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奉节县产城融合发展,已经具备交通状况逐步改善、三大空间基本成形、三大产业初具规模、商贸服务辐射增强四个优势,同时也存在着西部新区产业进入缓慢、兴隆旅游新城尚未实现涅之变、工业园区发展“先天不足”、优势资源开发主导权丧失四大问题。基于此,奉节县产城融合发展上确定的空间和产业目标,是科学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贾康  吴昺兵 《经济纵横》2019,(12):25-32
在新型城镇化动力不足而发展增速放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的背景下,以"产城融合"为核心理念的产业新城综合开发式建设有助于推动"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双重目标的实现。但政府难以独立完成产业发展与城市管理,需要考虑对接可发挥市场优势的PPP模式,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产业新城在规划、规模、成本、激励等方面的高效运作,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国产业新城PPP模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经营性子项目与公益性子项目边界不清晰、回报机制存在合规性风险、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未来应明晰项目定位和产出目标,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完善政府支付模式、强化运营管理、增强风险控制能力,以期实现产业新城PPP模式实践与政策的"良性共振",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解释城乡融合发展效应机制的基础上,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空间效应4个维度,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2003—2018年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过程,提炼出其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并评价该模式下城乡融合发展效应。研究表明:望城区城乡发展同步推进,探索出了城—镇—村三级共推、产业—空间—制度多维协同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望城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整体上较强,尤其在经济效应方面较为突出,不过,早期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关注不够,导致生态效应呈下降趋势,城—镇—村的联动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乡村产业特色优势也有待进一步强化。建议统筹编制城镇村发展规划,切实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促进园区高质量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地方政府财力普遍偏紧的背景下,政社合作成为了政府主导园区开发之外的另一种重要新城建设模式。本文精确匹配了产业新城开发园区的空间地理边界与中国土地市场网提供的土地交易微观信息,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政社合作产业新城开发模式下的土地出让价格策略及其激励机制。研究发现,产城开发导致新城内土地出让价格显著高于新城外同类型土地出让价格,住宅用地出让价格上涨尤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追求财政收入增长的相容性内在激励使得园区依赖于土地出让收入来分摊开发成本并维持开发。产城开发显著提高了房产企业的经营绩效水平,非房产企业没有呈现出积极的产出效应,政社合作开发模式呈现出明显的“以房养园”特征。本文研究为如何促进良好的政社合作以及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事实依据和政策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经济师》2016,(4)
"产城融合"是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和发展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有活力、持续向上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推进产城融合,提升新型城镇化,显得刻不容缓。文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层次分析法(AHP)对湖南产城融合进行定量评价,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是当前城市空间扩展的重要载体,但二者在产城融合发展过程中均面临困境。研究发现,高铁站区和城郊产业园区之间空间区位耦合、发展阶段契合、产业功能互补,具备协同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以高铁站区为枢纽,构建园—站—城三元互动体系,促使二者协同发展形成高铁产业新城区,是解决困境的有效途径。但运用系统分析模型对京沪、京广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区与城郊产业园区协同发展现状进行评价时发现,二者普遍处于弱协同阶段。为此,文章从物质空间、产业空间和交通组织三个方面提出了二者协同发展的空间对策,以期为二者的开发建设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融合”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静 《当代经济》2016,(10):126-128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产城分离是我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大隐患.在当前形势下,“产城融合”成为防止空城泛滥、产业园区竞争乏力等产城分离现象的最有效途径,如何推进“产城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劳动力结构、城乡一体化方面探讨了产业结构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内在机制,并在借鉴美国尔湾市“产城融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产业定位、产业结构、产业集群、户籍制度、城镇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产城融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国外典型大都市区新城规划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能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镜鉴。雄安新区规划应从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等方面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着眼雄安未来城市功能与形态开发,集中承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打造主导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利用集约高效、产城有机融合、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科技新城。同时,推动居民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功能同步规划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生态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城 市提供生态服务。在当前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下,城市 生态修复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其中能为城市生态空间植被恢 复提供潜在种子来源,且低成本、可持续、生态效益高的土 壤种子库技术也日益受到关注。以城市绿地、城市湿地、城 市废弃地等主要城市生态空间为对象,论述了城市生态空间 土壤种子库研究进展,重点综述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 特征、影响因素和实践探索,梳理了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 库技术体系,包括修复模式、技术路线及评价体系。在此基 础上,提出了今后利用土壤种子库技术进行城市生态空间植 被恢复应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合适的工艺与方法开发、生态 修复和景观化融合等方面,以期为城市生态空间土壤种子库 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阎立 《江南论坛》2016,(4):15-17
产城融合综合改革试点,是江苏省委省政府赋予常州的重大改革任务。近年来,常州在积极探索"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转型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产城融合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综合改革的成效初步显现,围绕"城",部分行政区划调整稳妥有序实施,公铁水空等一批重大功能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常州经开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钟楼新城、凤凰新城以及金融商务区等重点区域发展内涵不  相似文献   

