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静  吴群  王健 《财经论丛》2017,(12):12-21
明确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机理,有利于缓解当前地方政府高度依赖土地财政的现状.本文从经济增长和制度环境双重角度构建影响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分析框架,并采用2000~2013年我国省级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在短期内具有激励作用与惯性特征,长期具有收敛趋势.土地财政产生于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之中,经济增长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等程度是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前提,土地出让制度市场化改革、 地方政府竞争、 房地产业支柱型产业定位政策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滞后一期财事权不对等程度对当期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具有负向影响,由此反映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地方政府竞争中,招商引资的竞争方式在短期内对地方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影响尚不显著,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的竞争愈激烈,地方政府愈加依赖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2.
高瞻 《商》2014,(39):65-65
“土地财政”模式造成地方政府的可支配财力过度依赖从土地及相关产业获取的收益,对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居民和社会均会产生一系列影响。本文运用矛盾分析法等系统研究我国土地财政问题的形成原因,探讨其形成机制和风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土地财政"已经作为地方政府卖地生财的代名词而逐渐进入社会大众的视野。作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土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当掌握公共资源配置权的地方政府面对土地产生畸态行为时,其背后所蕴含的的逻辑就急需被厘清以为后续的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在整合若干学者对"土地财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竞争视角重构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的归因框架,同时就归因分析提出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力求能为有效解决"土地财政"问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我国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高房价和失地农民问题都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有关,本文着重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地方土地财政困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采用1998—2005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来分析我国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正影响;(2)地方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影响;(3)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是土地财政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增加地方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并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本文的政策建议是:(1)正视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提高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率;(3)规范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面临的高房价和失地农民问题都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有关,本文着重分析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几点解决地方土地财政困扰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棘轮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土地财政与房价水平置于同一分析框架,系统考察了引致中国城镇“房价棘轮效应”背后的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和土地财政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有动机增加土地财政收入,提高房价以获得高额房地产相关税收;地方政府提高土地出让价格,等同于提高房地产成本,间接提高房价,即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仅直接提升房价,还通过土地财政固化了“房价棘轮效应”.  相似文献   

8.
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与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方政府存在"土地财政"和举债的双重冲动,这与我国现有的财政体制和政府体制的缺陷有关,也与我国加速城市化的大背景有关。由于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触及我国的很多深层问题,应确立相关的规则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9.
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地方政府倾向于选择土地财政的一个根源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在中国式的财政分权体制(纵向竞争)和地方竞争体制(横向竞争)双重背景下,本文提出了一个解释地方政府选择土地财政的理论框架,认为两者共同激励了地方政府实施土地财政策略。通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中国式的分权体制激励了地方政府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地方竞争体制进一步驱动了地方政府采取积极的土地财政策略。研究结果还表明,财政分权对地方土地财政的影响存在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解决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财政资金的困境刻不容缓,并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尤其土地资源瓶颈的制约下,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减少,难以用土地财政收益来弥补资金缺口,也无法充分应对新增的公共建设支出。为走出该困境,中央政府应合理划分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地方政府需寻找新的财源,由依赖土地财政到征物业税的转型,优化升级地方产业结构,以此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从而更好的实现城市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金融抑制条件下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在我国宏观分配格局演变中的影响机理与结果.研究表明:首先,地方政府在竞争加剧的形势下会通过土地金融和土地财政控制更多的经济资源,以维持公共投资增长.其次,我国金融规模越大,对宏观分配格局的扭曲效应就越明显,居民收入占比会随之走低,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收入比例会上升.因此地方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撬动更多经济资源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应该恢复其公共部门的职能,将土地权利还给个体,将金融部门的服务重点转向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土地财政的起因与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使用地方政府财政利益极大化和官员利益极大化假设,研究在二元土地管理制度和不完备的财政联邦制情况下,中国土地财政出现的原因和这种体制的社会成本以及土地制度与财政体制交互作用下的改革战略问题。作者提出财政体制的改革应该与土地制度的改革同步进行,以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收益的财政路径依赖。通过改革土地制度,来保障土地产权的社会公平,进而推动构建稳固的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地方财政赤字的视角,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策略的内在作用逻辑。理论分析表明:中国式财政分权所造成的地方财政赤字扩大化,激励了地方政府在利益觉醒后利用预算制度缺口,用"扭曲之手"来攫取预算外财政收益,进而驱动地方政府通过积极的土地财政手段来实现财政增收的政策目标。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财政分权、地方财政赤字对土地财政的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瞿嘉荟 《市场周刊》2020,(20):0130-0130
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并梳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现状及成因,可以看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形成是由财政体制因素、财政扩张的内在动因以及外部融资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其次,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在财政兜底幻觉,更倾向于政府信用合作项目,于是市场风险和金融风险又进一步诱发了财政债务风险。通过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存在较大风险,进而阐述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对我国财政、金融和经济等方面可能造成的危害,对我国地方隐形债务风险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有效管控地方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土地财政就是地方政府通过土地税收、土地使用权出让、土地融资、土地金融等方式获得收益来直接或间接增加财政支出能力的行为。土地财政的缘由可以归结为财政体制改革、城市扩张、地方政府官员政绩的考核、政府对于土地的垄断等四方面。土地财政可以粗略地分为两类,即土地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土地财政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虽然比较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力正在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6.
土地财政是对我国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形象表述,其实质是寅吃卯粮。它的形成与财政体制、土地制度、城市发展和政绩考核等因素密切相关。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的收入,虽然有利于城市建设,但推高房地产价格、降低调控政策效果等弊端十分明显。解决土地财政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植地方税源,加强制度建设,降低行政成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6个省级行政区和26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究了2014年修正后的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并分别分析预算软约束与财政透明度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新预算法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有显著负向影响:2015年后,随着预算约束硬化、财政透明度增加,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度逐渐下降。本研究丰富了财税体制改革和土地财政依赖形成机制相关理论,对规范土地财政管理、完善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存在寻租、侵占公共利益、收入分配不平衡等一系列土地问题。基于制度偏好和行为选择的解释,形成土地财政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转型时期财政制度的缺陷;因而,了解现有土地财政问题与地方政府财政困境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变革,而相应的解决方法也应从此入手。  相似文献   

19.
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存在互动效应:一方面,土地财政为地方政府带来资金支持,加快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地方在城镇化水平提高以后,土地财政收入也随之上升。以F省9个地市的数据为基础对这一互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对土地财政的影响较之土地财政对城镇化的作用更强一些。然而,考虑到土地财政本身的特性,地方政府要逐渐降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寻求更持续、稳定的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过度依赖土地出让金收入,由此产生的“土地财政”现象已经成为了威胁地方财政体制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通过对“分税制”改革实施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变动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假说:中央政府土地政策对地方土地出让合约自由的管制是扭曲地方政府土地出让行为,进而引发“土地财政”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利用我国2003-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这一假说进行了计量实证检验.本文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提高中央财政在土地出让金中的分享比例,但在土地出让合约选择上应给予地方政府更多的自由.与此同时,应当提高地方政府在增值税分享中所占的比例,将“扩围”之后的增值税地方分成部分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财政收入.上述政策组合是化解“土地财政”危局、进而发挥“县际竞争”机制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的激励作用的一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