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武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回顾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用于城市土地与房屋开发建设的投资,它包括土地开发投资与房屋开发投资。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市的房地产投资发展非常迅猛,见表1表1 1990-2001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基本建设投资GDP及增长率  相似文献   

2.
郑勤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99-203,210
基于2007年的土地利用图形数据,选用斑块分离度、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生态环境指数等景观特征指数,从斑块和景观两个尺度定量分析盘锦市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揭示其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1)盘锦市的优势景观类型为水田,面积最大,广布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其次为沼泽地,分布于西部以及西南沿海地区;城乡用地、水域和旱地的面积亦较大。区域景观格局基本上呈现出人工湿地和自然湿地镶嵌分布的特征。(2)城乡用地景观的斑块数最多,为1 002,水域和水田的斑块数也较多,分别为131和98;滩涂景观斑块分离度最小,为0.06,其次为水田景观,为0.18;未利用土地的斑块分离度最大,为111.51。(3)盘锦市生态环境效应指数为0.42,低于邻近城市营口的0.51,而高于锦州的0.38,在生态环境质量上没有太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武汉市湖泊的发展、保护及发展规划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文章在指出了武汉市湖泊发展演变中存在着湖泊填占、湖泊水质污染和湖泊开发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原因的基础上,对武汉市湖泊(特别是主城区湖泊)的未来发展和保护从三个时段进行了规划性构想,以期对类似城市的湖泊水系的发展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选取武汉市16个城市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城市湖泊湿地对周边建成环境温湿效应时空分布的影响。测定时间为2016年1、4、7和10月,分别对16块湖泊湿地建成环境气温(T)和相对湿度(RH)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1)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500m缓冲区范围对空气温湿度关键影响因子(测试点周边25~100m范围内交通道路长度、水体面积、非硬质下垫面面积和距城市中心距离、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构建的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调整后R2值分别为0.116~0.954(RH)、0.160~0.957(T),经留一交叉验证调整后R2分别为0.248~0.994(RH)、0.212~0.991(T)(P<0.05);2)随距湖泊湿地边界距离的增加,空气T呈上升趋势,RH呈下降趋势,空气T变化幅度最大值为4.2℃,RH为13.3%;3)温湿效应日变化表明空气T从8:00开始逐渐上升,春、夏、秋三季在14:00—16:00达到峰值,冬季在12:00—14:00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RH与T变化相反。合理规划城市湖泊湿地建成环境对整个湖泊湿地温湿改善效应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5.
数字,声音     
广州将实施一项新的规划,构筑城市森林网络,创造“森林围城”的生活环境。据透露,广州市林业到2010年,森林保存面积将不少于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0o/o建设12万公顷生态公益林,城区绿化用地面积不少于300%森林旅游休闲活动场地平均不少于6平方米。全国建立152处湿地自然深护区中国目前已建立152处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7湿地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湿地包括湖泊、沼泽海岸滩涂等,具有重要的蓄水防洪、调节气候、降解污染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我国疆域广阔,湿地面积广大。据林业专家介绍,我国湿地总面积超过6000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湿地保护问题日益突出。受人为活动干扰强烈,中国城市湿地存在面积缩小、功能退化、污染严重,特别是富营养化现象突出。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效益,城市湿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分析城市湿地公园的特征和城市湿地公园维护的原因和意义,力争使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全国同类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典范。并在分析中国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维护对策,并就当前中国城市湿地公园研究与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对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由于对白洋淀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其生态系统不断恶化,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断萎缩。文章在对白洋淀湿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利用与保护现状等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白洋淀湿地价值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构建"白洋淀湿地公园"的新型管理模式。为白洋淀湿地资源价值管理提供可行的理论依据,对有效管理和利用白洋淀湿地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杜晓君  石茹鑫  冯飞  张铮 《技术经济》2022,41(3):101-114
小微湿地是城市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空 间分布特征,并从文化与生态2个方面定量估算其服务价值 对引导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昌市中心城区 小微湿地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平台开展小微湿地的空间 核密度分析,揭示小微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条件价值法 (CVM)、影子工程法(SPA)和市场价值法(MVM)等分别计 量文化与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城市小微湿地空间分布不 均衡,主要集中在公园和居住区的差异性格局,受城市规划建 设影响显著;借助CVM方法计量小微湿地的水资源保护、游 憩、景观、科普教育的文化服务价值,通过SPA、MVM等方 法对小微湿地涵养水源、调蓄雨洪、固碳、释氧、降尘等生态 价值进行了估算,研究区2019年小微湿地文化生态服务总价 值为1.469亿元。与其他类型的生态系统相比,小微湿地具有更 高的单位面积文化生态服务价值量,约19.74万元/(hm2 ·a)。 基于以上结果提出对策,旨在构建可持续的城市小微湿地系 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据新华社报道,过度无序开发,令一些以湖泊著称的城市已变得名不副实。有些城市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心城区有100多个湖泊,现仅存30多个,平均每两年消失3个。剩下的湖泊也"重病缠身",面积缩小,水质恶化。十多年前,笔者曾求学在长江沿线一座城市,常常流连徜徉于湖光之间,学长更言及20世纪80年代当地湖泊未开发前的原貌,称彼时还可捕鱼虾。如今,湖岸遍布公馆、豪庭,自然馈赠给全体市民的千顷碧波,正蜕变成某些人私享和炫耀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速城市化背景下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水系不断萎缩,水域不断地转变用途,生态功能逐渐弱化。在GIS与RS技术支持下,运用景观指数模型揭示了城区水系演替规律及其驱动因素,针对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区水系演替的显著性影响,设计土地利用优化目标体系并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其结果对改善城区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不匹配状况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提出的土地利用优化方案简练、目的性明确、灵活性强,在科学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1.合理规划,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控制工业用地。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经过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工业用地的规模不断膨胀且价格偏低,工业用地的存量已基本适合未来中国工业化的需要。而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在过去一段时间却控制较严,且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囤地行为,导致土地出让面积与实际开发面积有较大差距,进而使得房价人为攀高。"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城市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使城市建设速度越来越快,而城市的发展往往呈放射状向四周扩展,新建小区在城市外围不断建成,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新的城区。与此相反,地处于城市中心凶年久失修、公共设施落后所形成的陋房、矮房则被称之为旧城或“城中村”现象。就其房地产开发投资而言,新城、旧城因其不同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和文化环境而各有优劣,其两城区的优点和弱势也将影响和改变房地产开发的投资。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都市型工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园区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矛盾。文章从矛盾存在的原因、中心城区房地产开发的局限性、开发房地产与建立都市型工业园区的效益比较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阐明建立都市型工业园区的首要性。  相似文献   

14.
