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经济的高速增长除了特殊的历史原因外,台湾当局采取得当的财政政策是关键。进口替代政策阶段便工业生产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大大提高,与农业大体持平。出口扩张政策阶段使台湾完成了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过渡。重化工业政策阶段使台湾确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技术升级政策阶段使台湾的技术水准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正> 一台湾经济发展的目标是“成长与稳定并重”,致力于巩固经济基础。从1953年起,年经济增长率在8%以上,1987年达到10%。物价方面也较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发达国家的涨幅低。由于经济成长快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1952年还不及200美元,1986年则已达到3750美元。台湾经济发展大体经历四个时期: 1、恢复时期(1945—1952年)。主要是进行工农业生产建设和交通运输设施的修复。2、进口替代时期(1953—1960年)。在“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的策略下,工农业生产大幅度提高,平均每年增长幅度:农业为4.5%,工业11.7%,经济成长率平均每年达7.6%。3、发展外向型经济时期(1961—1972年)。由于台湾市场狭小,至50年代末期,若干产品在台湾市场已渐趋饱和。为了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必须开拓外地市场,因此在上一时期末。台湾便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投资,拓展国际市场为重点。这个时期,国际经济景气,同时台湾具有低廉工资的竞争优势,出口因而大幅度增加,每年平均出口增  相似文献   

3.
一、“进口替代”时期台湾经济的基本情况 在1953年遏制了“光复时期”严重的通货膨胀以后,台湾进入了初级经济建设时期。在选择什么样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上,当时的台湾当局考虑到发展民间企业和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以及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设备的需要,采取了“进口替代”的经济发展政策。所谓“进口替代”,即以进口机器设备替代进口消费品,以自己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消费品,  相似文献   

4.
<正>奠定深厚基础台湾机床产业的发展成功离不开台湾当局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植。早在上世纪50年代,由于岛内当时工业基础极为薄弱,生产所需的机器设备绝大部分依赖从外国进口。为扭转此局面,台湾当局在第一至第二个"四年经济建设计划"时期,组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和"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支持农业"的方针,以农业经济所  相似文献   

5.
<正>由农业经济时代跨入工业经济时代上世纪60年代,台湾经历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经过前两期"四年经建计划"的实施,岛内经济建设已有很大起色。通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使民营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工业制品产量增加,已能够满足岛内的基本需要,经济状况逐渐好转。1962年,台湾工业产品出口比例达到50.5%,首次超过农产品出口金额。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根据目前岛内学者的分析,有很多因素导致台湾经济做出如此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农贵新 《宁波经济》2007,(10):15-18,23
根据历史数据的分析,宁波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大,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三年处于略微下降态势,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3%左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自2005年以后被出口拉动所替代,目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位居首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维持在20%左右。为此,今后宁波要打造工业“高产田”,发展总部服务业,加大产业和人力投资,完善出口价值链,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一)马来西亚独立初期经济结构单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几种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改变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马来西亚政府于1958年颁布了“新兴工业法”,开始推行以工业带动经济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1968年以前,主要发展进口替代工业。1968年开始着重发展面向出口工业。马来西亚政府还采取了一  相似文献   

8.
台湾现代农业成效及对福建的启示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台湾现代农业的进程与成效台湾农业发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调整和转型的四个时期,有过繁荣,也有过徘徊。但农业总体水平较高,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50年代初,台湾经济是传统的“米糖经济”。1952年农业产值占台湾生产总值的36%,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56%,农产品出口值占出口总值的95%。60年代中期,台湾工业产值和工业品出口值比重均超过农业,整个经济结构出现了历史性转变,其政策取向也从“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支持农业”转变为“以贸易促进农工,以农工支持贸易”,建立出口加工区,引进先进的技术,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台湾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战后,台湾经济经过几次转型,发展较快。第一次转型出现在60年代初,由替代进口工业化转变为出口导向工业化。第二次转型出现在70年代,由轻工业为主转向重工业为主。第三次转型出现在进入80年代之后,台湾当局提出“国际化、自由化和制度化”,以工业升级为核心,进一步开放台湾经济,试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当前,台湾当局的“三化”方针。  相似文献   

10.
一、对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影响 1.台湾 台湾同香港一直保持着很好的经济关系。台湾对香港的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例,到1993年达23.6%,仅次于美国。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至1993年台湾出口到香港的产品又转口到大陆的占41.1%。实际上香港已成为台湾产品进入内地的中转港。 与出口相比,台湾从香港的进口比例1993年仅为2.24%,但是台湾经过香港从内地的进口增长很快,占其从香港进口总额的比例已由1979年的28%升至1993年的64%。 1952~1993年,香港在台湾的投资合计为19亿美元,而台湾在香  相似文献   

