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承载力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文章梳理了国内外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总结出目前承载力评估方法主要有指标体系法、供需平衡法、系统模型法以及环境容量法四大类。分析了当前评估方法存在的不足,并指出未来我国环境承载力研究方向应集中在三个方面:完善环境承载力理论体系,建立分区分类的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估体系和实现环境承载力的业务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旅游生态环境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是实现对生态旅游景区合理规划、有效管理,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运用生态学研究中生态足迹的概念和方法,通过分析生态旅游区的生态足迹的供给与需求,建立了基于生态足迹的环境承载力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3.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于协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河口县为例,建立涵盖多种因素的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极差变换法对各指标原始值进行无量纲处理,通过均方差决策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的区域为河口镇,占全县总面积的14.30%;中等的区域为莲花滩乡、桥头乡、老范寨乡和南溪镇,占66.35%;较低的区域为瑶山乡,占19.36%。总体发展形势严峻。地形起伏较大、频繁发生的地质灾害、有限的土地资源和较差的水环境质量,阻碍了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高。研究结果对丰富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具有理论意义,也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是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严重影响了流域水生态系统健康,部分流域水生态系统已经出现了超载现象。准确评估和优化水生态承载力,有助于为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提供基础依据,能够促进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文章明确了水生态系统承载力评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流程,提出了从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三方面对水生态系统进行问题诊断的技术方法。同时,指出应根据问题识别水生态压力因子,根据承压关系识别支持力因子,采取综合指数法、承压度指数法等两种方法进行承压因子测算和水生态承载状况评估。最后,提出可通过设置不同情景方案,比选得出最优情景,对水生态承载力进行优化调控。  相似文献   

5.
生态脆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能够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区域旅游生态承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GIS技术与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进行西南山区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旅游生态承载能力总体较好,属于中等承载力的区域分布最为广泛,面积比例达35.8%;低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四川平原和盆地丘陵区,另外在云南和贵州低山丘陵区零星分布,高和较高承载力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和广西西北部山地两大片区;研究区生态弹性力、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和旅游活动压力具有空间差异特征,水域面积比例、植被覆盖指数、生物丰度指数、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游客污染物排放量、人均生态用地面积和水环境污染指数等是影响旅游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旅游承载力作为海滩旅游管理工具的有效性,以日照万平口海滩为例,基于旅游承载力评估框架,评估在不危害周围生态、社会和文化环境以及不降低旅游体验的情况下应该允许的最佳人数。结果表明:物理环境有效承载力为9 232人(情景1)和4 616人(情景2),游客每日轮换系数设为4,日均有效承载力为36 928人/天(情景1)和18 464人/天(情景2);平均而言,受访者在万平口海滩上遇到了2 307名其他游客,社会心理承载力或最大影响可接受水平为2 092人,日均社会心理承载力为8 368人/天。虽然物理环境承载力与社会心理承载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文章认为物理环境承载力可以应用于景区基础设施管理,而社会心理承载力可以应用于游客空间分布和游览时段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长江上游山丘区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宜宾市2005-2015年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用灰色关联法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宜宾市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缓慢上升,2015年达到最大值为0.65,处于中等水平;社会经济承载力水平波动,略微下降;资源承载力略微下降后上升;环境承载力变化幅度较大,2010年、2013年下降,其余年份上升.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人口增长率、第三产业比重等是影响宜宾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朱健亮 《经济研究导刊》2015,(9):167-169,181
对以往承载力的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人居环境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人居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矢量模法对大连市2002—2011年城市人居环境承载力指数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城市人居环境承载力呈总体上升趋势,但承载力并不高,对如何提高城市人居环境承载力给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肃南县旅游发展现状和特色,依据生态旅游承载力理论和测算方法,从生态环境承载力、资源空间承载力、旅游经济承载力、社会心理承载力和管理环境承载力5个方面,对肃南县马蹄寺景区的旅游承载力进行了测评。结果表明:肃南县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为弱载,管理环境、旅游经济环境、生态环境是其旅游可持续承载的约束条件和基础条件。文中将县域全域旅游发展和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合起来,从环境、服务、管理、产品、营销全域化等方面对肃南县全域旅游发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曹飞  郑庆玲 《技术经济》2016,(9):99-105
