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通过对力、能力和生产力的分析 ,阐述了生产力的力的性质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生产力的社会存在形式 ,生产力的作用原理和生产力的能级 ;指出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构成的、能够生产物质产品的功能系统 ;在此基础上 ,揭示了技术对生产者、生产工具和生产力功能系统的重要作用 ;认为技术是生产力的“软件” ,是生产力的灵魂  相似文献   

2.
创新制度,做大湖北、武汉环保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长期从事的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破坏了由自然条件决定的自然生产力,并导致了日益严重的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恶化;而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又不断创造和创新文化、科技和管理等社会生产力.假定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补偿不了自然生产力的下降,则这种发展不可持续.要转变生产方式,使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一起提高,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张东安 《生产力研究》2003,(3):91-92,110
本文拟从生产力和生产系关角度来探讨人的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和生产系发展和变革的关系。其一 ,历史上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其二 ,人的发展进程与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是一致的 ;其三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步和发展与人的发展应是互动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是“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是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①这里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可见生产力作为人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物质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即主体生产力,对象性因素即客体生产力和以工具为核心的手段性因素即中介生产力这三大要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自身的发展。 主体生产力作为生产系统中人的因素,包括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人的需要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内在驱动力;人的能力又由体力智力两部分构成,其中人的智力主要是来自于科学的思维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武装。因此,主体生产力应该是物质和精神高度结合的统一体。当人们在需要动因的驱使下(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凭借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再利用由自己创造的劳动手段即中介生产力,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到客体生产力之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供销合作经济理沦向人们揭示出这样的定律: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弱小,从事手工劳动的生产者必然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依靠群体的合力战胜自然对人类的奴役。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出现,个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内充满了风险,中间商人对生产者的盘剥,直接地迫使生产者必须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依靠群体的合力战胜市场对人类的蹂躪。这种合作制的一般常识在手工生产方式存在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任何人决不会怀疑供销合作的普遍意义。但战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发展,会不会改变合作制的基本原理呢?我认为,新技术革命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1993,(5)
<正>美国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1)企业都是完全独立的经济单位,能够自行决定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消费者可通过市场向任何生产者购买所需要的商品。(2)整个社会劳动,主要依靠私人的市场活动,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分配社会劳动,达到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平衡。(3)市场价格由价值规律决定,生产者在市场上  相似文献   

7.
社会发展需要理性消费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超欣 《经济论坛》2002,(20):65-6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然而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消费问题,因为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环节之一,它与生产、分配、交换构成社会再生产统一的有机整体。在这一整体中,消费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没有消费也就没有人的再生产,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延续。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与物质前提,它在本质上是受人的欲望与需要推动的,是需要得以满足的活动。需要是人自身的规定性,渗透着人的目的、意图与选择,是人全部活动的内在动力。为了满足需要,人们从事劳动和其它社会活动,并在劳动中发展与创造着新的需要。消费的增长是产生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下探讨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认为经济发展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有着共同的目标指向,即人的需要与全面发展;它们内在统一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之中;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经济发展的高度;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9.
丁社教 《生产力研究》2004,27(6):78-80,83
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进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我各种矛盾的综合能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与人自身生产力既是生产力的三种类型 ,又是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也是生产力的三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意义,一是把人作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目的;二是人的全面发展成为检验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尺度。而为什么坚持以人为本则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类又面临着生存危机使然。至于怎样坚持以人为本需要调整经济增长的指标,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和充分实现人们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生产力观片面夸大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的能力,而没有足够重视自然的力量及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我们必须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的统一体,其中,自然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有机组成部分,自然生产力需要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生产力是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和谐发展,这为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现代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理论总结,将新的林业科学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即使传授给广大林业生产者,以改进林业生产手段,提高林业生产者的素质,发展林业经济,改善广大林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正是林业技术推广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广大林业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掌握林业技术推广的基本技能。本文重点论述林业站在林业技术推广中的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然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的空间或场所。自然环境的特点,以及生产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的质量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本身和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再生产条件。因此,研究自然环境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充分地利用自然环境和保护好自然环境,对提高生产力水平有重大意义。一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历史表明,自然环境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就是它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自然环境为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提供  相似文献   

14.
陈尚伟 《现代财经》2007,27(8):9-12
在当今中国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生产力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需要在理论上予以科学的回答.对此需要考察马克思的理论遗产,并需结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及我国的社会实际进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是质与量的统一体。生产力的量指的是生产效率的高低。生产力的质指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人的解放、自由和全面发展,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高效率的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这是对生产力的经济学意义上的理解,它不是生产力的全部内涵。这个认识有深远的理论根源和实践根源,它的正式形成以及对社会生产产生巨大作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后。高效率生产力只是先进生产力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先进生产力是高效率生产力和高质量生产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性质,过去众说纷纭,有阶级斗争说、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说、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说、实事求是说。我们认为,这些都是从手段层面来定义马克思主义的。不久前,我们曾发表了《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一文,写了三个问题:劳动异化和人的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是生产者,又是享用者^[1]。拟就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现实的具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在于探索人的解放运动的客观规律等问题,进一步阐述马克思主义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前提下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科技生产力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科技生产力观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的科技生产力观主要体现在: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思想,认为社会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所以建国后他以革命手段完成了对生产关系的改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生产力标准观,尽快地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依靠科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在生产力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思想,认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生产工具的革新要靠劳动者来完成;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思想,认为没有强大的技术队伍,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建成的。  相似文献   

18.
孙大飞 《生产力研究》2012,(7):85-87,261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目前在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如何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的提出,为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导原则和目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生产力既要体现理论上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和生态关系,也要满足这两种关系在实际发生中展开的现实要求。它是理论规定与现实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基于EPR制度的企业生态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不仅需要依靠其内部的经营管理,而且需要重视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利用,以生态化的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生产者责任延续制度(简称EPR)赋予了企业生产者一定的环境责任,这使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不得不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不得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树立绿色意识,主动积极地推进生态科技的创新和生态化管理。企业的生态化管理契合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能够有序地协调生产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保障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自身竞争力的应然要求和实然抉择。  相似文献   

20.
商品的使用价值联结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使用、服务关系,使用价值具有社会属性且具有伦理意义,使用价值的伦理关注是"他人"。"他人是目的"是生产使用价值应遵循的伦理原则,为他人生产使用价值需要将他人视为伦理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