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代经理人》:在不少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总有一些"中国特色"在发挥作用,比如说企业家与不断变动的政经形势的博弈,我们知道的一位企业家就抓住了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契机,扩大规模,实现了跳跃发展。民营企业家对国家大势的把握对这代企业家实现自我超越有何重要意义?当市场从国内转到国外的时候,这种把握是否会影响企业家对新市场的理解?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市值管理不同于资本运作仅少数受访者认为公司已处于"市值管理"阶段GE和中移动被企业家们视作"市值管理"的榜样市值不是游戏市值是什么?为什么今天带你入天堂,明天领你下地狱?这个变幻莫测的数字真实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中国股市正经历一场大牛市中的热思考,被  相似文献   

3.
《中国企业家》2005,(14):48-48
《中国企业家》:华源的扩张方式、经营风格、包括内部用人体制的市场化招聘等,跟其他中央企业都区别很大,为什么呢?周玉成:这跟华源的股权性质有关,出身不同,所以我这个央企和其他央企不同,属于“根不红、苗不正”那一类,华源本来就是“杂交”的产物。我的出资人结构十分清晰,纺织部牵头,当时的外经贸部、贸易部和交通部四家发起,但是出资不是以各部的名义,而是以各部下面的公司的名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企业家做慈善事业,需要把以上三个问题处理好。否则,一不留心就掉地上了。有微博、互联网,"私奔"都不消停,何况是"公奔",做公益?我们"公奔"要确定好自己在道德、行为间的平衡,要更多在行为方面做到可持续。道德方面,尽可能争取大家的理解,但自我的宣示要减少  相似文献   

5.
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企业家与大多数人相比,更有信心、更为执著。但是,企业家并不是"神"或者"英雄",他们也是普通人,拥有和大众一样的智慧和情感。一位企业家内心中最难忘的回忆是哪一段?最珍贵的物品是什么?也许在外人看来仅仅是一件小事、一件不起眼的东西,但这些却造就了企业家最独特的"品质"。很多人都希望成为像这些成功企业家一样的人,除了在商海中呼风唤雨、群领诸侯外,了解他们内心的珍贵回忆更加重要,因为通过这些回忆,我们可以近距离触摸到这些企业家的心灵。  相似文献   

6.
"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管理大师杜拉克所下的这一定义正在被一部分中国企业家篡改。是什么让蒙牛有胆量把"经济上的冒险行为"变成安全上的冒险行为?为什么企业家开始纷纷变身脱口秀主持人?今日中国,去哪里寻找最纯粹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7.
"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企业家在经济上的冒险行为,企业就是企业家工作的组织。"管理大师杜拉克所下的这一定义正在被一部分中国企业家篡改。是什么让蒙牛有胆量把"经济上的冒险行为"变成安全上的冒险行为?为什么企业家开始纷纷变身脱口秀主持人?今日中国,去哪里寻找最纯粹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天生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家的开放性思维和承担风险的性格同人身上的RDR4基因有关中国改革开放后,造就了大批企业家,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产生企业家的速度似乎是加快了。富豪榜每年都有一些更年轻的企业家,以更多的资产挤入进来。每当一个成功企业家的故事曝光后,我们除了佩服他们的胆识和智慧外,还会在费劲地数一数他们财富数字的那些零后,难免有些嫉妒。为什么?因为人不容易忍受同类的优秀。这些人跟我们是一样的中国人,怎么他们就这么幸运?  相似文献   

9.
《中国企业家》2008,(1):116-116
《中国企业家》:现在你能用平常心来看当年的"青基会风波"了吗?徐永光:一直满平的。南怀瑾1992年跟我说,永光你要记住,谤随名高。现在我还能做事,而且还能够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我觉得上帝对我很公平。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似文献   

