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调控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目标地运用经济手段及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对社会供给总量和需求总量及其构成等主要经济活动实施调节和控制。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这个宏观调控目标体系内涵丰富、覆盖面广。经济增长是衡量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指标,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减最终会体现到经济增长的变化上来。增加就业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劳动力要素,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这既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也是社会公平和稳定的体现。稳定物价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标志,稳定物价就是要控制物价总水平的上涨。国际收支是否平衡对本国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都有较大影响,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国家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条件。所以,健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不仅是保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必要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基本政策手段,构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又有不同的调节重点...  相似文献   

2.
理财     
《财会学习》2015,(5):48-49
降息对股市影响的具体体现大家都知道降息对股市来说是利好,可利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四川省王毅)专家:货币政策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基本手段之一。由于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与货币供给总量与货币需求总量的平衡相辅相成。因而宏观经济调控之重点必然立足于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主要针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和控制展开,进而实现诸如稳定货币、增加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发展经济等宏观经济目标。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与股价的影响非常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扩大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对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交易有着积极影响。但是货币供应太多又会引起通货膨胀,使企业发展受到影响,使实际投资收益率下降。紧缩的货币政策则相反,它会减少社会上货币供给总量,不利于经济发展,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活跃和发展。另外,货币政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也非常大,这种影响对股市的涨跌又将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徐丹 《时代金融》2008,(7):60-6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正在逐步完善。与此相适应,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由全能型政府逐步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如何转变关键是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要定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是监管市场运行,维护市场程序,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在宏观经济发展中掌好舵,而不是去划桨,鼓励和调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划桨的积极性,掌好舵,不划桨的政府才是明智的政府。  相似文献   

4.
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市场的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目前制约有效需求的因素是:投资和政府支出刺激需求的效果不明显,消费增长受个人收入增长的制约。为增加有效需求,宏观经济政策体系应作出如下调整:把“富民政策”列为宏观经济政策体系的核心;全面提高投资的经济效果;加快政府机构改革的步伐,尽早为实现政府支出的调节和生产性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不论社会制度有什么不同,财政都是为实现国家的职能和任务服务。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今后政府管理经济的主要职能是采取正确的政策,调动基层和企业积极性,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加强宏观经济的协调、引导、调节和控制,并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条件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按照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的原则进行体制改革。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政府职能的转换过程。事实上,不论是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还是政治体制的改革,我们认为,实质上都可以归结为国家职能,主要是国家经济职能的转换问题。既往体制的弊端正是集中反映在过于强  相似文献   

6.
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的财税政策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消费驱动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才是有利于中国经济持续、高效、和谐发展的有效选择.目前中国存在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的矛盾.中国政府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投资体制以及充分运用出口退税等财税政策,促进中国总需求结构的调整.扩大消费需求并调整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总量与结构,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储蓄过剩时代的宏观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增长已从供给约束型转化为需求约束型,私人部门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导致的储蓄过剩成为其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储蓄过剩降低了货币的流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产出的影响,使经济增长更加依赖财政赤字和进出口贸易,也使贸易政策和财政政策面临两难选择。为维持总量平衡,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具体而言,运用财政政策改善供给、增加消费;运用货币政策实现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托幼服务供给变迁内嵌于社会变革与经济转型之中,历经萌芽期、建构与发展期、解体与分化期、重建与发展期四个阶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人口生育政策调整等事件的触发下,托幼服务供给呈现出"钟摆式"的演进逻辑路径,政府责任、供给主体、供给机制、供给模式在不同的演进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趋势特征。新时期托幼服务供给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家庭日益增长的托幼服务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托幼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供给总量不足、"重教育轻托育"和"公退民进"的结构性供给矛盾、选择性托育服务供给模式的局限性等。"十四五"期间,建立与完善托幼服务供给的多元投入机制、推进托幼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托幼一体化"为主的托育服务供给模式是优化人口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必然之举。  相似文献   

9.
张斌  熊婉婷 《金融研究》2019,474(12):92-105
理解经济运行环境的变化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中国经济在2012年前后迈过工业化的高峰期,家庭部门发生从制造到服务的消费升级,企业部门出现从资本密集型向人力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结构转型,中国的经济结构转型进程与高收入国家类似发展阶段的经历高度一致。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传统资本密集型行业信贷需求大幅下降,新兴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信贷需求相对较低且在债务主导的金融服务体系中面临融资供给制约。由于市场内生的企业信贷供给和需求双双下降,总需求不足问题凸显。宏观经济稳定方面,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由此前的“易热难冷” 转向“易冷难热”,“债务—通缩”风险加大。这要求货币政策在执行中更加注重温和通胀目标,充分运用各种政策工具确保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金融稳定方面,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点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时间轴上要特别关注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下行叠加带来的系统性风险;空间轴上不仅要关注“大而不能倒”的系统重要性机构,还须加强“小广散”金融机构的稳定性,注重与其相关的风险传染。  相似文献   

