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阐明酱油酿造工业的不同、多菌种制曲与多菌种发酵中的菌种种类及其在酱油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对多菌种酿造酱油技术进行补充,以期为酱油酿造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酱油的酿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华料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酱油的酿造过程中,蛋白酶的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酿造出的酱油的品质,在酱油生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酱油酿造中所用的蛋白酶化学特性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影响蛋白酶活性的因素,结合当下酱油酿造中蛋白酶的应用情况,预测了酱油酿造中蛋白酶式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酱油、醋是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市场上的酱油从制作工艺上分为酿造酱油和配制酱油,北京市场上最常见的金狮酱油、老虎酱油等都是酿造酱油,一些味道更为鲜美的特制酱油大多是配制而成的。专家介绍,酱油不但是仅次于盐的咸味调味品,而且富含多种对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保健功能,经研究证实,其主要指标氨基酸态氮是一种抗癌物质。配制的酱油为了提高鲜美口感,通常在制造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正> 虾头是虾制品加工中的副产物,约占整个虾重的1/3,含水分70%左右,含粗蛋白约13%,含粗脂肪9%,并含有多种矿物质,特别是钙质含量丰富。目前,由于虾头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因此,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还引起了环境污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重点介绍了虾头酿制酱油的工艺,采用该工艺制出的酱油虾香味突出、滋味鲜美、色泽鲜艳。  相似文献   

5.
酱油是重要的调味品,优质酱油不仅理化和卫生状况良好,而且色、香、味、体五味调和。经过多年研究,作者研究成功了优质酱油酿造新工艺,结果表明,以80%大豆和20%小麦为原料,采取双菌种制曲,先固后稀浇淋发酵原池浸出法工艺,酿造的酱油的氨基酸含量与质量显著优于日本特选酱油。  相似文献   

6.
<正> 如今购买物品很少再有排队的时候,可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拓东路上的一个门市前,却常有人排队买"拓东"牌酱油,有时甚至排起"长龙",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拓东酱油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外乎是消费者看中了拓东酱油质优价廉的优势,认准了这个品牌,对这个产品情有独钟,非它不买。生产拓东酱油的厂家是谁呢?它就是云南省最大的调味品生产企业——昆明酿造总厂。该厂生产的拓东酱油已成为昆明市民心中的品牌,在2001年国家"质量、生产设备"专项抽查中,该厂在云南省酱油、食醋类生产企业中是唯一"两查"合格的企业。昆明酿造总厂在保证调味品的安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酿造六厂,是有着30多年的历史的老厂。现有职工400余名,拥有一支较强科技队伍和酿造行业一流的化验室及大型灭菌设备,较先进的灌装流水线,年生产、销售酱油1500余吨,醋3700吨,年创利税450万元,利润300万元,以生产金狮牌酱油而闻名的中型企业。 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过渡,必然出现市场竞争,京城的酱油、醋市场竞争尤为激烈,本市、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国内部分厂家为了提高产量,生产配制酱油,即用一半酿造酱油加一半盐酸水解蛋白调味液勾兑而成。这种酱油成本低,生产速度快,在市场份额中占有较大比重,但含有"氯丙醇"致癌物。该公司宁肯产量低,成本高,也不改变工艺,生产危害人体健康的酱油。他们坚持传统酿造工艺,选用脱脂大豆、小麦和新鲜芦笋等原料,从菌种选择到灌装,经历  相似文献   

9.
一、选购酱油时可参考以下几点 1.看标签认品牌。一看标签上标明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其含量不得小于0.4g/100ml。二看标签上的酱油类型是餐桌酱油还是烹调酱油,根据用途选购。三看标签上的生产方法,认清是酿造酱油还是配制酱油,根据个人爱好选购。四看标明的生产工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相似文献   

10.
允翀 《市场周刊》2011,(1):86-87
径山寺的酱油是在酿制豆酱时发现的。径山寺豆酱是在大豆中加入小麦、盐、各季节蔬菜,以米麸发酵而成。由于使用茄子、紫苏等蔬莱,水分较多。僧人们发现残留在发酵桶底的液体用来煮莱,味道十分鲜美,由此诞生了豆酱的副产品,酱油。  相似文献   

