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经营制度是《森林法》的基础性制度,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制度化则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森林法》修改中,森林经营理念、森林分类经营、森林采伐限额、森林经营方案编制与森林生态补偿等问题成为关注焦点。从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要求来看,森林可持续经营是谱写"美丽中国"的森林篇章,其制度设计应当服从生态文明制度的整体设计。因此,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应当成为《森林法》修改的基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明突破了"人类中心论",把"人—自然—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量,实现了对传统工业文明的超越,其基本原则可以概括为"三个和谐"和"三个可持续"。这种文明指导下的发展是一种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发展生态经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应紧扣"生态"二字,运用生态文明的理论和方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转型。在战略上,重点是坚持修防并举维护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示范发展现代农业,构建低碳产业体系提振绿色工业,利用"一带一部一港"打造两型物流业,融合人文自然资源推进文化旅游业,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全国发展生态经济的代表性名片。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城镇化既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机遇,也不可避免的造成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生态文明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并且使城镇化能够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我国城镇化必须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进行探索和发展,改变固有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以生态文明产业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完善碳交易市场、打造精神与经济和谐发展等方法,使城镇化进程与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为中国经济腾飞提供更绿色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突出强调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凡是有利于支持、推动和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引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的规定和准则,都可以称之为生态文明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能够充分体现自然生态环境的稀缺价值,有效克服传统自由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避免“公地悲剧”现象的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6.
近年来,我国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环境保护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结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引用最新的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了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现状,解读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对地方政府赋予的新责任、新要求,最后提出关于区域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考和建议,以期为今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的提出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生态文明观为依据,科学界定了旅游公路的概念,回顾了我国旅游公路的建设实践历程。根据生态文明对旅游公路建设的要求,构建了旅游公路内部建设体系、外部引景空间和实施保障体系。在内部体系建设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提出了景观融合、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等措施,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生态补偿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为响应国家有关政策,各地方也或早或晚的展开了生态补偿的实践探索。社会各领域对生态补偿的研究成果以CNKI的统计,篇名含有生态补偿四字的文献达七千余篇,而主题为生态补偿的文献已达三万余篇。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生态补偿工作已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是生态补  相似文献   

9.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直接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及其具体实施,扮演着主导者与实施者的双重角色。所以,为更好地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并提高其建设水平,政府应谨遵守合法原则、三公原则、环境优先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其行为要时刻以生态和绿色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做公众的表率为载体,通过积极转变政府现有职能(尤其是强化生态管理和城市规划职能)、积极提高政府领导干部和行政人员的生态素养、积极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尽快建立科学的决策管理体系、抓紧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和方针等途径,从而通过优化的决策、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的执政能力、素养和水平,进而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提供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节能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强化高校节能管理工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1.
阙璧君 《发展研究》2017,(11):93-96
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刻不容缓.本文从当前国情出发,借鉴国外成熟的立法经验,分析我国环境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推动我国环境教育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2.
生态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文章在分析中国生态系统的质量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需要从加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建设、建立长期性与持续性的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机制、加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调控人类活动、继续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加强生态保护。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建设提出,对于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这五大建设的制度改革,并首次提出了深化生态文明体制的改革,充分证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系统地梳理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跟踪研究了四十七项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的二级制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法律制度体系,即出台完善十部相关法律,修改出台十二部行政法规,国务院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十二项.  相似文献   

15.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如何有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意义十分重大.本文首先梳理总结了青海省在矿产资源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做法,归纳了三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四条具体建议:一是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协调,科学编制规划;二是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调整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三是完善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四是制定矿山生态环境补偿办法和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16.
生态稀缺、制度稀缺与生态制度文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生态稀缺已经成为约束人类发展最严重的瓶颈。目前生态稀缺主要是由人类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造成的,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才是生态稀缺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建设生态制度文明是解决生态稀缺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对新农村建设影深远,本文通过对遵义乡村旅游现状、开发模式、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乡村旅游对遵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意义的探讨,提出了遵义乡村旅游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厘清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和驱动力,对促进当地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部民族地区为例,在分析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体系,借助Lotka-Volterra模型分析两者的相互作用和共生协调状况,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影响两者协调度的驱动力。实证发现: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在地理空间具有"两头高、中部低"的特征,生态文明建设在西部民族8省份中有7个省(区)发展水平较低,小于0.5,呈现分化的态势。2009—2013年,共生协调度最高为云南,最低为贵州,2014—2018年,广西最高,西藏最低;广西始终为互利共生关系,内蒙古和青海一直为偏利共生关系,宁夏和新疆由竞争关系转化为互利共生关系。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渐趋为影响两者协调发展的主导驱动力。  相似文献   

19.
易天义 《时代经贸》2010,(20):160-161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的后续产业或替代产业,对新农村建设影深远,本文通过对遵义乡村旅游现状、开发模式、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乡村旅游对遵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意义的探讨,提出了遵义乡村旅游如何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举措。  相似文献   

20.
夏光 《环境经济》2013,(1):106-106
党的十八大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度进步是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的一大标志,加强制度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同等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