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礼仪的起源开始,试图找出隐藏在礼仪外在、表象之后的历史、心理、文化等因素。在以神为中心的文化被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替代后,礼仪逐步转变为一种制度性约束方式,这种制度性约束基于人的利己性,出于利己目的的礼仪使整个社会生活有序化。商务交往活动常常有时间限制,通过商务礼仪可以缩短产生人际吸引的时间,提升人际交往的效率;在开放经济环境中,商务礼仪不断受到强势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世界性的商务礼仪。  相似文献   

2.
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关键是要最广泛、最充分、最大限度地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万物和谐,贵在人和.社会和谐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所谓人际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和谐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而人际和谐的深层结构是经济关系.当前,影响人与人之间和谐的最根本问题是享有经济权利上的不和谐.社会和谐取向下人际和谐的实现路径在于处理好经济关系,处理好各方的经济利益,才能消解矛盾,才能避免冲突与对抗,才能最终建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飞跃、社会的发展,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公共关系,品牌传播等大众传播的研究上,这的确为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同时,也忽略了人际传播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方面的书籍、论文都还不够详细,不够深刻,而人际传播的重要性,对于我们每个社会中的人来说都不言而喻。大众传播的每一个环节都贯穿了许多人际传播现象,本文试图通过探讨人际传播活动中的审美心理过程,发表一些关于如何建立和谐、积极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志刚 《活力》2011,(3):115-115
一、电视精英谈话节目的兴起 谈话.是人类最普遍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方式,而谈话节目这个形式,就是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相结合所产生的,可以说是最接近生活原生态的节目样式。精英谈话节目的魅力就在于它为内心渴望沟通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实现了他们情感需求的互动,以及对热点、焦点问题的探讨,从而在激烈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开辟出一个充分进行人际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王艳 《审计文汇》2007,(8):128-129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人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对于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审计人员注重礼仪,文明审计,体现的是国家公务员的内在素质,反映的是审计机关的外部形象。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文化样式,文学是具有社会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凝聚着个体体验、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可以使受众获得持久而深人的情感体验、鼓舞和激励。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突出企业文化在表达与传播中的文学色彩,有助于更好发挥企业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微博是网络新媒体的新兴代表作,如今微博开始迅速成为影响中国社会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在新媒体时代中,微博客是发展最迅速的传播平台之一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消息来源和咨询传播途径,它的出现或许会将改变人们的观念,改变人们的生活和人际社会关系.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为用户转发,这种传播过程弱化了传统媒体传播中的束缚,由公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8.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性:追求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 电视谈话节目属于大众传播范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值得讨论的是,它属性中的另一个因子是角色传播还是人际传播. 作为由职业传播者制作,专门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传播的节目样式,电视谈话节目当然具备了大众传播的一般属性,其表现有:传播对象面广量大,构成复杂等.  相似文献   

9.
人生无处不交流,生活事事有沟通.沟通是人类信息交流、观点互换、情感互动、利益互惠的人际交往活动.当今世界就是一张巨大的沟通平台,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接受不接受,你都扮演着一个沟通者的角色.不论人与人之间建立什么样的关系,只要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小到家庭纠纷,大到国际争端,都需要沟通来解决实际问题,英国作家萧伯纳指出: "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以后,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双方都有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谈话类节目作为最能表现广播改革特色的形式,目前正在它的深度和广度上求得更多的发展。DJ(主持人)作为谈话类节目的组织者,其作用和素质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如果说 DJ 的重要特征,就是在以人际传播的方式进行大众传播活动,那么 DJ 的谈话类节目则将人际传播的主要形式运用得淋漓尽致了。在电台与电话共同架起的空中通道中,DJ 与受众进行着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努力将人际传播中的情感距离与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从而携手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如同与朋友交谈一般的人际传播情境。在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杨丹妮 《经济界》2002,(5):36-3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涉外经济活动要受制于其间的许多正式与非正式的游戏规则。礼仪作为一种非正式规则体系,实际上也是一种地球社会人必须接受和被给定的东西。经商必有交,交以礼为系。礼仪贯穿于商务交际活动始终,可以说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运行机制。在WTO背景下人们须面对的礼仪涵盖民族礼俗和国际礼仪。民族礼俗主要指交往国的民族礼俗,而国际礼仪包括国际通行礼仪和国际惯例(有关礼遇方面)。  相似文献   

12.
肖景陶  张旭雯 《活力》2009,(1):68-68
电视一向被认为是大众传播的宠儿,但同时.电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大众传播的局限性。因为大众传播一般都是单项传播,由于时空的阻隔,不但传播的信息不能得到及时反馈,传播的针对性也不如人际传播强.尤其在感情交流和施行劝说方面也不像面对面的人际传播那样有效。也许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不断有体现人际传播特色的电视节目活跃荧屏.由于人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最常见的的传播方式,因此,我们把电视传播的这种变化称为“回归”。  相似文献   

13.
《乡镇企业科技》2011,(35):44-45
企业在面试时,一定常常看到面试者简历上写着“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离开与他人交往而独立生存。在企业管理的最终执行必须依托各种形式的沟通,而这些沟通活动的成功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成效。因此管理与沟通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沟通意味著有效的管理。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企业在面试时,一定常常看到面试者简历上写着“有一定的沟通协作能力”。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生存,也不能离开与他人交往而独立生存。在企业管理的最终执行必须依托各种形式的沟通,而这些沟通活动的成功直接决定了企业管理的成效。因此管理与沟通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沟通意味著有效的管理。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换,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于忠斌  马岚 《活力》2011,(7):142-142
新闻媒体运用语言、文字、图片、广播、电视、电脑等各种传播工具反映和沟通整个世界,影响及于每个人,既是一种重要的传播工具.又是一种不可忽视的文化工具.作为这样一种特殊的文化制品。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必然是其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一、把握接待特点。熟知客户于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到,接待与谈判是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是人际间一种特殊的双向沟通的交往方式。正如费雪(Fisher)和尤里(Yry)在《取得认可——在没有屈服的条件下达成协议》一书的引论中所说,“无论你喜欢与否,你都是一个谈判。谈判是一种生活现实。”长期以来,接待和谈判是经济生活中无法回避的现实,这在房地产的销售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史精娜  徐辰强 《价值工程》2011,30(21):294-294
餐饮礼仪内涵丰富,是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餐饮礼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传播餐饮礼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人际传播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基础,企业文化传播的效率与人际互动结构存在紧密联系,同时,后者对前者具有两面性作用。文章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人际互动关系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力,为企业文化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于红 《活力》2010,(14):179-179
礼仪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人际交往中,礼仪往往是衡量一个人文明程度的准绳,它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与信任,是和谐人际关系,改善交际生活的重要手段。因此,礼仪在社会交际、个人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整合营销传播(IMC)是一种市场营销沟通计划观念,通过对不同的沟通形式,如一般性广告、直接邮寄、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的战略地位做出估计,并对分散的信息加以整合,将这些形式结合起来,以提供明确、一致和最有效的传播影响力。它是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以由外而内战略观点为基础,为了与利害关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者为主体所展开的传播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