10.
闻一 《中国企业家》2007,(16):112-114
从曾经的克里姆林宫座上客变成如今普京的头号敌人,命运似乎跟别列佐夫斯基开了个大玩笑在俄罗斯,别列佐夫斯基被称为"逃亡者",在英国,被称为"商人"、"企业家"。支持他的人称他为"失宠的财阀",反对他的人称他为"被废黜的大亨"。然而,这个"逃亡者"仍拥有巨大的财富,这个"失宠的财阀"仍有着对抗当局的不小的实力,这个"被废黜的大亨"仍支撑着—个"别列佐夫斯基的王国"。  相似文献   

11.
自从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很多国际知名企业开始重新反思过去薪酬制度的功与过,形成了"老话题,新思考"的局面.主要的思考涉及以下几点: 第一,为什么当金融危机来临的时候,员工不能跟企业共担风险?为什么一定要把工资当中的固定部分定得很高? (随着历史的积累,这个成本会变得越来越高).人工成本是不是有可能变得更加有激励性,能够让员工和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共同去承担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您和您先生汪潮涌都是公司的CEO,在外人看来,你们在生活和事业上都非常完美。 李亦非:现在已经开始不完美了。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这么说? 李亦非:我要花很多时间和我们的小孩交流,他现在一岁了,已经有思想和意识了。我现在已经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有一个话题:“上海为什么没有企业家?”王佳芬承认这个话题提得有道理,说上海企业家是“又少又牛”,而她自信地笑称自己是“这么有魅力”的上海女企业家。 “中国的土壤还不适合企业家成长。”王佳芬对本刊记者说,很由衷。 不知从何时起,王佳芬有了一个“铁娘子”的称号。她自己并  相似文献   

14.
盛克政 《企业导报》2010,(8):177-177
<正>一、"企业家人力资本"是生产要素之一一个成功的企业都是一个或几个成功的企业家的"作品",对优秀乃至卓越的企业家的渴求是所有企业的共同愿望。企业家具有的这种决定企业命运的能力究竟是什么?有研究学者将它定义为"企业家人力资本"。"企业家人力资本"要求企业家面对不确定市场具有决策、配置资源能力的能力,即在不确定性中构建新的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5.
《中外管理》2012,(6):126-127
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品格是什么在影响每个人的人生父亲母亲,就是那个引领我们穿越过去和未来给了我们无限可能的人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受到了影响?为什么一个人的行为、情绪会影响周边的人?为什么员工的直接上司,是对员工影响最大的那个人?  相似文献   

16.
一般人都认为企业家是有钱人,而我则以为企业家都是钱财不够用之辈。我所说的不够用,不是跟他的消费比,而是跟他要做的事业比。到欧美去看看就能感到,企业家给人的印象是他的钱永远不够用,尽管他的财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04,(2):71-71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要用长达六年的时间去决定第二主业做什么?这其中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刘永行:我为什么搬到上海来?就是因为想做大产业,需要信息平台、交通平台。搬到上海的时候,重点思索就放在第二主业的推进上,但是一直推不动。为什么呢?因为资金积累不够,不敢贸然行事,第二是切入点一旦失误的话,几十年积累前功尽弃,所以必须要一步成功。因为我不可能像做饲料一样,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家》2003,(9):83-83
《中国企业家》:目前你认为汇源的龙头地位有没有受到威胁? 朱新礼:目前在中国的企业,每年做水果深加工的有几个?从海关可以看到,进口果汁的企业有几个?我们进口了多少?多数企业连我们进口的1/30都不到。从这个数字也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19.
企业人才流失,在商界是普遍现象。如何看待人才流失?人才为什么会流失?如何防止人才流失?换个角度看问题,人才流失"得"与"失",人才流失"堵"与"疏",就有了答案。  相似文献   

20.
丁伟 《中国企业家》2003,(12):94-95
虽然斥巨资收购了中电通信做手机,但是侨兴并非心无旁骛。正值手机市场各方鏖战,侨兴为什么要腾出精力搞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