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开始有所遏制,但由于农村社会发展历史欠账较大以及受体制政策等因素影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仍然十分明显,主要体现为投入力度不均等、供给水平不均等、供给质量不均等和成本负担不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主要原因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各级政府事权与财力不匹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有效问责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较为单一。十二五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措施主要包括:一是制定全国和省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二是强化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权责;三是以制度统一为切入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推进适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的财税体制改革;五是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六是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监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环保减灾五个维度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全局熵值法、Moran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水平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维度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服务和环保减灾服务是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核心驱动力,而教育文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则成为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的短板。(2)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区域差异显著,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分布格局,且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正相关关系。(3)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促进效用;农村人口密度则对本地区和邻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提升具有负面影响;城镇化对本地区和邻近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具有相反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运雄  余春和 《经济师》2012,(5):11-12,14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着供给总体不足、结构失调、各地供给不平衡以及供给主体错位、决策机制不合理等问题,应当通过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合理确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建构以农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等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由于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间职责划分不清,造成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错位,导致了云南省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效益不高等情况。由于县乡管辖范围就是农村地区发展的基本边界,主要职能是政府保证运转和提供农村公共服务。认为,县级和乡级政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的基层政府,在性质上是无差别的,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县乡来说明云南省县乡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偏好,并针对供给偏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县乡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峰 《经济师》2011,(4):60-60
完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着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权责不明、供给结构不合理、供给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的多主体供给模式、完善供给决策机制及监督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外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主体,在公共服务供给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发展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形成了组织形式多样性、组织类型非均衡性、数量变化非线性及地位作用的差异性等一些共同特征。通过对国外农村公共服务中基层组织特征的深入分析,对我国农村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方面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包括组织形式应灵活多样、组织应适当调整、组织地位应明确及因需而设等。  相似文献   

7.
黄莹 《经济纵横》2012,(7):64-66,116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存在着基本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地区差异明显、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失衡等问题。导致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央和地方财政存在着纵向不均衡和横向不均衡问题。因此,应以实现财政均衡为手段,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从激励的视角对不同供给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激励因素进行考察,指出各供给主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激励所在,并分析其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情况;指出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多元供给主体互相竞争会提高效率,政府购买非公共部门生产的公共服务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鹏飞 《时代经贸》2009,(12):15-16
我国由于东部中部及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公共品供给方面就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这就要改革公共品的供给机制,通过对公共品供给制度的改革,完善我国的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外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特点与分类、均等化的界定与衡量、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与供给模式、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是否均等及其原因、城市公共服务的需求以及影响均等化的因素等方面,研究对象集中在城市内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以及不同邻里和社区之间,形成了"城市公共服务的功能与均等化"、"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与均等化"、"城市公共服务的需求与均等化"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与研究框架。在当前我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格局日益显著的背景下,我们应重视和加强对城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渠道缺乏、供需脱节、政府职能划分不清、非政府供给渠道不畅、供给不能够保障持续性以及监督性的失效标志着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角度分析,这是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在非竞争情况下提供农村公共服务的必然结果。因此,必须从农村公共服务的决策、供给与监督三个方面改革现行的运行机制,重新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决策机制和引入竞争的多元化主体供给机制,保障农村供给的持续性发展,提高供给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熵值法测度了2007—2019年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动态空间收敛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时空分布、收敛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样本期内,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基本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而五大城市群间表现为非均衡特征。(2)从区域差异来看,我国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差距,但城市群内部差异不大。(3)从收敛特征来看,我国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呈现显著的β收敛特征,加入影响因素后,收敛速度增加。(4)政府治理效率、地方政府竞争、数字普惠金融、人口规模和地方财政自给率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公共服务供给,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和人口规模还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高级阶段实现城乡人均公共支出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普遍公平。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初级阶段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质是保证最低公平。我国目前处在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初级阶段。为此,地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框架,是建立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公共预算体制,建立以实现最低公平为条件的农村公共服务内容体系,建立以平衡政府间公共财力为原则的转移支付体制,建立主体合理、机制完善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文慧  高山 《技术经济》2007,26(9):75-77,83
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农民很难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行为,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了政府服务供给和农民需求错位,质量不高。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拓志超 《经济论坛》2011,(11):180-183
本文通过对众多关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进行综述,得出形成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既可以从理论角度解释,又可以从历史实践中找到答案。本文得出的理论解释:首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其突出表现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化;其次,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失灵问题,这也是解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因。从我国长期实践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偏向性政策,使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将直接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其次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这也将使得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求发生偏差,从而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通过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原因的深层次探析,可以更好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依然处于短缺状态,原有的供给模式已不适用于当前的发展要求。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政府职能不明确及其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不高、农民的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需要重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根据供给目标基准、供给主体基准、供给方式基准来选择合适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相似文献   

17.
提供公共产品或公共服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职能。从国际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尤其是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和转轨中国家,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范围略大于成熟市场经济和一般发展中国家,转轨时期公共服务供给水准需要多元化。在赋予地方更多公共服务责任的同时,需要适当下放必要的财权。教育等基础性公共服务的提供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承担。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市场发育不充分、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职能和作用范围与一般发达国家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过渡性特征。一方面由于现行政府事权界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外不清"问题,市场与政府职能的界定不明确,政府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各级政府事权分配不合理,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上下不清"问题,事权长期层层下移,造成中央与地方事权错位、地方与地方相互错位。另一方面,财权逐渐上移、财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在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分税制导致东、西部地区实际税收负担不平等,转移支付制度拉大了地区间财力差距。致使各级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财权、事权配置和责权利不对称。即不仅各级政府的财权、事权配置不对称,而且同级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权利不  相似文献   

18.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使命之一.本文从阿马蒂亚·森的自由发展观入手,强调发展的目标是获取人的实质自由,政府有义务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保障人们最基本的人身自由,从而寻求实质自由.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人们自由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能够借助增强自由发展的执政思想、提供自由发展的权利保障、完善自由发展的信息评估体系以及构建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供给模式的方式来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鉴于当前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有较大的差距与不平等感受,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势在必行。研究发现,从均值的历史趋势看,人均公共服务增量供给在逐渐增加;从时间维度看,不平等程度均有下降趋势。针对地区公共服务呈现有差别的联系,文章采用2007—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围绕地区公共服务增量供给差距,通过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相关性,揭示当前公共服务供给的空间集聚性与异质性以及经济社会相关性。通过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空间布局,呈现地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动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该文运用投入为导向的三阶段DEA模型和三阶段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9个省份2011-2015年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静态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财政自主权、农村贫困程度、城镇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环境因素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有显著影响;在剥离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后,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均值整体呈改善态势,且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区域格局。因此,应当注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的同步提高;重视环境因素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加强区域间的相互借鉴与合作,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