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文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2006—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地级市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和影响因素研究。结论显示:2006年以来,汉江生态经济带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呈现空间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呈先上升后减少的趋势;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级市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受到收入水平、产业结构、禀赋结构、经济开放度的显著影响,政府干预、金融发展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影响不显著;本地区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会受到相邻地区的影响,忽略空间相关性会导致相关因素回归系数发生偏差。基于研究结论,文章为汉江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测算1997-2015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采用面板门槛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强度对工业绿色生产率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997-2015年虽然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工业绿色生产率均呈提升态势,但仅有2014-2015年的上海、2015年的江苏是有效率省份,且省市之间效率差距不断拉大;环境规制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生产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在低、中、高3种环境规制强度地区中,只有中等环境规制强度地区能够通过环境规制显著提升工业绿色生产率。基于此,提出应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为集约型、提高云贵川湘四省环境规制强度、推动现有环境规制内容市场化转型等政策性建议,以不断提高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生产率。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为研究对象,选取能源、资本、技术作为投入指标,经济、生态、环境作为产出指标,利用Supe-SBM模型和GML指数模型测算了2008—2021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发展效率;进一步利用随机森林RF法分析了绿色发展效率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并根据Tobit模型进行面板数据回归和GMM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整体的绿色发展效率较高,上游地区和下游地区的绿色发展效率高于中游地区,上海和浙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处于地区领先水平。生态环境保护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的直接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支持力度和科技创新投入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绿色创新效率,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对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收敛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与绿色创新效率呈现正相关关系。绿色创新效率在长江经济带整体和上游中游下游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上中游地区收敛速度较快、下游地区的收敛速度较慢。数字金融有利于提升长江经济带整体及上游中游下游绿色创新效率的收敛速度,其中下游地区收敛速度提升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考虑非合意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2001—2015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并运用Moran’sⅠ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表现出整体稳定上升但地区间不平衡的特征;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在研究期内,全局Moran’s I呈现波动性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间绿色全要素用水效率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经济增长不仅受到本地区用水效率的影响,还会受到邻接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科技创新效率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基于PCA-SE-DEA组合模型,对全国和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重点对长江经济带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收敛性检验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江上中下游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地区差异呈逐步扩大趋势;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较低省市的追赶效应尚不明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由此提出,长江经济带需要统筹协调,建立协同协作机制,构建全流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高整体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7.
运用熵值法、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江西省绿色发展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江西省环境成本总体呈下降趋势,工业发展领先地区的环境成本相对较高,这些城市还存在着粗放型发展,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当前江西省绿色发展效率水平偏低,资源配置能力有待提升,尚未充分利用技术和规模效应;南昌、九江、赣州、上饶等地区在绿色发展方面需要提高技术管理创新与规模化发展水平,而鹰潭、抚州、景德镇等地区绿色发展效率较高,基本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江西省全要素生产率逐年提高,其增长率波动下降,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利用效率及规模效益贡献不足。  相似文献   

8.
绿色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绿色经济效率。文章基于熵权法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测算得到绿色GDP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非径向、非角度的超效率SBM模型测度了2000—2016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运用面板模型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整体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稳定在0.826左右,上、中、下游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呈依次递增态势,且绿色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强度在逐渐减弱,对外开放、城市化、能源强度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各异,上、中、下游地区及各省(市)之间发展情况存在显著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春  刘德钰  杨斌 《生产力研究》2022,(11):6-13+161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效率评估技术测度出长江经济带的基础知识创新、应用技术创新、创新成果商业化三个子阶段的科技创新效率,并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各阶段创新效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1)长江下游地区各阶段创新效率普遍高于中游和上游地区,上游地区最低;各阶段的应用技术创新效率明显低于基础知识创新与创新成果商业化效率。(2)各阶段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低于物质资本投资。基础知识创新效率与应用技术创新效率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小。(3)长江经济带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会受到其他地区经济活动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目标过高可能会导致片面追求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从而降低城市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手工检索城市经济增长目标数据,基于我国2003—2021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经济增长目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并非越高越好,过高的经济增长目标会抑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过高经济增长目标会通过抑制政府创新偏好、阻碍产业结构升级及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等方式,抑制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因此,应合理设定经济增长目标,弱化地区间经济增长竞争;始终将科技创新尤其是绿色技术创新作为驱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提高政府财政科技支出,积极引导地方创新和绿色发展;注重区域绿色经济的协调发展。外围城市和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城市要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加强生态环保意识培养,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应强化对周边城市的绿色技术溢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中国2012—2020年各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结果显示,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差异呈现缩小态势,落后省份的追赶成效开始显现,但与领先省份间的差距仍然较大;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和东北地区省份农业绿色生产效率领先于中西部地区,整体呈“中部塌陷”分布格局。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科研财政拨款、城镇化率、农业生态补偿政策等因素均是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效率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业机械投入强度会显著抑制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提升。在控制省份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后,各影响因素对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影响方向及显著性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2.