11.
毛丽冰 《经济》2013,(Z1):200
如何推动县域经济产业升级,促进产城融合,是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在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近日举办的《中国县域经济推动产业升级实践》研讨会上,业内专家认为,县域经济发展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应发挥更重要作用,县域产业新城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华夏幸福基业的工业园区创想和建设则是其中产城融合的成功探索。2010年,全国县域经济已经撑起了全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据统计,全国县域GDP总和占到了全国GDP总量的  相似文献   

12.
冯奎 《经济纵横》2015,(4):1-10
新城新区作为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平台,经过30多年发展已形成庞大体系。但新城新区在一些地方过度扩张发展,由此带来一些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城新区必须转型发展,未来将呈现十大特征:新城新区的定位从模糊状态转向清晰明确,新城新区建构起较为完整的体系,转型从粗放走向集约、从低效迈向高效,产城融合成为新城新区主要空间布局形式,政府与市场协作的开发模式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利用,试点性示范性政策将会更多惠及一般性新城新区,更加注重在已有新城新区的基础上进行功能叠加与提升,新城新区成为中外合作的重要平台,新城新区将更多采取进位与淘汰并存的管理机制,核心能力建设成为新城新区获得竞争力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增长极理论在区域经济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继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后,增长极理论被演化为两派。产业园区是功能学派增长极理论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运用。产业园区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也出现了"产城分离"的困境而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作为功能学派的产业增长极理论向地理学派的空间增长极理论的转向是必然趋势;在实践中,加强空间治理,以产业园区空间组织结构重组为抓手,推进产业园区城市化进程,逐步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产城融合”体现了区域产业空间与社会空间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主要拟基于“产城融合”、社会资本创造与产业区优化发展之间的互促关系,并结合对昆山的实地调研,初步探索通过“产城融合”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的内在机理.研究认为,我国的开发区建设主要刺激了普通劳动力的聚集,但难以促进城市功能和社会网络的优化,很有必要通过产业区与城区的协调发展,改善区域人口结构和社会资本状况,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对昆山的调研也显示,协调推进产业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演变、构建多元文化融合的社会网络以及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等已经成为开发区升级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华靓 《江南论坛》2014,(6):13-15
正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以及省"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常州深入推进产城融合试验试点。常州市委书记阎立提出,"我们将通过推进产城融合,使产业布局更好地符合城市发展的定位,使城市功能更好地满足产业革新的需要,走出一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常州之路"。近日,围绕如何"力推产城融合试点,打造产城融合  相似文献   

16.
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具有较强的互动关联性。新型城镇化是产业集聚发展的空间载体,产业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两者融合能够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顺利推进和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城无产"和"有产无城"都割裂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不利于彼此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全方位的产业发展体系和践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31个省级单位为研究对象,选取衡量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的15个指标,以2000—2015年产城融合相关指标数据为基础,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以及GIS可视化等手段对产城融合的时空分异格局进行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和产城协调类型分类数据对产城融合协调发展的影响指标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城融合发展的整体水平还不高,产城融合还主要处于颉颃阶段,尽管有部分城市的产城协调已经发展到初步协调阶段,但绝大多数省市的产城协调仍处于发展调和阶段。且从产城融合的空间分布变化来看,其东高西低的整体特征十分显著,有效印证中国经济东中西部阶梯式发展的空间格局。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时代背景的转变,产城融合的主要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地融入"人"这一产城融合的重要维度,这也体现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主要社会矛盾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化进程中对产城融合发展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学杰 《经济师》2012,(10):43-44
产城融合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产城脱节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如何推进产城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仍然是城市发展需要审视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基于产城融合理念提出的背景,分析了产城融合的内涵特征,并对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城融合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产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文章以江苏省沿海经济带的区县单元为研究对象,以产业发展程度、城镇发展水平等两个维度为基础建立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2020年江苏沿海经济带区县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且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测度结果进行对比和验证,两种方法计算出的得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反映的情况总体而言较为一致。研究表明,江苏省沿海经济带区县的产城融合总体水平良好,但各区县在产业发展程度、城镇发展水平两个子系统的得分以及产城融合综合得分上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南通市区在2个子系统得分方面均位居前列,且产城融合综合得分在16个区县中排名第一,对于其他区县有着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针对各子系统测度得分情况以及产城融合水平测度得分,提出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招商引资、完善基础设施、重视科学技术以及多核驱动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城融合”的内在机理与作用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城融合”对中国实现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遵循“理论—模型—实证”的技术路线,探讨了“人本导向”下“产城融合”的含义、机理与作用路径,认为“产城融合”应该是“产”、“人”、“城”三者的融合,而“产”、“城”的协同互促是以“人”为连接点,通过产品及要素市场的价格调节和因果循环机制实现的.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大多数城镇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和工业发展缺乏城市功能配套的问题,这不利于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良性互动和新型城镇化的实现.因此,需控制城镇空间的盲目扩张,围绕“人”的需求,重视服务业匹配,有条件的地区甚至可以适度超前推进以服务业为载体的城市功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