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农村经济》2009,(4):116-117
一面鲜艳而稳固的“保险伞“,正在云岭大地迅速铺展——近年来,中国人保财险云南省分公司胸怀全局,把眼光投向广袤田野,以服务保障“三农”为切入点,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公司涉农保险业务规模不断壮大,服务领域逐步拓宽,在防范抵御农业风险、促进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禄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工作中,作为全县最为贫困的高峰乡,海联村委会通过立足实际、突出特色、整合资源、连片打造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了一条民族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一 《农村经济》2006,(5):57-60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我国城乡关系从战略构想到战略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实质。因此,从发展战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施“多于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关于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虽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的提法,但是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新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四川是农业大省,四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核心就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6.
《农村工作通讯》2009,(19):39-3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他们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在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带领农民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为热情讴歌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三农”模范人物,颂扬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农业部决定授予丁颖等100名同志“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三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7.
马陆,上海郊区一个闻名遐迩的经济、文化重镇0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上海提出建设新郊区新农村的总体要求,马陆镇提出了“敢为人先、善抓机遇、争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在研究、探索、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记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历程,被国家命名为“全国文明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优秀乡镇”等光荣称号。  相似文献   

8.
《云南农村经济》2006,(6):33-35
西畴县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三措并举”加大试点工作,努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为了在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体现村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目标,德保县在都安乡都安村窑庄屯成立了“农友会所”。理事会采取村民会议集体推选的方式,将屯里威信高、办事公道的村民组长、老同志和热心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村民5人选为“农友会所”理事会理事(无村干部);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的农业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堂林 《农村经济》2006,(5):114-1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多予、省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目标必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条件下我国农业发展战略目标体系的研究有利于把握我国农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有利于现有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提高政府对农业投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纳入“十一五”规划,从此“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成为未来一个阶段中国农村发展建设的方向和要求。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迫切需要一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就提出了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运用科学发展观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4.
一、“送教下乡”是涉农专业中职教育改革的必由之路 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末开始,农业职业教育特别是涉农专业,日渐萎缩、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15.
为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共同探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规律,促进各地新农村建设先进理念、成功经验和最新发展思路的交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农村杂志社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将于今年11月17日-18日在温州共同举办2006中国农业市长论坛。本次论坛活动将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以全国地级市农业市长为主要参会对象,以加强交流、互动、合作为主旨,共同研究、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描绘出了“十一五”期间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蓝图,作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部署,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棉麻企业作为贴近“三农”、服务“三农”、连接城乡、维系工农的棉花流通经营主体,在新农村建设中将大有可为。既面临着新的、重大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巨大的挑战。能否抓住这个机遇,能否战胜这个挑战,将决定棉麻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所谓“大有可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到如此重要和突出的高度,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推进“三农”工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都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与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提出发展壮大新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规划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物质条件,实现农村社会化服务,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策略,并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保障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于2006年4月5日晚举办了“第四届农村发展论坛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锡丈研究员就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报告。陈主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原则,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苯文根据其报告整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林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和巨大潜力,承担着艰巨的任务和光荣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