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实施新资本协议步伐的加快,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被要求使用新资本协议中的内部评级法。《新巴塞尔协议》最主要的创新之一就是计算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应用内部评级法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内部评级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银行业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明 《海南金融》2009,(3):61-65
本文主要讨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中衡量信用风险的内部评级法在加拿大银行业中的实施情况,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资本节约效应。以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为例详细介绍了加拿大银行业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衡量信用风险的程序和方法,并重点分析了加拿大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前后资本要求变化,得到的结论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有一定的资本节约效应。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考察巴塞尔新协议内部评级法和十国集团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建设的现状和构建符合色塞尔新资本协议并且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情况的内部评级系统的对策,并讨论了如何在中国建立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出台,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内部评级体系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我国大型商业银行逐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陆续开始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内部评级法.本文重点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评级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诸如数据缺失、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约束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内部评级法,是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目前这一点已经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界达成共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创设的内部评级法,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敏感度的处理方式,可以为各国商业贷款风险识别与管理提供依据.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技术要求来看,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高度重视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作用,并鼓励有条件的银行建立和发展内部评级模型.这显示内部评级法作为新协议的一项核心内容,正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主流模式.如何根据我国情况有选择地借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通过内部评级法建立起严格科学的贷款质量分类管理体系,以有效地控制信用风险,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基础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杰 《海南金融》2006,(9):69-71,80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已正式颁布,内部评级法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核心技术,代表着未来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的发展方向。国内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也逐步展开,而内部评级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则是其成功运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西方商业银行计量信用风险要素的方法和西方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基础数据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价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评级体系:实践及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皓 《上海金融》2008,(2):48-52
2004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了《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简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确定了基于内部评级法的信用风险度量和资本金计算框架,使得内部评级体系作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线显得更加明确。在这一国际大背景下,我国大中型银行逐步借鉴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实践,加强了信用风险管理,初步建立了内部评级体系,积极准备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本文在把握我国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部分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在违约定义、评级结构、评级方法、评级流程等方面的特点,揭示了其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引起了全球金融业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推出了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将成为未来全球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关键内容之一.本文对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银监会对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要求以及对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华  胡顺伟 《新金融》2004,(10):32-35
我国商业银行面对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以下简称新协议)提出的衡量信用风险的新方法,是新协议的主要内容。内部评级的实施以完善的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为前提。文章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进行内部评级建设的必要性,指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制度建设方面的差距,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丽 《河北金融》2010,(1):18-20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颁布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了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确立了内部评级法的核心地位。当前,世界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增强,为了应对国际先进银行的竞争,进而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必须要研究并尽快实施内部评级法。本文对国内商业银行实施IRB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融双语     
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一项核心内容,它允许商业银行通过内部评级体系确定自身的信用风险及最低资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推出内部评级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将银行的资本要求与其内在信用风险的大小更加准确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陈颖  鲍正新 《新金融》2008,(6):31-31
内部评级法对商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风险划分的合理性、稳定性以及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一致性。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零售资产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本要求,总结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实际情况,从理论要求、技术方法和实施三个角度,研究如何在内部评级法(IRB)的框架下实施零售资产内部评级。  相似文献   

14.
陈颖  鲍正新 《新金融》2008,(6):31-35
内部评级法对商业银行零售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风险划分的合理性、稳定性以及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一致性.本文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零售资产实施内部评级法的基本要求,总结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银行零售业务的实际情况,从理论要求、技术方法和实施三个角度,研究如何在内部评级法(IRB)的框架下实施零售资产内部评级.  相似文献   

15.
2007年2月,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于2010-2013年间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采用内部评级法计算信用风险资本,并鼓励商业银行实施高级内部评级法。该指导意见为商业银行全面改进信用风险管理,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政策指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建立并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内部评级法,是控制信用风险的关键所在,目前这一点已经在我国商业银行业界达成共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创设的内部评级法,是一种具有较高风险敏感度的处理方式,可以为各国商业贷款风险识别与管理提供依据。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技术要求来看,巴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翊 《福建金融》2004,(3):13-15
作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内容的内部评级法IRB,强调建立内部风险评级系统,这对银行信用风险分析和计量从而确定其最低资本要求有重要意义。新协议对现有的风险管理体系形成较大的冲击,在新协议的推动下,许多国家的银行都在积极开发内部评级法。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起步较晚,与国际商业银行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限制了内部评级在揭示和控制信用风险方面的作用。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系统的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细分、建立统一的数据仓库和管理信息系统、评级方法逐步向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过渡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违约概率测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对借款人进行违约概率的测度,已经被列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关键内容,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对处于风险暴露中的每一借款人进行评级,并估计其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9.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引起了全球金融业的广泛关注,其中的一个重要创新就是推出了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将成为未来全球商业银行进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内部评级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双语     
内部评级法 内部评级法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一项核心内容,它允许商业银行通过内部评级体系确定自身的信用风险及最低资本要求.巴塞尔委员会推出内部评级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将银行的资本要求与其内在信用风险的大小更加准确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