11.
<正> 成都市得胜酿造厂是成都地区生产酿造调味品的主要厂家,主要生产伞塔牌系列酱油、豆瓣酱、复合调料、酱腌菜等4大类24个品种、42个规格的产品,其中麻婆豆腐调料1991年荣获中国商业部优质产品奖,一级酱油、甜面酱1995年荣获四川省食品行业优质产品奖,企业1996年荣获国家优秀质量管理奖。  相似文献   

12.
关景奎 《华糖商情》2001,(19):37-37
近期,一系列关于酱油的事件如“出口受阻”、“酿造、配制之争”、“广式标准”以及近期欧盟考察团即将来华考察等闹得沸沸扬扬。本中,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卫祥云就这些问题详细阐述了有关酱油生产、管理和出口中几个需要重点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我国酱油生产工艺的不断改善,为现代酱油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了提升我国酱油生产水平,确保其生产状况良好性,则需要对其现状及发展前景有着必要的了解,并落实好与之相关的研究工作。基于此,本文结合中国酱油的现状及发展前景展开论述,以便为其生产效益增加及相关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海娜  王彬歆 《大经贸》2001,(5):20-23
酱油风波焦点之争是酱油新标准。新标准由国家国内贸易局提出,由北方一家企业负责起草,出口占全国50%,生产占全国40%的广东酱油企业竟无一家参与标准制定。以北方负责起草的新标准,明显使广式酱油处于身份难明的尴尬境地。而3月中下旬由北方刮起南方迅速蔓延的"酱油风波"更令广东企业困惑。北方酿制酱油放心食——有媒体如是说,广东同行难再沉默:是标准说话,质量说话,还是"炒作"充硬道理?风暴过后,回头看去,一切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5.
生物技术产业的商机包罗万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出现了。传说中即有杜康酿制米酒。后来,人们又酿造酱、醋。面包、啤酒、葡萄酒等都属于早期的生物产品。  相似文献   

16.
山西醋勾兑风波未完,酱油又被卷进来。近日,港媒曝出用水解植物蛋白等7种化合物可配制出可能致癌的化学酱油,与酿造酱油从口味和质感都相差无几。7种物质调出化学酱油?据香港媒体报道,这种化学酱油由7种调料和化合物勾兑而成:砂糖、精盐、味精、酵母抽取物、水解植物蛋白质、肌苷酸及鸟苷酸。  相似文献   

17.
<正> 酱油酿制就是利用微生物将原料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蛋白质、肽类和氨基酸,使原料中的淀粉和多糖水解成寡聚糖和单糖,同时进行乳酸和酒精发酵,产生酚类氧化及迈拉德反应,进而合成酱油的色、香、味 、体 在这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水解,水解越彻底,酱油的营养成份就越高,鲜味越浓,蛋白质利用率也就越高 要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必须在改革工艺上下功夫。 改革工艺,就要把原料中的蛋白质变为易分解的蛋白质,  相似文献   

18.
南派酱油主要原料为豆粕,本文确定了豆粕前处理的工艺参数,在1.0 MPa的压力下,干蒸4 min后排气,在蒸汽排尽的同时,向蒸煮锅内通入10℃的0.1 mol·L~(-1)的碱液;豆粕经过前处理后,使得熟料的消化率达到92.56%,采用处理后的豆粕发酵的天然酱油,氨基酸态氮均值为1.08 g/100 mL,全氮均值为1.52 g/100 mL,与未经前处理豆粕发酵的酱油相比,分别提升10.2%与6.2%。将该技术应用于南派酱油的酿造,可提升酱油品质。  相似文献   

19.
桃红色葡萄酒主要是由巨峰葡萄酿造,其味道和色泽在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间,且具独特的水果、花朵、柑橘等香味,口感极好,近年来非常受消费者的欢迎。桃红色葡萄酒发酵酿造主要是通过控制果糖、柠檬酸、酵母、二氧化硫等,改进发酵工艺,通过发酵、澄清、过滤酿造而成,本文将简要介绍桃红色葡萄酒的发酵酿造工艺,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餐饮行业作为市场中的"常青树",烹饪中的色、香、味决定着餐饮企业竞争力。对于中餐烹饪来说,色、香、味中的色最为重要,特别是在一些高端的场合中,往往一道菜肴的色泽和造型会决定着人们对这道菜的评价。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中餐烹饪色彩与造型的研究工作,让菜肴不仅美味,而且养眼。本文重点探究中餐烹饪色彩与造型表现艺术,旨在提高中餐烹饪的色香味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