滇中高原湖泊区域地理环境是造成湖泊水环境敏感易变的主要原因,湖区快速城市化是加剧湖泊水环境恶化的推动力,滇中高原湖区面临水资源严重短缺和城市快速发展的矛盾。高原湖泊区城市景观格局安全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借鉴组合结构概念模型,从城市景观格局的环境影响识别出发,筛选城市规划环节中对湖泊环境有主要影响的指标,包括城市选址的环境资源安全性、城市用地规模的合理性、城市用地布局的合理性三个方面。对2008年昆明城市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的结果为"临界安全",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是影响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限制因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规模的不足加剧了湖泊水环境恶化局面;道路总用地规模和路网密度不足导致交通效率低下;绿地景观格局破碎化严重;工业用地布局较为分散,对城市其他用地干扰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铜陵西湖湿地现状,结合铜陵市西湖新区 总体规划,研究在协同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为导向下的城市新 区湿地修复策略。重点阐述了公园在功能分区、土方水系和生 境植被上的规划设计策略:在功能分区规划上结合新区功能, 分区开发保护;在土方水系规划上保留场地肌理,统筹水系调 蓄;在生境植被规划上恢复栖息场所,营造多样景观。修复策 略平衡了湿地生态修复与城市发展需求间的关系,以期为中国 城市化进程中新区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内涝已成为继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之后的又一大城市病。武汉是我国内涝频发的城市之一,尤其是2016年夏季发生的城市内涝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文章以武汉中心城区汤逊湖水系为研究范围,利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强度分析法、湖泊变化强度指数等方法,探讨2016年6月30日—7月6日期间城市内涝灾害发生最严重时段的渍水特征,并揭示其形成原因和发生机制。研究发现:①城市暴雨渍水类型多样,主要包括居住区渍水、道路渍水和产业园区渍水三类。②渍水点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渍水点以湖泊为中心集中分布,围湖造地区域是渍水发生的重灾区,城市新开发区和在建施工区也是渍水发生的集中区域,水系中下游比上游渍水严重。③湖泊容量萎缩、水系结构简化、水利建设滞后、汇水强度增大、异常气候突发等共同导致暴雨渍水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982—2010年广州市人口空间分布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望保  陈再齐 《经济地理》2014,(11):10-16,22
利用1982年以来的广州市历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广州市老八区的人口空间分布演化,认为广州市人口郊区化趋势明显,形成了制造业和房地产大规模开发的带动下的人口快速增长的扇形区域。外来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外围地带,空间集聚特征高。人口分布多中心结构基本形成,次中心的人口空间集聚能力增强,次中心的形成得益于外来人口在中心城区外围地区交通便利的城中村大规模集聚,并在很大程度上是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制度等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反映了制度对城市空间的影响。研究可为城市旧城更新改造、职住空间平衡与城市通勤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邓佳 《环境经济》2013,(8):62-63
贺兰山下的银川,想象中应该是一座地处西北的干燥之城,可是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会为银川平原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历史上不断改道的黄河,为银川留下了众多的湖泊湿地。随着近几十年的围湖造田及城市建设,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再次将市区大大小小的湖泊湿地重新连接,中国的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特点及其保护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江苏沿海湿地资源丰富,区域特征显著,生物多样性复杂,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并成为GEF在我国的四大项目之一,为江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江苏沿海湿地类型齐全,包括河口湿地、河流湿地、湖泊及水库湿地、草甸湿地和海岸湿地等,其中尤以海岸湿地面积之大、生态条件之独特而闻名。江苏沿海湿地保护利用的对策:首先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家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把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纳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其次,要加快湿地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建立一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湿地保护区,以加强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护;另外,对沿海湿地资源还要坚持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适度控制沿海湿地的围垦和开发规模,坚持以生态开发和利用为核心,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我国许多城市湖泊出现了水质污染、生态失衡、生物多样性减退、面积锐减、建筑挤压、视觉污染等诸多重大问题。在分析梓山湖的开发背景和过程的基础上,重点从开发定位、开发强度、宏观规划、细部设计四个方面阐述梓山湖开发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其结果,并依此提出四条有益的开发建议,为城市湖泊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