文明内涵的解读,依据对"自然—界面—经济—人居"这一"全过程"进行"全生态"建设的思路,构建了包括"自然资产、环境亲和、绿色发展、生态宜居"四个层次共39项指标的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按指标的状态属性和约束属性进一步细分。既可作为城市新区建设和运营过程的指导性指标体系,又可作为新区建成状态的评估性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加快广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201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广西是农业大省,农村涵盖了大多数人口、自然资源和自然生态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资源和优化生态环境,是广西农村步入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生态安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海西"建设中,必须充分考量生态安全问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个体生态等方面形成完整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观,并组建"生态安全研究中心",为"海西"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4.
陈国富 《经济论坛》2014,(4):99-101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是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的结果。对于仍属于欠发达地区的重庆市长寿区来说,发展重化工业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也是发展、壮大第二产业,加快推进重庆市工业化进程的需要。处理好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破除对传统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走循环发展道路,推进重化工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同步发展,是长寿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美丽中国"是中国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客观衡量和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采用层次分析法,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要求,构建了包括环境美丽、生态修复、资源节约、降污减排和制度建设等五方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西部大开发以来陕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6.
辽宁作为全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比重很大,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也十分繁重。在推进辽宁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财政担负着重要的职能作用,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制度支撑和政策手段。本报告以辽宁为例,系统回顾了支持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实施情况,并结合垃圾污水处理运营机制构建,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梳理,提出进一步优化政府相关决策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反思工业化过程中对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做出的理性选择,而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主要有生态足迹法、真实储蓄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其中,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受到大量研究者的青睐,已被广泛应用于国家、区域、城市等不同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中。但是目前评价指标体系在指标选择的合理性、指标分值计算的科学性、权重赋值的客观性、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性等方面还有不足,进一步的研究需要在评价指标的标准选择、子系统之间的协调问题、区域差异问题三个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严重的生态危机。为此,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战略。"五位一体"发展战略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其核心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延续了人类社会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历史血脉,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力度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纳入"生态文明"的视域,并且上升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是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共继往开来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20.
在收集我国2002~2011年间9个海洋生态文明和12个经济社会指标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海洋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评价体系。采用均方差赋权法计算了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利用动态耦合模型对海洋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耦合演进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2011年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快速发展态势,而海洋生态文明发展相对滞后,且海洋生态文明的动态演进具有随时波动性;从二者耦合演进关系来看,十年间我国海洋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总体上处于协调共生的发展阶段,但表现出了进入极限发展阶段的危机。说明加紧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对保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紧迫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