11.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国家,拥有优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人力资源。若干世纪以来,巴西基本上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二次大战以后,这个国家由于推行了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政策,经济获得迅速发展,尤其在1968年至1974年期间更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所谓“经济奇迹”。这七年间,巴西经济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从而成了战后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这个国家政府实现增长和改善国际收支的重要策略即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政策。  相似文献   

12.
陈仕雄  石锦建 《魅力中国》2010,(23):393-393
五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在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的环境下,台湾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对外贸易是台湾经济起飞的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台湾政府根据时局的变化和经济形势的不同,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贸政策,包括进口替代、出口导向等。大陆和台湾同文同种、血脉相连,而且经济发展前有几乎相似的背景,因此台湾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外贸及政策方面的经验对大陆而言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句话新闻     
台湾经济当局公布,台商上半年间接赴祖国大陆投资金额,比去年增长12.86%。台湾当局首次开放银行业对祖国大陆台商贷款,初步估计为5000亿元新台币,外汇指定银行的两岸直接通汇也在开放之列。台湾宽频上网普及率居世界第2位。台湾对祖国大陆“出口”依存度上升至25%,祖国大陆已超越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地。全球新兴市场前200大企业,台湾33家企业榜上有名,台积电居第3位。台湾2000年至2010年GDP平均增长率为6%。日本经济新闻调查显示,2001年台湾商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友达LCD居第5位、奇美A…  相似文献   

14.
一、台湾纺织业的特点和近期衰退的表现。纺织工业是当前台湾仅次于电子的第二大产业,曾在台湾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先导作用,也是世界纺织品贸易优势东移浪潮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台湾的合成纤维产量已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产地,纺织品(包括衣着)的出口中已跃居世界第六(1979年为第11)。可见纺织业在台湾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台湾的纺织工业自1949年起步,经历为进口替代、出口扩张,目前已进入成熟和产业转型时期。表一简要反映该产业发展的各个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一、农业科技发展需要产业化的背景中央对农业的担心和重视不无道理,农业确是个十分复杂的难题。日本经济学家竹中一雄(曾任日本经济研究会会长)提出“农业是个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产业。”他认为”工业的基础无非是数理化.而农业的基础只数理化还不行,它还需要生物。气象、经济……许多方面。世界发达国家解决农业问题都是在工业化以后,先实现工业化,再解决农业”。可见,解决农业问题比工业还难。农业问题的难度在于可控性差,它涉及的领域太广:农业技术、农业经济、农业生态、农业的方针、政策、体制及政治制度等,任何一个环节的…  相似文献   

16.
1.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回顾50年代以来,台湾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和新生物技术的三个工业化量产的历史发展阶段。就近代生物技术而言,味精工业(以发酵法生产)崛起于60~70年代,是台湾的相对优势行业,它为台湾的经济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进入80年代以后,在1982年召开的第二次台湾科技会议上,生物技术(即新生物技术)被选定为台湾的“策略性工业”、“八大重点科技”和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六大产业”之一。20年来,台湾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可概括为“叫好不叫座”。这…  相似文献   

17.
方生 《南方经济》1991,(3):51-54
一、台湾经济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二十多年来,台湾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它却陷于困境。这种因境,概而言之,可谓内外交困。从六十年代开始,台湾由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这一转变,给台湾经济带来了迅速发展,使台湾得以跻身“四小龙”行列。但“繁荣由此而来,危机亦由此而生”。随着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对外贸易在台湾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由五十年代的1/4左右,上升为八十年代后期的4/5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一个各产业不断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的过程。因此,如何正确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往往成为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成败的关键。从这几年我国的情况来看,由于缺乏明确的产业政策,进口替代产业与出口替代产业之间争项目、争投资、争外汇的现象日趋严重。其结果,不但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而且形成出口上不去、进口下不来的局面,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受制于国际收支的  相似文献   

19.
<正>台湾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就台湾产业发展历程观察,上世纪50年代的第一次进口替代政策, 以发展劳力密集、进口替代的轻工业为主:60年代的出口扩张政策,使轻工业得以低廉工资的国际比较利益, 迅速打开海外市场70年代以发展重化工业为主的第二次进口替代政策和  相似文献   

20.
一、东亚贸易战略形势日本《东京时报》1987年9月9日发表了《令人担心的ARCE包围网》一文。所谓“ARCE”包围网,是取美国、苏联、中国以及欧洲的英文字头拚合而成的。对日本这个咄咄逼人的“经济动物”的警惕,甚至使人们想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形而又无形的包围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首先意识到太平洋时代的即将到来,利用海运价格的低廉,发展大吨位轮船进口资源、出口技术产品。使日本成为一个“经济动物”。战后日本先后接受了美国两次产业空心化(第一次为重化工,第二次为家用电器和汽车等民用消费工业)转移来的技术和投资,发展为一个钢铁家用电器和汽车工业大国。由于日本作为战败国,不能象美国那样以军工技术作为引导产业。使日本经济的再发展对产业空心化过程抱着犹豫的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