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注粮食主产区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个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对稳定全国粮食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但13个粮食主产区持续增收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需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
粮食主产区建设是实现粮食安全的保证,对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阐述了粮食主产区建设与粮食安全的密切关系,分析了当前粮食主产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实现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八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粮食主产区及其气候变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考虑了各省较长时间段内的粮食总产量并划分出粮食主产区以反映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粮食生产的全貌,并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内的气候变化特点及趋势,以便为将来进一步评价气候变化对粮食主产区内粮食产量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家惠农政策对提高我国粮食自给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补贴低、补贴分散,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而且,粮食风险基金的筹措办法容易挫伤主粮区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议粮食风险基金由国家财政全额拨付,以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收益差额为参考依据加大补贴比例,进一步调动农民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同时,应让工业发达地区承担相应的扶农、护粮义务,根据上年各省工业总产值,抽肥补农,建立农业生产发展基金,重点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问题,通过多种形式帮扶粮食主产区,共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13个粮食主产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模型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生态效率和新型城镇化的整体水平均呈现出上升趋势;耦合度保持在0.5左右,长期处于拮抗阶段,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格局;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局面。基于此,提出推动农业生产绿色集约发展,持续提高农业生态效率;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切实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因地制宜采取差异化举措,推动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责任不同于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的粮食安全责任。必须实施积极的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责任国家战略,协同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履行国家关于粮食主产区粮食安全的责任。  相似文献   

7.
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可分为农地与非农地两大类,其分配比例是各利益主体在现有制度安排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粮食主产区土地利用存在双重失衡,即因供求双边抑制而导致的供求非均衡,因农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生产要素双重功能定位与非农地的生产要素单一功能定位造成的二者功能定位的非均衡。后者的非均衡正是前者的原因,农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又是双重失衡的最终原因。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下,双重失衡的调整只能做出次优选择,即在创新土地利用理念,选择可行的调整路径,培育有效的调整元素的基础上,借助可以将双重失衡内化的因素和区域补偿与国家的转移支付等外在的矫正性制度,对整体的非均衡状态进行调整,消解非均衡造成的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粮食生产中,实现粮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承担着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但近些年在稳定粮食生产、提高粮食产量的过程中,对耕地资源利用不合理、节水灌溉设施开发缓慢、粮食单产受生产资料成本上升影响较大。今后应节约耕地资源、建设生态化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科技利用率、加大粮食生产中生态补贴的政策力度,使吉林省的粮食产业在确保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9.
农业保险在保障农业风险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农业保险的各项内容没有完善,尤其是农业保险赔偿方面的欠缺,因此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粮食安全,需要重视农业保险的赔偿机制的有效建立,以发挥保险业"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5,(12)
黑龙江省为国内粮食产量第一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供应与储备安全的重要使命,作为国家粮食生产的核心地区需重点发展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然而,现行的用于粮食补偿的政策存在着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的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区域经济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粮食利益补偿机制的补偿主体和客体、补偿范围、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资金来源、补偿机制的运行等方面出发探索适合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尤为重要,是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问题和战略问题,也事关粮食主产区粮食产业的发展和粮食主销区的粮食供给。为此,必须构建提高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能力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国家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战略规划,充分发挥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国粮食主产区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粮食主产区面临区域经济滞后、粮食流通体系不顺畅、土地经营规模小、粮农种粮行为的工业化效应凸显等问题。实现粮食主产区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导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强化中央政府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与保护;协调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之间的关系;确定粮食主产区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全国粮食主产区1980、1990、1996、2000和2008年县域数据,通过分析其农村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演进特征,对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增长的政策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980年以来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增长区域差异整体趋于收敛,粮食主产区与非粮食主产区之间的差异在1980—1990年有所降低,1990年之后逐年增大,表现出粮食主产区农村经济的相对低谷性。1996—2008年,粮食主产区第一产业比重由38.6%降为19.9%,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3.4%减至57%,而乡村人口比重则由85.7%缓慢降至82.3%。粮食主产区总体发展缓慢的根源在于耕地保护制度、粮食生产约束等政策性限制对该区域发展权益的剥夺,而相关政策对于解决其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与问题存在局限性,未能处理好国家、地方政府、农户三者的利益关系,导致粮食主产区难以发挥农业产量高和质量优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后发优势,从而陷入增产不增收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是全国重点粮食主产区,是国家的粮仓。“仓廪实、知礼节”,做好黑龙江省的粮食产销平衡对全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近几年来,由于粮食积压致使黑龙江省的财政包袱沉重,而农民收入也处于下滑状态,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严重的伤害。去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粮食减产的影响,粮食价格大幅度攀升,粮食库存下降,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5.
增加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速要明显慢于全国平均水平 ,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基本原因是粮食价格下跌、农业结构不甚合理、非农产业发展不足和农民进城务工门槛抬高 ,应通过必要的粮食价格保护、结构调整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等措施解决粮食主产区农民增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江汉平原粮食主产区360户粮农的调查资料,运用Oacaxa-Blinder模型对兼业户与纯农业户进行比较,从粮农家庭视角出发考察了农户兼业行为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兼业户由于对家庭劳动力进行了优化配置,相比纯农业户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兼业户的家庭收入与粮食亩产水平都要高于纯农业户。因此,城镇化的加速发展与农业规模经营的实现,须建立在纯农业户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的基础之上,任何人为地将农民家庭驱向城市,导致农民家庭"被市民化"的政策,以及盲目集中土地,粮食生产"被规模化"的行为,短期内既不利于粮农家庭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粮食主产区是粮食的主要生产区和粮食提供的源泉地,但农业弱质性和比较收益低等原因造成主产区粮农收入低,影响到农民种粮积极性,政府对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是政策的必然选择。确保理性粮农的收入不低于非农产业的收益是提高粮农种粮积极性的政策目的。但目前,国家颁布实施的各项反哺性补偿政策存在着补偿效率低等问题,从长远看,必须建立粮食主产区内生性补偿机制,做到"硬投入"与"软投入"补偿并重,政策公平与效率并举,体制机制与市场机制补偿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中部粮食主产区农民售粮情况的实地调研显示:当前农民售粮行为正发生显著改变,由单纯注重价格向统筹考虑售粮价格、便利性及机会成本等转变,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农户售粮方式开始分化。农民售粮方式和节奏的变化,已经对粮食市场流通主体经营行为、粮食市场稳定、国家宏观调控等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亟需引导农民形成合理价格预期,支持农户科学储粮,完善托市调控政策等,发挥好农户储粮分期销售对促进农民种粮增收、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经历了一段从起点低到快速推进的发展历程。1978年至2013年城镇化率从17.9%提升至53.7%,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给我国财政的诸多方面带来严峻挑战,财政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诸多困境,如果这些困境得不到妥善化解,将会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财政面临的挑战1.城镇化建设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是财政面  相似文献   

20.
肖双喜  徐玲 《技术经济》2012,31(4):109-113
利用对粮食主产省之一——安徽省的农户所做调研的数据,假设粮农将所有的闲置耕地全部用来满负荷生产粮食,且粮食单产达到本村庄近五年内的最高产量,测得安徽省户均有45%的增产潜力;若上述假设条件不变,进一步假设安徽省南部的三季生产区只生产两季,则粮食增产潜力变为25%;在上述假设的基础上,再考虑气候对粮食单产的负面影响,则该比例变为11%。安徽省农户的粮食生产潜力之所以较大,是因为粮食的比较效益下降、农业基础设施较差、综合服务组织缺失和粗放式管理存在缺陷。最后提出保护和实现安徽省粮食生产潜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