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京津冀三地互相毗邻,同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位,是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京津冀地区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如何推进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首先,文章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进行了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其次,构建了地区生态经济指标评价体系和测算模型,提出了促进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最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城市群土地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并给出了具体的调控方法,目标是实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是国土空间利用的底线,对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京津冀地区199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DPSIR-EES模型对2010年、2015年、2020年国土空间生态安全进行定量评价,在分析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运用ESDA-GIS法开展空间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京津冀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整体水平偏低,2010年处于0.045 4~0.399 5之间,2015年提升至0.053 7~0.433 0之间,2020年处于0.052 2~0.426 8之间,整体水平持续上升。(2)国土空间生态安全存在显著差异性,呈现“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分布格局,空间分布特征呈现为双核心高值区,其中一个核心高值区位于北京市的东城区和西城区,另一个核心高值区连片分布于天津市的滨海新区和河北省的曹妃甸区。总体来看显著H-H区和L-L区的县域数量占绝对优势。(3)《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明显带动研究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借助GIS、ENVI对2005、2010、2015年的长沙市中心五区(岳麓区、芙蓉区、雨花区、天心区、开福区)TM/E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使用IDRISI中的CA-Markov模块模拟出2020年生态本底要素分布图。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生态本底质量评价模型,通过圈层分析法,GS+半方差函数分析,热点区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研究区的生态本底质量空间异质性演化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总体上长沙市已形成了山水洲城的景观生态格局,但生态本底在建设用地扩张下,开始呈现高异质性、破碎化的演化趋势,城市生态本底质量从0.3006下降到0.2571(2005—2020);2长沙市生态本底质量具有典型的圈层、轴向梯度结构,且"城市生态交错带"是演化最为剧烈的区域;3生态本底质量的空间结构具有区域、时间与方向分异性,且以区域空间异质性最重要;4生态本底质量演化热点区分布呈现由边缘区集聚向外围区扩散、"蛙跃"趋势;5生态本底质量驱动因子中工业化率具有最高的灰色关联度(0.8421),且岳麓区生态本底质量与工业化率灰色绝对关联度最高(0.6031)。  相似文献   

4.
进入“十二五”时期,京津冀都市圈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发生了一些变化。典型的是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效益将会逐步凸显,北京、天津的经济集聚效应会进一步扩大。纵观世界发展规律,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的迁移和专业化生产是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不同地区一定的经济差距是有利于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京津在加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宜按照产业集聚、产业扩散的规律,带动周边发展。京津集聚、吸引先进产业,转移落后产业。加强各区域的协作、磋商,在合适的经济差异下,实现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地区乡村演化分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京津冀地区面临的城乡差距拉大、乡村发展滞后等问题愈发凸显,直接影响到京津冀协同战略的推进。文章聚焦于京津冀地区乡村演化的时空格局,基于土地利用视角探测了2000—2015年京津冀地区乡村发展的中心性与成长性,评价了城乡发展协调性。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地区乡村演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特征,中部及东部的平原地区乡村发展态势良好,要素集聚能力强,而京津冀北部及西部的燕山—太行山地区乡村发展滞后;②京津冀地区乡村演化形成了以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等大城市为核心、以县级市为二级中心,不断向外扩张的时空格局,"以城带乡"成为京津冀地区乡村演化的主要驱动模式;③当前京津冀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程度较低,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仍旧十分突出。研究提出应基于京津冀地区不同地域乡村演化过程特征,提出因地制宜的乡村发展策略,不断增强乡村地区抵御外界扰动的弹性,着力提升城乡协调发展水平,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的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阐述了智慧交通的发展趋势以及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比较了京津冀三地智慧交通发展状况,提出基于生态文明的智慧交通建设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统筹京津冀智慧交通协同发展规划、建立交通运输能耗检测平台、推广清洁交通能源应用、搭建政府、社会和公众互动的智慧交通平台。  相似文献   

7.
目前绿色GDP仅对进出经济系统的部分实物进行核算,核算内容不全面,且实物计量单位不统一。基于物理学"吨概念"的物质流分析对进出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进行实物核算,解决了绿色GDP核算中资源环境计量单位不统一的问题,并且扩大了资源环境核算范围,使绿色GDP核算更趋于全面。从物质流的角度出发,文章构建了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价值核算体系,对2005~2013年北京市绿色GDP进行核算。结果表明:北京市绿色GDP和现行GDP同步增长,绿色GDP占现行GDP的比例平均为91.06%;这期间经济发展共消耗7549.74亿元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耗减价值占资源环境总价值的比例平均为74.08%;输出端环境损失总价累计达2742.33亿元,北京市持续加大环保力度,2013年环保支出占当年输出端总价的90.51%。  相似文献   

