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洋河流域属于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其农户生计包括传统生计和现代生计,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背景下农户传统生计方式影响着生态安全。文章通过对尼洋河流域实地调查和入户访谈,分析农户生计方式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农户生计方式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影响,并提出农户生计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协调策略。  相似文献   

2.
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是科学认识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环境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对鄱阳湖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将湖区划分为微脆弱区、轻脆弱区、中脆弱区、强脆弱区、极脆弱区,分析了各区脆弱性主要成因及其表现.根据各区域的生态环 境分异情况,从湿地生态修复、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教育等方面,讨论了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问题;结合明晰湿地权属和规范湿地管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发展生态经济、加强可持续管理立法与执法、实施GDP绩效考核等,探讨了鄱阳湖区生态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甘肃石羊河流域农户生计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典型生态脆弱区石羊河流域为例,开展农户生计风险感知调查与分析,辨识影响农户生计风险感知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揭示农户生计风险感知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从整体上来看,受访农户的生计风险感知水平并不高,生计风险感知能力与水平仍较低;所确定的影响农户风险感知水平的因素来看,受调查户生计资本禀赋、性格特征、代际因素、生计方式等因素,与生计风险感知密切相关;物质资本的提高对于提升农户生计风险感知有着显著的正效应,金融资本的提高对于非农户的生计风险感知有着显著的负效应。而无论是农户或是非农户,金融资本的提高对于生计风险感知的提高均是显著或是不显著的负向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开展喀斯特高原峡谷区农户生计资本和生计策略现状调查,建立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农户生计策略由纯农型向兼农型和农兼型转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1)研究区农户生计资本整体上比较稀缺,各类生计资本差异明显,农户的自然资本最为匮乏,生计恢复力较弱。(2)研究区农户主要采用四种生计策略,以非农型为主的生计策略农户的资本指数最高,生计策略也相对最优;兼农型资本指数其次,但风险相对较高;农兼型资本指数低于前二者,脆弱性相对较低;纯农型资本指数最低,生计策略单一,风险最高。(3)人力资本始终是影响研究区农户生计策略转化的关键因素,如家庭整体劳动力、耕地面积、家庭现金收入、农作物产值、家庭畜禽数量对农户由纯农型向兼农型和农兼型的生计策略转化具有促进作用。最后,论文提出了应对喀斯特高原峡谷地区农户生计风险、基于生计策略优化的生态环境修复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存在紧密的耦合关系。农户通过利用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维持自身的生计,同时也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造成各种影响。生态系统通过提供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服务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同时也影响农户生计的改善。针对农户生计或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单方面的过度关注,往往容易导致贫困与生态退化的恶性循环。因此,对农户生计与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辨识是协调人地关系,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从农户生计、生态系统服务、农户生计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以及生态系统对农户生计的反馈四个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并对潜在的研究重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选取生态脆弱的民勤绿洲,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该区农户进行调查获取数据,根据英国国际发展部(DFID)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设计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以农户的生计现状为介质,对环境变化背景下农户生计的变革和可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环境变化导致农户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本受到削减,农户生计方式发生变迁且趋于多样化,形成了六类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2农户生计资本指数整体偏低,且存在属性间和农户间的分异,生计资本耦合协调性严重不足。3农户生计可持续性整体较差,在农户间表现出新型农户过渡型农户传统型农户的特征。最后,结合民勤绿洲的实际情况与研究结果,就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户生计与生态资源关系密切,其生产、生活以及对生态资源的依赖性对维护区域的生态功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选取湖南省慈利县为研究区域,基于实地调研与农户调查,分析农户生计对生态资源的依赖度,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农户对生态资源的生计依赖程度偏高,具体分别是54.6%的食物依赖度、38.9%的能源依赖度和48.8%的收入依赖度。(2)农户所处区域和所属类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态资源的依赖性差别较大。位于农业生产主导区、生态保护核心区以及家庭劳动力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农户较低依赖生态资源维持生计,资源依赖度分别为0.48、0.40、0.38;而较高依赖于生态资源维持生计的是高抚养比农户,其资源依赖度达0.73。(3)对农户资源依赖性影响较大的是林地面积、市场信息渠道、劳动力比重、外出打工比重、生计方式等,因子解释力分别为0.54、0.49、0.48、0.47、0.41。其中,受教育水平、劳动力比重、非农化水平、生态政策等是负向影响,健康状况、家庭抚养比、资源禀赋等为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构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缺土少水,农业可持续发展后颈不足。本文阐述了贵州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探讨了该地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目标与内涵,指出保护、改善和重建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并编绘了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类型图。最后提出了适合喀斯特生态脆弱区地域特征的持续农业发展的原则、产业化模式与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农户访谈和问卷调查,以福建省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分析生态补偿对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及其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补偿后,自然保护区农户生计资本总指数显著提高,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而自然资本指数出现下降;生态补偿前后,农户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均表现出显著差异,社会资本没有明显差异;生态补偿实施改变了农户各种生计资本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脆弱区与连片特困区重叠地区,推广兼具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特性的生态农业技术是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有效路径。研究以巫山县为研究区,以金银花为例,运用双槛模型,研究了农户禀赋,外部环境及土地禀赋如何影响农户的农业技术选择决策。结果表明,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到到生态农业的建设队伍中能够促进生态修复和重建;市场风险依然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需要发挥政府支持和定向信贷的作用;土地禀赋构成了农户技术选择决策的自然约束,关系到家庭农场的形成难度。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人类生产消费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的热点科学问题。文章通过调查内蒙古太仆寺旗、多伦县和正镶白旗农户住户基本情况,以生产和消费为基础计算了农户生态足迹,并进一步分析了农户生态足迹的构成、动态变化及其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生产足迹远高于消费足迹,农户从生态系统获取的产品主要向外部输出。耕地消费足迹与草地生产足迹分别在消费足迹和生产足迹中占较大比重,并有上升趋势,但随着草地消费足迹和耕地生产足迹显著下降导致农户的消费足迹和生产足迹均有所下降。农户生态足迹,尤其是草地生产足迹和草地消费足迹与收入水平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非农就业收入占比高的农户生态足迹总体较小。为了保护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改变农户粗放化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持续推进农户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12.
