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今年以来美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但通货膨胀威胁尚未解除。美联储仍在继续升息。但随着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趋于放缓,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也将逐渐转向相机抉择。此轮加息进程已接近尾声。尽管近期美国经济增长前景看好,但不断攀升的财政贸易双高赤字仍在困扰美国经济,从长期看有可能给美国和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公告     
《中国经贸导刊》2004,(13):55-55
今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达到4.2%,高于去年同期和第四季度增幅,美国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今年美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大选特征;经济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成为当前美国最主要的问题;财政、贸易双赤字是美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威胁。美国经济加速复苏将会进一步改善我国经济的外部环境,但是,大选、反倾  相似文献   

3.
声音     
《中国海关》2014,(2):3-3
如果中国未来经济增长中没有体现和包含美国所能获得的巨大经济利益,美国必然不会容忍中国经济的继续崛起,更别说容忍中国在地缘政治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崛起。  相似文献   

4.
一、世界经济全年增长将与上年持平进入2006年以来,世界经济表现喜忧参半。喜的是世界经济开局良好,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国家投资和消费继续活跃,贸易仍然保持扩张势头。第一季度,美国、日本和欧元区的经济增长超过预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继续取得高增长。忧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导刊》2002,(5):16-17
除了美国政府的一些机构(如美联储、财政部)外,多数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预测美国经济至少到2002年的下半年才能开始复苏。考虑到这场衰退的周期性特征,在未来没有外部突发事件(如世界石油价格暴涨,反恐怖战争达不到预期目标)出现的前提下,下半年实现复苏是完全可能的。不过,整个2002年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不会高于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02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为0.7%。受美国经济复苏所驱动,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也将随之复苏。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001年11月20日发表的秋季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02年上半年,该组织国家的经济将仍然十分疲弱,增长幅度将只有0.7%,下半年才会有明显的好转,增幅可达到2.9%,全年的增长率将与2001年持平。其中,欧盟的经济增长率为1.5%;日本经济则继续衰退,增长率为-1%。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为强劲的仍然是欧盟候选国所在的中欧和东欧地区,前苏联地区及亚洲地区。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大国将以其特有的经济地位抵御全球经济减速。全球经济增长速度2002年与2001年大致持平,预计可达到2.2%。  相似文献   

6.
2008年3季度美国经济萎缩0.5%,是2002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个季度,也是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第二次出现季度性收缩。3季度美国私人消费大幅收缩3.8%,是1992年以来的首次季度性收缩,收缩幅度大于1990-1991年的季度性收缩。私人消费占美国经济的70%以上,私人消费收缩是导致美国经济收缩的主要原因;同时,外贸对经济拉动作用减弱,投资仍在继续收缩。  相似文献   

7.
《市场周刊》2005,(5):24-24
支持钢铁业发展的因素1、国际经济环境继续改善:2005年受高油价滞后影响以及全球进入加息周期、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将由强劲回升转向平稳增长。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比2004年降低0.3-0.7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率将降低15-3个百分点。其中,美国经济增长将有所回落,GDP增长率将为35%左右;  相似文献   

8.
目前,从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影响继续恶化,严重冲击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国、日本和欧盟地区经济从2008年第二季度起开始出现衰退。  相似文献   

9.
浮士德精神     
《进出口经理人》2014,(8):10-10
近一段时期,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美国风险情绪及风险溢价的下降可能出现逆转,欧元区内部和外部的不利冲击可能导致持续低通胀,不但先进经济体面临中期经济停滞风险,新兴市场面前也是密集挑战,增速放缓、资金外流、出口下滑、股市低迷。经济增长将继续低迷的预测,令人不安。听闻身边一些做实体经济的企业主已经按耐不住性子,谋求转行。  相似文献   

10.
哈里·S·登特关于美国经济的预言2005年-2009年或2010年初将出现200年以来最大的牛市和技术股泡沫。美国经济2009年或2010年步入衰退,将一直持续到2022年或2023年,这可能将是历史上最大的萧条。在剩余的4年时间里,美国还将继续繁荣,道指有望冲击40000点。  相似文献   