10.
1、总量控制,即针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直接是宏观总量上进行调整使之平衡。其中又有:1)以需求管理为主,压缩过大的社会总需求。其政策主张是,控制货币总供给量,实行紧缩的财政金融政策,坚决压缩投资消费需求;2)以供给管理为主,努力提高总供给水平。此思路认为,压缩需求是治标,只有增加供给才是治本。据此主张实行有限的货币紧缩、财政货币政策“松紧”搭配。3)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并重、双管齐下。  相似文献   

11.
从1996年5月到1998年12月两年半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降低存货款利率,成为我国经济活动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就连续降息给经济生活带来的效应作一分析。一、刺激总需求、调节总供求关系方面一般来说,利率的变动可以调节货币供应量,引导社会总需求;同时还可以促使资金流向不同产业、行业和企业,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扩大有效供给;最终实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如1996年两次降息以后,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得到改善,年末M2增长253%,比年初下降3个百分点,M1增长18.9%,比年初提高48个百分点,货币流动性比率…  相似文献   

12.
市场经济是一种消费导向的经济。消费自始自终是整个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居民对各类物质消费品和服务的总购买力的持续增长和需求结构的不断完善,是维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着眼于扩大内需、避免经济滑坡,以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这是符合当前形势的政策选择。因此,如何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有效增长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3.
对于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研究,既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各国学者广泛关注的焦点内容。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改革日益发展的今天,政府通过宏观经济和政策手段能有效调节经济发展方向,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作为调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政府补助在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以来,吉林省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逞递减势,储蓄倾向提高,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对消费品市场的支撑作用减弱。城镇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吉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要刺激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关键是增加城镇居民实际收入,调整落后的消费方式,把握居民新的消费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目前市场处于非均衡状况,形成这一态势的原因极其复杂,既有供给方面的问题,也有需求不旺的矛盾,还受体制改革、外贸进出口、世界经济动荡和居民心理预期的影响,要促使非均衡市场向均衡市场转变,其关键是扩大内、外需,同时,也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改善消费者心理预期,以达到市场经济运行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张升 《中国保险》2010,(10):35-37
保险企业要投资于境外市场,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汇率、利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保险公司在境外投资中,由于汇率变动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变化。影响汇率变动的一般经济因素有各国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以及国际市场上供给与需求的平衡等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 调整资金结构,是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现实选择。针对当前出现的矛盾与问题,当务之急是抑制信贷扩张与货币发行。具体措施如下:——调整资金的有效配置,是控制社会需求和增加有效供给的根本途径。中央银行实行宏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的货币政策目标”。根据目标要求,必须对资金进行调节,调整资金的合理与有效配置。为此.要按照一定时期社会总供给增加的可能,来控制信贷总量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其中一个主要因素,在总量既定的前提下,要求优化资金结构.才能达到有效供给的目的。这样,从控制需求与增加供给这两个方面来缓解社会供需矛盾,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使国民经济能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下协调地运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金融调控政策效应评价:佛山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通过采取金融、财税、产业等政策措施组合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对于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房地产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过快等深层次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本文以佛山为案例的研究表明:宏观经济因素、前期的房价上涨情况、个人住房消费贷款、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导致房屋需求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为此,要提高房地产金融调控的有效性,应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调控机制,实行需求调节与供给调节相结合的金融调控新方式;加强跨境资金流动管理,合理引导外资流向和流量。  相似文献   

19.
一、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程中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 (一)转变政府职能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回答政府在公共事务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现代社会经济运行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企业,二是市场,三是政府.其中,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企业和公众需求服务是政府最重要的职责,要想真正把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的职能落到实处,就必须要转变当前政府职能,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发展的大问题,不在这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非公有制经济就难以得到长足发展.因此,政府职能的转变已成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切实调整信贷结构有效启动买方市场□张新潭当前,我国产品供给与有效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出现买方市场的局面。主要表现在:(1)消费品供大于求,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势头减弱,企业缺乏高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灵活的市场机制,产品积压严重,无法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