构建了包括经济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交通承载力和土地承载力的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基于熵值法的TOPSIS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2013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数据,测度了其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单项承载力。得出如下结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对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影响最大,属于短板要素;中国省域城市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基本上呈从东向西递减的梯度分布;各省城市综合承载力与人口城镇化率的位序基本一致,但综合承载力滞后于人口城镇化率。最后提出,提高城市承载力既要统筹空间均衡发展,也要统筹各单项承载力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现有环境压力、开发利用水平及发展潜力三个方面提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这一新的概念,并从区域环境承载率、区域资源利用与污染物排放强度、区域发展能力三个角度选取了29个指标构建了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评价指标体系。以北海市为例,对其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北海市的现状发展模式尚属于可持续发展模式。但其环境承载压力仍然较大,还需提高区域发展能力。对北海市三区一县来说,海城区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最高;合浦县排在第二位,其区域承载压力相对较小,开发利用水平较高,但区域发展能力较低。铁山港区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最低,虽其区域发展能力最高,但仍需提高其开发利用水平、降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结果表明,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潜势评价体系的建立是可行的,它可以描述某一城市时域上的变化,也可以从空间上评估某一区域各单元的不同,甄别区域环境承载力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为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系统角度给出了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环境系统的多个组成要素,从而建立了西部地区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要素承载力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海洋经济的高速增长导致近岸海洋资源趋紧、海洋环境污染加剧,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海洋资源环境过载问题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体现在:(1)对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2)推动了海洋资源环境单要素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评价方法研究;(3)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的综合应用。通过总结发现,当前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象比较局限,反映承载体与承载对象之间动态关系的评价方法还较为薄弱。因此,在陆海统筹目标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综合集成评价需求下,海洋分类评价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基于多要素的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4.
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量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旅游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和理论发展过程,对目前国内用于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欧盟农业环境足迹指数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来,欧盟各国开始关注农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颁布了多种农业环境政策。为了更好地实现农业环境政策目标,进行农业环境政策评估至关重要。文章简要介绍了一种综合、全面、灵活的农业环境政策评估方法——欧盟农业环境足迹指数法(AFI)。通过爱尔兰和英国两个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分析其应用范围。最后,结合我国的农业环境及其政策现状,根据AFI法的思路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政策环境绩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试验区土地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冲突愈发尖锐,由资源紧缺、环境破坏等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世人的关注.从土地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是当今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热点与前沿领域之一.在调研现有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区域土地承载力的概念,构建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进行初步评价,提出了提高长株潭城市群土地承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分析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我国的永续发展,二者密不可分,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存在综合分区结果实用性不强、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资源单要素承载力对资源节约集约指导不足、承载力研究缺少制度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增强综合分区结果的实用价值、拓展单要素承载力研究方法思路、科学建立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承载力制度体系框架设计的建议,并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是区域统筹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基于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参数修正的区域主导产业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测度分析方法。首先测算地区的综合承载力,对区域产业进行了主导产业的筛选,然后使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和卡尔曼滤波器参数修正的方法,评估区域主导产业对区域综合承载力的贡献水平,最后以重庆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为规划、设计和实施重庆市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内外投资活动的逐步兴起和迅速发展,国内外的相关学者和机构对有关投资环境评估理论和方法逐步深入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选取综合指标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因子分析法三种常用的评估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对2005-2008年铜陵市投资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了城镇综合承载力系统,其由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四个子系统复合而成,并采用逆向云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西部十省区的城镇承载力进行评价,认为西部各省区的城镇承载力总体水平较低且四个子系统的差异明显,同时各省区内的承载力差异也较大。因此,西部在城镇化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同时要缩小各省区内部各子系统承载力差异及各地之间的城镇承载力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