11.
美国经济增速正在放慢,不利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2008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2008年国情资文中,呼吁国会尽快通过总额为1500亿美元的剌激经济一揽子计划,以保持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9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总额达1460亿美元的一揽子剌激经济计划。美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趋势恐难扭转,但有可能避免发生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2.
美国经济增速正在放慢,不利和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2008年1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2008年国情资文中,呼吁国会尽快通过总额为1500亿美元的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以保持美国经济继续增长。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9日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总额达1460亿美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美国经济增速继续放缓的趋势恐难扭转,但有可能避免发生经济衰退。  相似文献   

13.
《海峡经贸》2002,(2):4-5
2002年,将是我省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的一年,由于国家连续四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经济结构得合理调整,内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2002年国家继续实施内需扩张战略,以抵御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但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对我省短期经济增长形成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一、世界经济贸易增长态势 2006年一季度以来,石油等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继续高涨,主要国家货币政策紧缩趋势得到加强,但世界经济仅仅受到有限的影响,实质经济继续保持活跃,全球经济总体增长仍保持强劲。美国、日本和欧元区上半年经济增长超过市场预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经济继续取得高增长,可能使世界经济实现2004年以来的又一个周期性扩张高点。同时,世界经济也在酝酿新的拐点,主要根源是全球性通货膨胀近期快速上升,美联储、欧洲央行、土耳其、南非、印度和韩国央行等几乎同步做出了紧缩货币的决策,美、欧、亚股市均告下跌。这表明,金融市场开始担忧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贸易不平衡、美国经济增长趋缓等因素,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使世界经济面临走下坡路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9,(7):30-30
阅读:《上海证券报》不久前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吴庆的文章说,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复苏是U型的。即使政府大力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也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在当前的条件下,消费不会成为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由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特征还将继续维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持续稳定增长的外部需求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基于同样的国际经济关系,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的真实复苏或难早于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美国和欧洲这两个中国产品主要出口地的需求复苏。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的两会,总是引人瞩目。今年的两会,到会的国内外记者超过去年,反映出全世界对全球经济衰退大背景下的中国经济的关注度。美国经济面临新一波冲击,欧洲经济何时复苏,发展中国家经济如何提振,似乎都不明朗,难说乐观,因此,中国经济能否保持健康较快发展势头并且继续保持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自然成为全球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金融及原材料市场 世界经济 美国房地产市场脚步放缓影响到房屋所有者的消费信心,它意味着美国未来经济增长将呈逐步下降趋势.亚洲经济继续稳步前进,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低成本制造业带动全球贸易.  相似文献   

18.
良好增长态势--2004年一季度世界经济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一季度,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呈现良好增长态势。美国经济尽管增长速度略低于前一季度,但经济增长的动力继续增强;欧洲经济低速增长,内部需求对实体经济的拉动能力逐渐恢复;日本经济走出衰退的趋势得到进一步确认,通货紧缩的压力有所缓解;新兴市场经济继续保持增长。  相似文献   

19.
Bruce  Kasman  周莹 《新财富》2007,(2):25-26
美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市场对于2007年的美国经济走势以及美联储的政策动向分歧很大。我们预计,2007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将稳步增长,而美联储在长时间观望之后将再次提高利率。  相似文献   

20.
荆平 《大经贸》2008,(1):3-3
2008年,对世界来说,似乎有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在阻碍着世界经济的步履。 美国受次贷危机影响,消费需求疲软,据经合组织(OECD)预测,延续2007年继续下滑已成为定局。美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实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主要的发达经济体都无一例外地承受着次贷危机所造成的灼痛与损伤。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最新经济预测报告,刚刚步入上升通道的欧洲经济可能不得不再次忍受暂时倒退的煎熬。而据IMF预测,从2005年开始重拾升势的日本经济在2008年可能也将面对经济下行风险的考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