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艳  汪磊 《企业经济》2005,(1):144-146
随着经济发展,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质疑。按照中国加入WTO的承诺,1年以后利率将完全实现市场化,利率将会是我国货币政策框架中介目标的一个理想选择。本文着眼于分析利率机制在我国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中的作用,以及利率机制目前还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将来利率成为货币政策框架中介目标作好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理论,选取目前公认的五种中介目标作为解释变量,借助于计量方法,通过比较各个中介指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力,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状况分析各个中介指标的可实施性。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是目前最适合我国经济实情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贷款规模的曾经被作为主要中介指标的功效正在削弱;通货膨胀率目标制不适宜在现阶段被采用;利率和汇率中介目标由于我国经济中各种问题的长期存在而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应当继续推行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同时不断改善自身机制,让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有效地服务于经济增长这一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理论综述 关于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及利率对宏观经济影响方面,凯恩斯学派的观点是货币政策行动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丁梅 《民营科技》2011,(6):32-32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从流通中的现金到贷款规模再到货币供应量的转变。货币供应量与利率一直充当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现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如何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研究利率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开辟了货币需求研究的新视角,在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基础上,发达国家确定了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发达国家通过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利率,并通过利率来调控投资从而达到对整个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目的。改革开放后,我国也走上了市场经济道路,但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在中国似乎依然“水土不服”,我国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所揭示的关系,我国依旧缺乏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的市场基础,我国利率政策的有效性也大不如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这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5,(25):57-59
随着金融工具的丰富发展,金融组织体系的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实施环境和传导途径就变得更加复杂。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分析指出,我国政府应根据我国金融环境及时调整货币政策工具和中介目标,健全完善金融市场环境,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在防治通货紧缩中的局限与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紧缩是近几年影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我国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付通货紧缩。但是由于我国选择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通过货币供应量影响投资和消费的过程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通,影响了货币政策效用的发挥。因此,必须寻求有效的途径,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改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防范和治理通货紧缩。  相似文献   

8.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西方国家金融市场货币中介目标的演变背景和专家研究出发,对我国现行的中介目标“货币总量”进一步分析。在德尔菲法和模糊判断理论的基础上,对可能作为我国货币中介目标的各类参数,包括各类利率和各种货币总量口径,与最终目标参数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表明利率的因果相关性要强于货币总量,所以文章进一步提出我国应该逐步实行利率市场化,实现中介目标由货币总量至市场利率转变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主要是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之间展开的,而各国又必须根据本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机抉择,确定在现阶段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通过分析,指出现阶段货币供应量已不适于作为当前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应更大程度上地发挥利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子金融的快速发展,电子货币已对传统的货币金融理论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我国自1996年以来一直将货币供给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然而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已经大大弱化了货币供给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降低了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面对步步走来的电子货币时代,我国央行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高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从而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余向前  叶赟  傅佳 《经济界》2024,(1):42-49
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多元化的影响,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否能够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本文选取2015年1月到2022年10月的月度数据,考察结构性货币政策对民间借贷利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宽松的结构性货币政策会引导民间借贷利率下行,其中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民间借贷利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率导向型结构性货币政策与民间借贷利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进一步发现,在数量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时,货币供应量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在利率导向型结构性货币政策影响民间借贷利率时,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市场利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协整理论及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波及途径,样本区间是:1998年4季度——2005年2季度。这里,主要是关于货币供应、银行信用及利率三个金融变量对GDP的影响。本文得到的结论是:中国金融政策中介目标比较可行的选择,是在积极创造条件向货币供应量转换的同时,把货币供应量和贷款规模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转变为完全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13.
审计参考     
央行报告指出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近日发布《2001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指出,2002年货币政策应继续坚持稳健原则,进一步加大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货市政策实施仍应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中介目标,同时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市场的回购利率和拆借利率变化。在货币政策操作上,可考虑根据国民经济增长和物价走势,合理确定存贷款利率水平。2002年的货市信贷预期调控目标将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有所调整。报告认为,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发展,真实利率在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作用日益增大,央行将逐渐更多地通过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调节公众预期,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考虑进一步放宽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上限,以发挥利率杠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作用。2002年3月7日 新闻晚报  相似文献   

14.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为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确定的与最终目标相关的、可控的、可测的、适应的具体指标或体系。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得出汇率是当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大都转向利率操作目标.目前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中仍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操作目标,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如何提高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中的作用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王静 《财会月刊》2006,(8):78-78
对于一个有效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而言,中介目标的选择至关重要。就我国而言。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最初以信贷总量、现金总量计划为代表的规模管理,到1996年正式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组成部分,再到1998年正式取消贷款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成为我国惟一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近年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可控性不足,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下降。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成为当前的一个争论焦点。笔者将从合理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传统性货币政策最终是间接通过影响长期实际利率以实现其政策目标的。但当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陷入流动性陷阱时,以利率为调节工具的传统型货币政策就失去了影响长期利率因而也失去了调节总需求的目的。而包括定量宽松在内的非传统性货币政策则通过锁定经济主体对未来短期名义利率的预期、降低风险溢价成分以及提高对未来通货膨胀预期等三种机制,直接降低长期实际利率。但证据表明,即便是货币当局降低了长期利率,刺激总需求的政策目标仍然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正确确定是我国货币政策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规范货币政策制定者机会主义行为重要方式。本文从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不同分类出发,归纳总结了近些年我国学者的学术成果,希望为以后的学习、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原因及改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目标的要求,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实现货币政策操作目标,通过操作目标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而达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总方针和措施。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政策不可取代的。分析近年货币政策的效果及成因,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有利我国货币政策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蕊  钟妮妮  刘文婧 《价值工程》2012,31(11):130-131
综合近十年美国与中国在货币政策运用方面的表现,文章认为存在着注重利率的调节和注重准备金率的调节两种不同取向。文中对这种差异从利率市场化、货币政策目标及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三个层面分析,并分析两国在货币政策使用的效果,最后提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应该依据具体的经济情况、加强中国利率市场化以及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