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社区是居民生存、活动的主要场所,气候变化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会对社区居民和生态环境产生巨大威胁。论文首先提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概念及其内涵。接着,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模型),以海绵城市、基于社区的适应和基于生态系统的适应为理论基础,构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能力建设和韧性评估的概念框架。然后,利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评估指标体系及各指标权重值,结果表明:排在前三位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建设及维护资金支持”“绿地率”和“生态系统维护制度与实施”,其权重分别为0.17、0.12和0.10。最后,依据专家意见和权威标准制订各指标的评分准则,给出社区生态系统气候韧性指数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2月28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气候变化2022:影响、适应和脆弱性》的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未来20年全球将会面临多重极端气候威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国遭遇的极端气候事件也日渐增多,特别是洪涝灾难对城市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鉴于此,韧性城市建设被提上日程,并在我国多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2019年中国27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创新资本要素流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创新资本要素流动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及其抵抗风险能力和创新转型能力,对其适应调整能力无显著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创新资本流入导致了“趋向创新”的韧性提升,而创新资本流出导致了“趋向保守”的韧性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推广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在创新资本要素流动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甚至创新资本要素与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的交互作用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的适应调整能力,而这种作用单独依靠创新资本要素的流动是发挥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经济研究》2016,(2):140-153
气候变化是典型的具有复杂性、长期性和外部性的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化的福利影响及其成本效益评估是适应气候变化的决策基础。本文基于气候变化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福利经济学理论,构建了柏格森-萨缪尔森社会福利函数,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会经济脆弱性与经济福利风险,提出了适用于中国国情的适应规划路径。首先,基于社会福利核心要素的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结果表明,气候敏感性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福利水平和脆弱性的重要因子。其次,依据气候敏感性与适应能力将中国30多个省份划分为三类适应区:发展型适应优先区、增量型适应优先区、发展型与增量型并重地区。第三,采用地区加权方法测算了中国2016—2030年RCP8.5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气候灾害经济损失及福利风险,提出依据能力原则、需求原则或最脆弱地区优先原则分别由地方政府、部门或中央主导的适应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5.
城市适应气候变化已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中的重要环节。总结国际先进经验,对于我国城市科学适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制度、规划、措施等角度,分析总结了伦敦、鹿特丹、温哥华三个城市的适应气候变化经验。城市适应战略的成功要素主要包括:确立政府在适应气候变化治理中的领导地位;建立跨区域、跨部门的协调机构;提高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识;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本地特征的适应行动和措施;对适应规划进行持续跟踪和评估。结合我国实际,文章总结了国际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的启示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公园绿地应对极端气 候事件和不确定干扰的能力在提高城市防灾韧性中起到关键作 用。基于对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过程与功能分析,构建 了一个涵盖灾前、灾时和灾后“全过程”的城市公园绿地防灾 韧性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由11个准则和32个指标构成, 用于应对极端高温灾害;暴雨、台风和城市内涝;森林火灾以 及其他灾害。最后,以广州珠江公园为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实 证检验。结论有助于明确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的重要性与方 向,优化和提升华南地区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韧性设计。  相似文献   

7.
徐浩  朱小梅 《经济学动态》2023,(11):108-124
金融韧性指金融系统在压力态势下的风险抵御、适应调整及恢复能力,在一国(地区)防范和化解相关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各国金融体系频繁遭遇技术变革、气候变化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如何提升金融系统对外部不利冲击的韧性水平成为近年来理论和实务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宏观经济问题。本文旨在对金融韧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评述,着重分析了金融韧性的概念、测量方法、影响因素,以及金融韧性的经济效应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有效性、公共治理能力、社会发展水平与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等五个维度选取指标,采用熵值法构造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经济韧性指数,并对经济韧性时序演变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在构成经济韧性的五大维度中,社会发展水平、公共治理能力以及金融风险管理能力是决定经济韧性最重要的三大因素;经济韧性具有动态演变特性,呈现逐步增强趋势;各城市经济韧性发展具有较强的收敛性,经济韧性水平低的城市经济韧性提升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美国曾是最积极推动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但自特朗普政府上台以来,始终认为气候变化是"中国的骗局",反对气候变化研究,其提交国会的2018财年预算,试图大幅削减13个部门涉及气候变化与环境及其相关领域的预算。特朗普政府大幅削减联邦对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的资金支持将导致美国气候与环境研究面临巨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也对美国气候与环境领域的能力建设、观测与建模、适应与评估、科研队伍建设和国际承诺履行产生深刻影响。基于此,我国可加强相关领域研发投入、扩大对美国合作并积极吸引人才。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与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暴雨、地震、台风等极端事件频繁出现,给我国城市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因此,提升城市韧性水平对于我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论文从压力—状态—响应角度,构建了包括43个指标的城市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与云模型进一步构建城市韧性评价模型。通过应用模型,对我国的31个省份进行了实证分析,分别得出压力韧性、状态韧性、响应韧性的隶属度等级,并最终得出城市综合韧性等级。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气候变化,很多城市已制定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然而,实现低碳发展蓝图需要低碳技术。低碳技术是随低碳经济概念产生而出现的,对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促进低碳技术在城市的扩散应用,实现城市低碳发展路线图目标,基于技术创新学习曲线提出低碳适用技术概念,构建了基于城市温室气体清单报告和低碳发展路线图的城市低碳适用技术需求评估方法,并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我国城市频遭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严重影响,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极大关注。