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每年以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7.5%,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不仅能节约能源开支,还能给住户带来许多切实的好处。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本文阐述了外墙保温相关技术,基于施工质量,探讨了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每年以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7.5%,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不仅能节约能源开支,还能给住户带来许多切实的好处.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然而,在不同的保温方法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上述三种保温方法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建筑外围结构能耗的分析,从外墙、门窗及屋顶等几个方面入手,提出了进行节能设计的策略,以充分促进我国建筑业节能设计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赵海乐 《企业技术开发》2012,(19):90-91,103
我国的建筑能耗非常高,加剧了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紧张局面。文章在建筑中引入节能减排的基础上,对我国外墙外保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梳理,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房地产导刊》2011,(1):100-101
LB-30型装饰、隔热、防水建筑涂料,冬季可节约取暖能源,夏季可节约空调电能,而且将外墙装饰、防水、保温功能三合为一。在低碳建筑成为焦点话题的时代,建筑能耗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的建筑能耗总量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0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30%。建筑最大的耗能点采暖和空调,所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超过了55%。  相似文献   

6.
周建丽 《科技与企业》2014,(16):301-301
目前,我国大力倡导绿色节能减排,然而建筑能耗的比重依旧逐年增长。在这种背景下发展节能型住宅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了更有效地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取得长足进步,逐渐趋于成熟。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技术的三种类型并介绍保温材料的选择和施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建筑外墙保温是我国目前对建筑的节能要求,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筑施工中选择合理的保温材料和保温方法,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能耗,能有效地提高建筑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外墙建筑涂料的不断发展和推广,外墙建筑涂枓品种繁多,品质参差不齐.该如何选择优质适合的外墙建筑涂料以便提高外墙的使用寿命,我们需要对外墙建筑涂枓进行系统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住宅建设的节能工作不断深入,节能标准不断提高,引进开发了许多新型的节能技术和材料,在住宅建筑中大力推广使用.但我国目前的建筑节能水平,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仍是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的3倍~5倍.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采暖能耗已占当地全社会能耗的20%以上,且绝大部分都是采用火力发电和燃煤锅炉,同时绐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所以建筑节能还是本世纪我国建筑业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岭回归的城市建筑能耗增长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能耗作为我国能源消费领域最大的部门之一,约占整个社会终端总能耗的40%,并且增长趋势明显.本文首先对引起城市建筑能耗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找出了影响城市建筑能耗增长的关键因素;继而采用岭回归分析法对各个因素对城市建筑能耗增长的驱动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识别出了影响城市建筑能耗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国家制定相应的建筑节能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建筑电耗与照明节能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能耗已成为一个国家总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4,电力消耗已成为建筑物的主要能耗,如何节能降耗,做好节能工作,本文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12.
建筑节能当居安思危 看几个数据再说话: 我国建筑总能耗逐年上升,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3;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每年以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7 5%,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不仅能节约能源开支,还能给住户带来许多切实的好处。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然而,在不同的保温方法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上述三种保温方法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每年建成的建筑面积约20亿m^2,按照现在的建筑能耗,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能耗将达到10亿t标煤的水平。近年来,我国建筑事业的大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其成就是前无占人的。据统计,我国现有建筑面积已经达到400多亿平方米,而且每年还以新建建筑15亿~16亿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达到680亿平方米左右。如此迅猛的建设速度和巨大的建筑规模,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它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快速进步,但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和包袱。为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建筑节能势在必行。我国加大了建筑节能的执行力度。其中,外墙外保温以合理的构造、良好的保温性能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调查,建筑能耗在我国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5%~40%,我国绝大多数采暖地区围护结构的热功性能与气候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则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入开展节能工作,不仅是缓解我国能源紧缺矛盾、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质量、减轻环境污染、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一环.建筑节能的主要任务是在保证使用功能和建筑质量的前提下,采取各种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降低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由于我国大部分居住建筑的围护结构保温水平低,热环境差,采暖能耗大,是建筑节能的重点.日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下面就建筑外墙聚苯板保温特点和技术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中,墙体所占比重最大,冬季通过墙体散失的热量,约为建筑总散热量的20%,夏季通过外墙体吸收的热量,约为建筑总吸热的30%,因而外墙体的保温设计相当重要。本文就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历史;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分类;建筑外墙外保温的技术分析和发展趋势做了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每年以10亿平方米的民用建筑投入使用,建筑能耗占总能耗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0%上升到目前的27.5%,大力发展节能型住宅,不仅能节约能源开支,还能给住户带来许多切实的好处。随着对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然而,在不同的保温方法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本文意在通过对上述三种保温方法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对工程中的质量问题起到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建筑工程的保温结构种类比较多,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基本需求,同时还能够以提升建筑保温性为基础,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现如今,建筑的节能性越来越突出,建筑工程的保温功能是减少能耗提升保温性能的重要方面.从建筑保温方面来看,建筑工程的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比较常见,就对外墙内保温施工技术进行深入介绍和探究,希望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改造不符合节能标准的既有建筑的外墙,是减少建筑能耗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对某办公楼的外墙进行节能分析,然后提出可行性的节能技术改造措施,令外墙可以满足节能标准要求,再次对改造后的办公楼进行节能分析和经济分析,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24):84-85
现如今我国非常重视绿色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在建筑物耗能中也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建筑能耗是社会耗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而占有建筑物的近三成左右耗能的外墙耗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仔细分析了外墙保温施工技术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