基于SFA方法运用2001~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沿海11省市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变异系数、基尼系数、α趋同、β趋同等方法对我国沿海地区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进行时空差异和动态分析。然后通过Tobit模型的构建,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1~2012年我国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有较大提高,但与理想状况之间仍有一定差距;海洋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驱动,且海洋经济的增长需要牺牲一定的环境成本,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河北、天津、广东的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水平较高,海南效率水平最低,效率水平越高的地区效率增长率越低;不同时期效率水平的空间差异不同,随着时间推移,地区间绿色经济效率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回归结果显示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起负向作用,海洋物质资本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起正向促进作用,海洋产业结构、海洋人力资本与环境治理力度未通过模型检验,对绿色海洋经济效率无有效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全要素框架下使用mSBM模型测度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6年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同时在考察其空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供给侧结构性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显著的省际差异性,大多数下游省市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相对较高,而中上游省市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则相对较低;分地区看,中上游地区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在样本期内变化较为平稳,而下游地区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纳入空间地理因素后,长江经济带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空间集聚格局。空间计量模型结果显示,除了贸易结构的影响表现不显著外,产业结构和金融结构能够显著提升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而产权结构和能源结构与长江经济带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淮河生态经济带作为淮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带,分析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厘清各地市农业绿色发展障碍因素,对促进该地区农业绿色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借助熵权TOPSIS法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实证检验,比较发展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通过构建障碍度模型,测量影响各城市农业绿色发展的主要障碍因子,识别差异化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2011—2020年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趋势呈逐步上升的状态,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的增幅依次递减;其次,淮河生态经济带各市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总体趋势较低,但从时间上看各区域农业的绿色发展水平却呈现出明显提高趋势;再次,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受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依次递减;最后,对于障碍因素而言,农业生态维度、农业发展维度的影响程度最大。为进一步提高淮河生态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应及时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理念,改善农业生态发展环境,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采用DEA-Tobit模型对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2008—2018年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和影响因素识别,分类探讨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建议。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创新效率呈现持续降低、平稳波动、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上游、中游、下游资源型城市创新效率时序变化情况存在差异;经济增长水平、外资利用度、基础设施水平、环境规制以及区位条件是资源型城市创新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影响因素在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存在异质性。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教育水平、吸引外商投资、优化产业结构、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摆脱资源依赖、加强环境规制的方式可以提升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的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绿色增长视角,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1-2015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大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发现:①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我国大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影响较大;②调整后的我国大型制造企业整体创新效率不高,规模效率成为制约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③东部地区大型制造企业平均创新效率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④多数省(市)大型制造企业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程度的提升空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地区相应的创新效率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7.
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数据,应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绿色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内在动力和空间效应已经形成;绿色科技创新和财政投入分别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短期正向效应;绿色科技创新和财政投入的交互项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负向影响。为此,应当强化综合机制效应,保持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动力;激励绿色技术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核心作用;提升财政投入绩效,有效激发科技创新投资支持产业升级;作好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各项政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运用Super-SBM模型测度了长江经济带2011—2018年11个省份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未能达到DEA有效状态;分区域看,下游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分省域看,上海、浙江、安徽、重庆、湖南、四川表现较为理想,而其他省份则表现不尽如人意。时空演化的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推移工业绿色创新效率较高的省份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企业规模、产业结构、金融发展、市场化程度、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经济增长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却表现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1999—2019年长江经济带面板数据,运用全局超效率SBM模型、拓展的STIRPA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考察人力资本、绿色科技创新与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在直接促进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优化的同时,通过绿色科技创新发挥间接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碳排放效率提升,加快建成引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建议以绿色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人力资本不断积累,全面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20.
邓宏兵  乔佳敏 《生产力研究》2022,(9):8-13+23+161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中的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测算了2009—2019年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效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比较了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差异特征,通过构建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效率绝对值偏低,东、中、西差异明显,东西部较高,中部地区较低;从发展趋势看,长江经济带省域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发展效率有“倒U型”的影响,人口规模与受教育水平正向影响绿色发展,即随着人口规模增加与受教育水平提高,绿色发展效率也会增加;产业结构与绿色发展效率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