贫困农户生计问题是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恶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贫困农户的生计问题不仅关系到其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实施扶贫政策的效果。文章构建了黄土丘陵区县域贫困农户生计资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6年完成的甘肃省榆中县2 3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法与空间相关性分析法,分析了该县各乡镇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聚集类型与分布特征,进而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生计资本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榆中县中部川区的各乡镇的总体生计资本状况较好,而北部山区和南部山区各乡镇的农户生计资本总体呈匮乏状况;(2)县域农户生计资本之间存在着一定空间关联性与依赖性,空间差异明显,表现出高高(HH)集聚、低低(LL)集聚两种集聚类型;(3)在7个GWR解释变量中,人口密度与农户生计资本总量之间呈负相关性,蔬菜总产量、路网密度、降水、气温、人均GDP和粮食总产量与生计资本总量之间呈正相关性,蔬菜总产量和路网密度是对农户生计资本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最后,对提升和改善该类型区域贫困农户生计状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国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甘肃省为例,建立符合生态脆弱区科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互动关系模型以及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互动度整体呈上升趋势;(2)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水平始终小于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因此,为使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提出建设科学价值体系,建立科学激励机制,重新设计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推进产业生态转型,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实施生态移民,特别是将位于生态脆弱区的贫困人口有计划、有步骤地迁移至环境宜居新区,是摆脱生态贫困和人口贫困恶性循环的必要举措,是我国西部落后地区新时期移民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探索。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移民研究与实践进展分析,探讨了生态文明视域下生态移民的定位和内涵。围绕生态移民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生态移民三个环节,即原住地的生态修复、安置区的开发与移民的安置以及安置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探讨了迁出区的生态修复和安置区的扶贫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011年武威市为从根本上解决山区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提出"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工程。文章立足于武威市生态移民点,通过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生态移民农户家庭的生计资本进行调查,得到关于生态移民农户生计资本的一手资料,运用可持续生计框架理论对生态移民农户的生计资本进行描述性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说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武威市生态移民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均有所提高,其中物质资本的增长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参与式农户评估方法,基于入户调查数据,识别了高寒生态脆弱区甘南高原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与应对策略及其与生计资本之间的关系,并采用二元logistic分析影响农户风险应对策略选择的因素。结果发现:(1)健康、教育、就业和自然风险已成为当前甘南高原各类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但不同类型农户面临的主要生计风险存在差异。(2)自然风险与自然、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教育风险与人力、物质和金融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就业风险与人力、物质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较为显著;健康风险则与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更为显著。(3)"动用储蓄"、"向亲戚朋友借钱"、"减少开支"和"外出打工"是甘南高原农户采取的主要风险应对策略。其中,"动用储蓄"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向亲戚朋友借钱"策略主要受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减少开支"策略主要受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的影响,而"外出打工"策略主要受物质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扩展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从土地利用结构、生计非农化和收入结构多样化说明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农户生计策略的表现,重点从生计资本、生计脆弱性、农户意愿及政策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的视角探讨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的影响机制,发现退耕还林政策通过以上因素作用于农户生计策略的选择范围、调整方向与程度及其可持续性。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政策实施的时空分异和益贫性,细化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加强农户视角的政策效果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恢复生态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文章以贵州省省级示范点之一的湄潭县永兴镇作为研究案例,将"生态"和"脱贫"作为双重目标,分析该镇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和经验,并从迁出地生态修复、稳定安置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总结其生态移民模式,以期为贵州及全国其他城镇的生态移民提供借鉴。最后从优势产业发展、民族文化适应性、移民内生动力、移民稳定转型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大陆桥视野》2013,(5):44-44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河流域却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区域之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相继实施了一大批重点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程,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但目前该区域水土流失形势依然严峻,能源、化工、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发建设的规模和强度日益加大,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设立黄河中上游生态修复国家工程兰州试验区,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工程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理论,以内蒙古包头市7个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计转型背景下牧区生态移民生计困境。研究表明:生态移民呈现出冲击型脆弱性和结构型脆弱性,生态移民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生计转型困境,生态移民拥有较低的生计转型适应能力,生态移民具有较低的生计潜力。文章认为,为了促进生态移民在生计转型生计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增强生态移民生计资本积累和培育、提高生态移民生计转型能力、建立和完善生态移民社会安全保护体系、倾听生态移民的声音、合理构建旨在促进生态移民实现顺利转型的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