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质是企业行为的改变。污染减排政策可通过影响企业的行为选择驱动产业结构的自发调整。本文运用1999-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借助门槛效应检验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验证了中国污染减排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以及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减排政策能够作为一个有效的倒逼机制,显著驱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污染减排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并非单调递增(递减)的,当以工业废气排放强度作为门槛变量时,工业废气排放强度的逐渐降低,会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先抑制后促进的影响,两者之间符合倒"U"型关系。即较低的污染减排政策强度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当污染减排政策趋紧时,其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效应才逐渐显现且弹性逐渐增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中国污染减排政策创新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外资促进了国民收入增长吗?——基于空间经济学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空间经济学中的FCVL模型,分析了FDI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指出外资促进国民收入增长的条件是外资与本土企业建立紧密的垂直关联。中国未来引资政策的重点应是促进FDI与本土企业建立紧密的垂直关联。  相似文献   

3.
郝东洋  王静 《财经研究》2015,41(3):132-144
文章基于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以2007-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对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1)审计师的行业专长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确实降低了上市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2)产权性质和制度环境在审计师的行业专长影响公司权益资本成本的过程中发挥了调节作用,且这种调节作用在法制环境较差地区的公司中以及国有产权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说明具有行业专长的审计师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发挥了替代性的保护投资者的作用.文章为法制进程相对落后地区如何通过外部审计来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5.
节能减排是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的控制性目标,新时期要靠科技创新来完成。节能减排与科技创新的协同效应可以衡量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进程的贡献程度。文章构建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协同效应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分析了2006—2015年("十一五"和"十二五"时期)六个主要的耗能行业及所集成的产业群,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的协同效应变化。得到的主要结论是,从整个研究期间来看,高耗能产业群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协同效应呈现逐渐提高的趋势,但个别年度有一定的波动,即科技创新对节能减排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继而,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预测了"十三五"期间高耗能产业群协同效应的发展趋势,就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实施双循环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理论上,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打破中国地区间市场分割状态提供了可能。从地区经济联系和行政垄断的双重视角,采用多元化计量方法,基于2006—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市场分割的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降低市场分割,这一结论在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采用动态面板GMM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降低市场分割的影响存在长期效应,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特征;第二,分区域来看,数字经济降低市场分割的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强于东部地区,在南方地区略强于北方地区;第三,机制检验证实数字经济能够通过强化地区经济联系和弱化行政垄断进而降低市场分割。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从理论上廓清数字经济与市场分割的关系,也从实践上为破除地区市场分割、推动区域市场整合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8.
9.
10.
环境规制引起了污染就近转移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研究》2017,(5):44-59
本文基于空间自滞后模型(SLX),将城市年鉴数据、公众环境研究中心数据及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对邻近城市环境规制与本地污染排放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确实存在环境规制引发污染就近转移的现象,在考虑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的讨论揭示出:环境规制引发的污染就近转移效应在150千米达到峰值,即污染基本就近转移到周边城市;随着时间的推移,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近几年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就近特征;污染迁出地的环境规制不仅提升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规模,更是深化了污染迁入地的产业结构污染程度;污染迁出地企业的退出壁垒有助于缓解污染就近转移效应,而企业的国有性质未能产生明显的中和效应。以上结论说明,当前中国各城市为实现局部短期利益最大而实行的环境规制政策并不利于全局环境治理,应该就环境治理的共同目标达成协同规制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区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文化产业集聚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具体机制和实际效果。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创新活动存在正向的空间自相关性,创新成果可以随着要素流动向邻近地区扩散;(2)文化产业的专业化集聚和多样性集聚均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影响效果来看,文化产业多样性集聚已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能力跃升的主要动力;(3)由于规范、有序的竞争机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竞争性集聚阻碍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但却通过价格博弈、企业外迁等条件产生了正向的空间溢出;(4)文化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文化产业在东部地区的竞争性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在中、西部地区则未有体现。对此,建议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与资源共享,破除创新要素流动壁垒。