文章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城市影响的类型,分析了我国城市易遭气候变化影响的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城市应对气候变化风险的成功案例和经验,并提出我国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前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对策。我国已将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但各地在制定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的规划和政策时还存在诸多困难。政府决策者对适应气候变化措施的知识水平和规划能力对地方制定和实施适应气候变化规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文章调查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决策者在制定和实施地方适应气候变化规划时,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缺乏资金保障、缺少政策法规支持、缺少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机制等。基于此,应有针对性地对地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教育和培训;同时,构建多元化资金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政策体系建设与支撑、完善参与协调机制、开展规划实施评估与监管,从而进一步提高地方政府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郑威  陈辉 《现代财经》2023,(12):78-92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是以市场为根本的数据资源体系,已成为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为研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否以及如何影响城市经济韧性,本文整理中国277个地级城市2011—2021年的样本数据,基于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PSM-DID回归以及内生性问题处理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传导机制检验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通过改善资本配置效率与劳动力配置效率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异质性检验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效应在行政等级较高、政府干预较低的城市以及东部城市中更显著。本文研究可为实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提供新的理论释义与现实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郊自然开放空间在被城市空间替代的过程中,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和环境问题。而构建通风廊道可以通过提升城市通风能力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和雾霾现象,近年来已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风景园林师,从改善城市风环境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的空间规划中考虑通风廊道构建方案,提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创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为研究对象,采用WRF模式定量分析典型天气条件下绿心空间布局变化对城市群风场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心的自然通风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充分挖掘城市开放空间的通风性能和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7.
韧性视角下研究城市水生态网络的优化,提高水生态空间的韧性,是提升城市整体韧性水平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将韧性城市目标与水生态网络结合,提出从水生态网络结构韧性、功能韧性以及调控管理韧性三个层次构建韧性的城市水生态空间;其次以长沙市作为典型案例,应用MSPA模型和MCR模型,识别并构建基于“源地—廊道—节点”的水生态网络,同时融合韧性城市目标,基于复杂网络和图论理论,从水生态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两个维度,选取表征网络结构韧性及功能韧性的指标,对长沙市水生态空间韧性进行评价,指出长沙市域内水生态网络整体连接度较好,韧性基础好,景观破碎程度可控,但长期的城市建设与发展导致城市内部水系连通受损,水网多样性水平低,网络功能单一,冗余设计不足,调控管理动态适应性不强。研究进一步提出基于韧性提升的长沙市水生态网络优化策略:加快修复自然水系廊道,疏通连接现有人工沟渠;重视推行生态节点与廊道“点轴式发展”与多功能复合利用模式;加强城市水网结构和功能的冗余度和模块化设计,提高水生态网络调控管理韧性,形成多途径灾害响应的动态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4~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研究了经济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集聚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韧性的提升。将经济集聚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路径分解为多样化集聚和专业化集聚后发现,多样化集聚显著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进一步将城市按照规模和区位进行划分后发现,大城市经济集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中、小城市;东部城市经济集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程度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多样化集聚对提升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经济韧性作用显著,专业化集聚对提升小城市的经济韧性作用显著;多样化集聚对东部城市经济韧性促进作用最大,对西部城市促进作用最小;专业化集聚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均不显著。本文的研究对推进差异化的城市化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乡村聚落韧性评估是量化韧性水平、识别内部差异、揭示潜在风险,促进韧性乡村培育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文章基于韧性概念内涵的辨析,构建了“吸收—适应—转型”的旅游地乡村聚落韧性评估框架,并以恩施州为例,运用综合指数法与地理探测器,对社区及农户尺度下乡村聚落韧性水平与风险因子进行定量化测度与识别,并从整体态势、指数分布、等级对应及风险因子四个方面,对其尺度关联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社区尺度,恩施州乡村聚落韧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乡村旅游发展成熟度越高的社区,其韧性水平越高。(2)农户尺度,中等韧性水平农户占比最高(43%),兼营生计型韧性水平最高,务工/务农型生计韧性最低。(3)不同风险因子对乡村聚落韧性的作用强度各不相同,尺度间共性因子与差异因子并存,韧性风险障碍随尺度细化逐层聚焦。(4)韧性整体态势在多尺度上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一致性,指数数值分布随尺度细化逐渐转向集中,尺度间韧性指数等级对应关系明显,且随着社区旅游发展成熟度的提升,农户生计韧性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苏杭  卢笑同 《技术经济》2023,42(9):67-82
面对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局势紧张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数字经济逆势而上,在贸易领域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基于中国城市和海关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城市出口韧性二者之间的联系。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出口韧性,且后续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论也支持了这一观点;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因城市区位和政府治理效能、出口目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风险而异;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城市贸易成本、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增强城市创业活力进而增强城市出口韧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外部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数字经济能够平抑风险并持续提升城市出口韧性水平。本文厘清了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出口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结论为我国城市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推动贸易“稳中求进”,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