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国内某公司曲线收购三联公司的案例研究,分析了敌意收购事件中双方中小股东权益问题.敌意收购作为一种收购方式可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股东利益的最大化:但敌意收购作为公司控制权的争夺行为又会引起多方的利益冲突,造成中小股东权益损失.研究敌意收购下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不仅应该关注目标公司,同时也应关注收购公司的中小股东利益.  相似文献   

2.
收购是企业重组的重要方式之一,敌意收购是收购方为夺取控制权获得竞争优势而强行收购目标公司的行为,现代公司竞争敌意收购已越来越普遍。但对目标公司而言,敌意收购使他们陷入困境,需要妥善采取措施维护自身利益。本文从敌意收购入手,结合国际上反收购的原则和手段,分析目标公司反收购的价值选择,在赋予目标公司对抗权的同时,要考虑到市场经济开放性的特点,合理分配利益,兼顾效率和公平。  相似文献   

3.
《商》2015,(6)
资本市场的日益发达,使得"敌意收购"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本文基于近期资本市场广为人知的沃尔核材收购长园集团事件,对敌意收购事件进行分析,并对防范"敌意收购"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反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管理层为了防止公司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收购者收购本公司的行为。意即,反收购的核心在于防止公司控制权的转移。反收购是敌意收购的产物,二者都是围绕目标公司的控制权展开的。反收购如同敌意收购,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都通过立法对目标公司的反收购行为进行规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反收购法律制度。本文拟在对构建我国反收购法律制度的相关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推进,我国证券市场将面对全流通的全新环境。在上市公司壳资源仍很稀缺的背景下,加之《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还确立了部分要约收购制度,且部分要约收购可兼采现金、证券方式,敌意收购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而为应对敌意收购,不少上市公司已通过修订公司章程采取了反收购措施。在敌意收购发生时,势必还会引入各种形式的反收购措施。因此,法律应如何规制,就面临一个立法政策选择的问题。通过西方国家收购制度的考察,可以发现,各国均不同程度地确立了反收购制度,但存在限制的程度与股东会中心主义与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区别。中国也应确立设置有严格限制的反收购制度,将反收购决定权赋予股东会,且须基于对少数股东的保护,对股东会反收购决议作出特别限制。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资本热潮中的公司组合兼并具有其正面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了因为过度的敌意收购而导致公司的倒闭、分裂,或者因为收购者在完成收购后出售公司资产或者大规模裁员导致目标公司甚至全社会利益受损的现象。如今,中国市场经济也发展到了资本运作阶段,也频频出现敌意收购的案例。借鉴美国的经验来看中国的实践,从"宝万之争"纵观整个中国经济市场资本运作的利弊得失,深化人们对敌意收购的认识并使市场环境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敌意收购是收购人违背目标公司意愿,通过多种手段直接采取要约收购取得目标公司控制权的一种企业并购方式。它不仅是市场博弈的结果,也是价值增加的源泉。敌意收购在某些时候,创造的不仅仅是并购后的显在利润,更体现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股市全面迈向全流通时代的同时,我国上市公司的敌意收购与反收购数量也不断攀升,由此所产生的对股东财富的影响也就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对目前国内外较为流行的反收购措施及其对股东财富的影响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以供我国上市公司在全流通时代为应对敌意收购而采取反收购措施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敌意收购有助于资源流通,但也会产生严重负面影响,上市公司面对敌意收购采取反收购措施是常态化行为。为进一步丰富研究成果,重点探究反收购措施的前置因素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的反收购措施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首要目标是生存。要生存,就要防止被其他企业,尤其是被那些敌意收购者兼并和收购。所以,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要时刻做好防御准备,并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有效的反并购策略以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兴盛,上市公司由于其股权结构的极度分散,常常会遭到敌意收购。而在本案例中,长园集团正是由此遭到了竞争对手沃尔核材的敌意收购,沃尔核材为取得对长远集团的实质控制权,对其展开了长达数年的并购,而在双方反复博弈之后,股权之争虽未完全形成定局,但是沃尔核材已基本胜券在握。本文将从企业并购与反并购的角度,从并购反并购参与方简介、收购背景及原因、并购与反并购过程、评价及启示四个方面来对此案例展开探讨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钢的对澳洲中西部公司的收购,可谓一波三折,期间的经历对于大举进军海外资源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有诸多可借鉴之处。敌意并购是指并购公司在收购目标公司股权时虽然遭到目标公司的抗拒,仍然强行收购,或者并购公司事先并不与目标公司进行协商,而突然直接向目标公司股东开出价格或收购要约。  相似文献   