8.
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收集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的信息,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对1995、200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物流企业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95—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物流企业在数量上急剧增加,物流企业的空间分布由分散趋于集中,形成北京市、天津市及石家庄市三大集聚中心,物流企业的分布区域由京津冀城市群西北部向东南部转移,但北京市及周边区县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始终较高。对比京津冀城市群2015年商业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的区位选择可以发现,商业物流企业布局受第三产业比重、道路密度、居民可支配收入、企业集聚的影响。该四类因素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均存在区域上差异,企业集聚因素对京津冀城市群各区县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最大,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物流企业布局的影响区域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钟业喜  陆玉麒 《经济地理》2011,31(2):195-200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1998—2008年人口和GDP数据支持下,应用区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分析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的耦合特征,并结合耦合指数对经济区发展类型进行了划分。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重心均位于几何重心的西南方向,在大的趋势上存在耦合关系;人口和经济地理集中度均呈现南高北低,围绕经济区中心城市聚集;人口和经济聚集的主要轴线为浙赣线,次要轴线为昌九线,并表现出先在昌九线集聚,后向浙赣线集聚的态势;人口地理集中度和经济地理集中度高度相关;根据耦合指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划分为经济极化型、经济超前型、协调发展型、经济滞后型和经济落后型五类区域。  相似文献   

10.
生态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物质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金钰  陈力洁 《现代财经》2006,26(10):73-76
采用MFA(物质流分析)方法对生态工业园区的物质流动系统进行剖析,给出该系统物质总量和物质使用强度的一般分析方法,并以天津市泰达生态工业园区为例,对园区1994年和2004年的物质流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园区产业链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增加迅速。将物质流与情景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了城市餐厨垃圾循环利用的物质流分析框架与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苏州市为例,对其餐厨垃圾循环利用情况进行评价与预测。研究结果表明:2013年苏州市的餐厨垃圾正规回收率为45%,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为28.23%,餐厨垃圾利润率为91.32元/吨,正规渠道回收处理的每吨餐厨垃圾二次污染物排放量为0.7177吨,餐厨垃圾的正规收运能力、资源化处理技术、二次污染控制能力亟需提高;在餐厨垃圾产生量增长慢情景、基准情景、快情景下2020年苏州市餐厨垃圾的正规回收率都迅速提高,快情景达到91.67%,比基准情景和慢情景高了4.46%和10.37%,餐厨垃圾正规收运能力的增长速度快于餐厨垃圾产生量的增长速度;在假定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2020年再生物质产量在快情景、基准情景、慢情景下分别是2013年的3.3倍、3倍、2.7倍。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耦合和空间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指标体系,以2010—2019年全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协调发展进程,并使用空间莫兰指数、GeoDa空间分析方法实证研究了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耦合协调的空间效应。结果发现:全国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稳步提高,两者协调发展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大提高空间。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沿海省份先行提高,中西部地区后起发展的模式,并且区域开放与制造业发展质量的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形成了长三角和京津地区高值集聚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在分工与组织急剧变革的背景下,城市空间价值的作用凸显。城市价值链根据所处的层次分为城市内部价值链和城市间价值链。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本质上是城市空间价值链重组与整合的过程。基于Logistic模型对城市价值链形成与运行机理进行了动态模拟。主张城市发展应由空间中的生产转变为空间的生产,以一个个价值空间的构建来规范经济行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1.京津冀都市圈内部的体制性和结构性障碍。北京长期作为中国的首都,是封建统治的中心之地,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得封建等级身分和等级观念在此地区表现得极为强盛,北京周边地区潜移默化地形成了“臣民意识”、“为上是瞻”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造成京津周边地区的思想保守,官本位观念深厚,人们的行为重点放在并不创造经济效益的人上,新的技术方法总是受到传统文化的抵制和排斥。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人口与经济在空间上的联系,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之一。选取人口和GDP两大指标,根据地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运用arcgis等软件制作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地理坐标轨迹图变化图表,分析其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和经济分布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人口分布主要体现为向交通干线和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其周围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其他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分布主要体现为交通干线周围优于其他区域,而且人口和经济重心的总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京津冀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的协调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了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现状与空气质量情况.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耦合协调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及Tobit回归分析法对京津冀城市群2014-2018年经济发展与空气质量相关数据进行考察,发现河北省各市整体经济发展和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偏低、耦合度普遍不高等问题,研究结论认为,经济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产生积极影响,对工业化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对外开放程度、科技投入力度对于中部核心功能区和其它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军  黄馨 《经济地理》2012,32(6):21-26,45
在构建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系统分析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城市填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影响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主要因子,对耦合的地域类型进行了划分,并对不同耦合地域类型的特征和问题进行了解析,系统揭示了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的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长春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空间耦合地域分异突出,不协调状态明显,为此,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与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位的高技术产业演化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与自然生物体一样,在它们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共同创造出自己的生态位资源空间。高技术产业生态位竞争研究的根本问题是高技术产业自身所处的生态环境以及采取适应该生态环境的经营管理对策的研究。高技术产业系统作为一个多因子系统,对高技术产业系统演化起主要作用的是产品、资源以及技术,它们构成高技术产业系统的核心要素,相对应形成了高技术产业市场生态位、高技术产业资源生态位和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高技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当立足自身实力和优势,分析环境的特点以及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利用产业的能动性,依据行业发展态势和经济发展态势,构建适合自身的生态位,选择适当的生态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杨慧 《经济与管理》2020,34(2):15-24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实施的基础设施领域,对其一体化状况的有效测度具有重要意义。在文献梳理基础上,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京津冀13市基础设施一体化模型和一体化指数,根据基础设施内涵构建综合全面的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对2006—2017年京津冀13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状况进行考察。定量结果显示:13市综合一体化指数不断提高,但是距离高度一体化还有较大差距;四个分类一体化指数均在不断上升,但是各类一体化指数之间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同时部分单指标一体化指数下降趋势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