鼓励文化产业特色化与差异化集聚,促进创新要素和发展资源的融合更新,并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财政收支压力较大情况下,国家坚持“放水养鱼”的税收减免政策,其意在于通过对实体经济的让利来增强企业创新发展活力。本文运用2007—2020年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证实了税收减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的积极效应。本文还以2014年和2015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弱化减税活企促创新的潜在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结论。异质性分析发现,税收减免缓解了成长期企业、中小企业、外部融资依赖度高的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政府干预程度高的地区企业的融资约束,显著增进了这些企业的研发创新活动。研究结论表明,在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境况下,坚持税收减免政策中长期化以及进一步提高税收减免政策精准性,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进入人口老龄化时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随着老龄化程度的逐步加深,这两方面的影响此消彼长。从宏观层面看,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的影响呈现出倒U型趋势,即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经历先上升后下降的过程。基于我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使用工具变量回归、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证实了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倒U型影响,并且发现: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3种专利形式的峰值年龄不一样,作为根本性创新代表的发明专利的峰值年龄出现得最早。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合成控制法,基于经济区规划的政策实验,选取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和组成城市两个方面评估其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效应。结果表明:①从整体上看,经济区政策对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作用,但政策效应存在波动;②经济区各个组成城市的政策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经济区政策对经济区核心城市的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③分城市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性表明,基于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发展现状和政治背景,经济区中的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不一定按照经济区规划中设想的情况,尤其对于非本行政区域的城市,忽视行政区划所带来的政治壁垒的结果就是经济区政策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亚婕  董锋 《产经评论》2020,(1):96-106
产业转移政策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分析产业转移的技术进步效应不仅是对当前政策效果的检验,也是确定政策进一步实施方向的关键。以2008-2016年中国30个省区为样本,选择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分析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进一步分析区域差异性。结果显示,从全国来说,承接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对于发展落后的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会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工业一些部门或生产环节的转出,东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大幅上升,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是目前产业转移政策下最大的受益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同时加速了地区技术进步;西部地区承接外部产业转入,也会促进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是提高城市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专业化和多样化则是集聚模式的两种选择。文章以城市规模作为门限变量,利用门限回归方法构建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城市规模区间内专业化和多样化对城市生产率的差异性影响。结果发现:专业化集聚对中小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较大规模的城市会在某种程度上阻碍城市生产率的提高;多样化集聚与小规模城市的生产率显著负相关,与中等规模城市的生产率不相关,但对较大规模城市的生产率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政策含义为,中小规模城市应集中优势资源发展重点产业,依靠专业化实现城市之间更为合理的分工协作;较大规模城市则需鼓励多种产业共同推进,通过多样化集聚改善城市生产率。  相似文献   

17.
资本异质性导致同样数量的FDI可能对东道国经济增长产生不同的影响.基于我国地方政府激烈引资竞争的客观事实,笔者从FDI质量角度出发,使用我国1998年~2008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考察了地方政府引资优惠竞争对FDI质量及FDI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旨在获得更多FDI的引资优惠竞争能够提高地区FDI数量,但同时也会降低FDI质量;FDI质量提高能够显著推动地区经济增长,但引资竞争加剧将弱化FDI质量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两头在外”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使中国数字贸易陷入“模仿创新”和“低端锁定”的困境。基于创新能力和产品空间的视角,使用投入产出方法,探讨双循环新格局是否能够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参与国际循环通过后向模仿创新能力中介渠道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而参与国内循环通过前向自主创新能力中介渠道促进了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其促进作用分别受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的调节影响。拓展分析揭示了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企业应对逆全球化和外部风险的冲击与挑战,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特别是利用国内统一大循环的超大规模优势来培育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最终实现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以高阶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为理论基础,基于2015—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相关数据,采用具有稳健标准误的最小二乘法,基于CEO认知与动机的视角揭示了CEO的国际化背景和国际化注意力影响企业国际化的内在微观机理。结果表明,CEO国际化背景促进了企业国际化,CEO国际化注意力(CEO认知与动机的直接体现)对CEO国际化背景与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更加深入地揭示了CEO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微观心理基础,这一研究发现无论是对企业推进国际化进程还是党和政府推进"走出去"战略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