13.
杜枢 《商业研究》2003,(4):144-147
在敌意收购中 ,目标公司的董事无疑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 ,因为敌意收购一旦成功 ,他们很有可能丧失工作或名誉扫地。因而 ,目标公司董事往往会运用手中掌握的经营公司的权力 ,采取各种措施挫败敌意收购者。对于这种反收购行为 ,美国判例法援用原有的商业判断规则 ,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系列测试标准 ,用以评判目标公司董事的反收购行为是否符合董事的注意义务 ,主要有 :主要目的测试标准、相当性测试标准、最大价值测试标准、公正拍卖者测试标准等。  相似文献   

14.
人事与关系     
李兆光荣任上海奥美ECD;OMG任命温道明为互动媒体中国区总经理;阳狮集团收购美国金融公关巨头Kekst;WPP集团向TNS发起敌意收购;Sid Lee广告公司赢得阿迪达斯经典系列全球业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评价了美国 2 0世纪后 2 0年收购接管活动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80年代的治理机制以敌意、杠杠收购 (LBO)为特征 ;90年代则以期股期权激励为特征。并指出当前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在借鉴美国经验时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股票指数的随机走动是十分发散的,而不是相对收敛的,说明了我国股市存在过度投机的泡沫。我国股市过度投机的根源在于市场的“不稳定投机”与“有限理性”,也在于市场非对称信息博弈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以及经济体制上的一些原因。挤出我国股市过度投机泡沫的方法应当转到以市场手段为主的方向上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发展市场敌意收购以及建立经理人市场,是我们应当考虑的一些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三联竞争力》2009,93(12):40-40
2009年11月9日,卡夫再次向吉百利发出敌意收购要约,但由于没有上调报价,占百利继续选择拒绝。根据卡夫食品在公告中提出的收购报价,吉百利食品股东每持有一股股票,可换取3英镑现金和0.2589股卡夫食品新股,  相似文献   

18.
看了《中钢:海外敌意并购第一案》(《销售与管理》第十期),感觉很是过瘾啊。一直以来看到的都是中国的企业被并购,被控股,少有的几个国内企业走出去也没成功的,要么搁浅在收购中途,要么即使成功并购但是代价太高,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9.
企业并购与反并购是并购活动中同时存在的两种行为,其实质是争夺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是善意并购,目标企业应主动配合,实现并购共赢;如果是敌意并购,目标企业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反并购策略和战术来坚决抵制甚至反击来自其他公司的敌意并购,以维护股东的利益。在反并购活动中,常用的策略主要有:预防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本文试从这三方面探讨反并购的策略和战术,即要约收购发出之前的防御策略和发出之后的反击策略两种。  相似文献   

20.
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借用Klein等设计的量表,调查城镇与农村消费者对日本的消费者敌意、购买意愿与拥有日本产品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引入人口变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对日本存在中度总体敌意、高度战争敌意与低度经济敌意;消费者敌意与产品评价不相关,与购买意愿负相关;产品评价与购买意愿正相关;受教育程度与购买意愿正相关,中等收入消费者的总体敌意水平高于低收入与高收入消费者,年龄同购买意愿负相关。最后分析了营销启示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