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务派遣又被称作劳动力出租、派遣,或是称为人才出租和派遣,主要指由相应的机构与劳动者拟定有关劳动合同,并由实际用工单位向派遣劳动者支付薪酬的一种用工形式。法律意义上的劳动关系不属于实际用工单位,而是存在于劳动派遣机构与派遣劳动者之间。本文分析了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对两者的法律地位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郜庆  沈长月 《商场现代化》2008,(11):272-273
劳务派遣,原本是企业针对生产经营过程中临时性、短期性、不确定性的岗位采取的替代性用工方式。它满足了一些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建立灵活的劳动关系的需求,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由于人们对劳务派遣缺乏正确理解,致使劳务派遣畸形发展,相当一些企业有意无意地利用这一形式,肆意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这一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同工同酬是劳动法律中有关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原则,我国劳动法律规定,被派遣的劳动者和用工单位正式员工有同工同酬的权利。而目前的劳务派遣活动中,存在许多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既侵害了被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也阻碍了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继续发展。因此,必须釆取妥善措施解决相关问题,以稳定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4.
煤矿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对煤矿企业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增加用工灵活性、调节用工供求关系,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一些煤矿企业在非“三性”岗位上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对劳务派遣工权益保障不力,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国需要对煤矿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法律及管理措施进行完善,科学界定煤矿企业接受劳务派遣工的标准,完善煤矿企业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保障劳务派遣工同工同酬、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加大劳务派遣的监察力度,规范煤矿企业劳动用工秩序,全面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杨富云 《现代商业》2011,(32):149-150
针对现时经济市场中新兴的劳务派遣现象,从其定义、特征及产生背景、发展现状等进行了解,重点通过法律范畴的角度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陈述了完善其管理的必要性,根据目前存在的各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重点在于立法、司法的完善,从经济市场秩序、派遣机构之间、及派遣机构、用人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等全方位研究解决派遣机构的经营地位不清晰、经营身份混合化、恶性竞争普遍化、三方权责利模糊化等多层次问题。根本的目的在于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鼓励和支持新兴市场经济主体的出现和发展,最终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朝可持续发展方向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6.
张丽华  薛寿春 《消费导刊》2011,(7):82-82,81
随着2008年1月1日起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对于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有效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劳务派遣这一新型行业在承载着维护劳务者权益的义务和责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增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经营风险,派遣公司如何在规范运作的框架下既能保障员工利益,又能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建设性地进一步提高抵御风险能力,是劳务派遣公司目前面临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7.
人力资源租赁是企业向人才派遣机构进行有偿租赁临时员工的一种形式,是基于市场机制的一种劳动用工形式。在企业人力资源租赁中,存在诸如用工资格审查、制度管理、合同管理、权益损失的风险,因此,在企业人才租赁过程中,应当强化实施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维护劳动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劳动用工的需求日益增大,加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促使劳动者大量流动。同时,随着中国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特别是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在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增加了企业的劳动用工成本。劳务派遣做为一种新的用工模式,在企业用工中以其特有的优势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在劳务派遣用工实践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下面就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劳动合同法》虽然提高了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明确了劳务派遣单位的义务,但"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事实仍不正当地促使了劳务派遣业的非正常繁荣,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合理构建劳务派遣单位的权责利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努力探索寻求同工同酬,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如不尽快解决,必将给和谐劳动关系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如何理解劳务派遣和实行“同工同酬”的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相似文献   

11.
在2008年我国新劳动法颁布之后,在劳务派遣这一章节中,有关同工同酬的相关内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的具体规定:"在用人企业中,对于从事技术以及劳动熟练程度一致的劳动者来说,同工同酬是其法定权利,工资分配同样需要遵守按劳分配的原则。"然而,随着近些年国内劳务市场的不断发展,劳务派遣关系较为复杂且混乱,不少用人单位没有按照法律规定实施相应的同工同酬,这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主要是对劳务派遣中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益如何保障等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具体分析,旨在为此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刘慧 《现代商业》2012,(32):175-176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关系,近两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受众多用工单位追捧,尤其是部分国有企业在人员编制和工资总额受限时,普遍采用劳务派遣这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可以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满足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愿望,但企业劳务派遣员工比例过大,简单使用劳务派遣员工,无法改变同工不同酬、劳动者职业发展受限等问题。本文以国有企业为例,分析国有企业现阶段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从用人单位、劳动者、法规制度等多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国有企业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13.
马男 《现代商业》2013,(34):276-277
《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本条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体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之一——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社会平衡。有学者提出《劳动合同法》中倾斜保护制度忽视了对于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损害用人单位利益的情形。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行文虽采用了倾斜式视角,但并不意味其将深陷纯粹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之泥淖,倾斜保护制度对用人单位而言,并非剥夺其合法权益,而在于防范于未然,即预防其可能与强势地位伴生的有悖契约精神的不当行为。本文拟就劳动关系中的法益平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劳动合同法施行后的劳务派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亦称人才租赁,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作为一种新型的用工用人模式,在我国的企事业机构中越来越受到青睐。但在以往的劳务派遣实践中,存在一些侵害劳动者权益的现象。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的施行,结束了我国劳务派遣无法可依的历史,对于强化对劳动者的保护、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务派遣在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日趋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用工形式。但在劳务派遣劳动者的权益保障方面尚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广大劳务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孙玉 《现代商业》2011,(11):165-166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把关注民生、保障好劳动者权益摆上重要位置,从维护其劳动权益出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相继出台了《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目的是要构建一个和谐、稳定、持续的劳动关系,切实有效地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是,多数劳动者却对自身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的关注度不高,劳动法律意识不强。随着市场主体和利益关系的多元化,认真贯彻落实劳动者的法律法规,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权益保障意识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和谐关系,包括人与人、人与物(自然环境劳动条件等)的关系。当今社会,企业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利益不受保护等现象时常发生,为了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让职工工作得更体面、生活更有尊严,让企业经营更规范、发展更健康,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型企业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全国各地企业工会已经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活动,为创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吕浩 《商》2013,(10):178-178
劳务派遣活动中出现的滥用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合同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敏感的问题,全国总工会认为,劳务派遣之所以呈现“非正常繁荣”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定过于硬性,无法起到限制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的作用。劳务派遣滥用大大损害劳动者权益,导致劳务派遣纠纷的频发,深层次上还影响我国企业的产业升级以及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对劳务派遣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其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工会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产物,劳动者是企业内的利益相关者,工会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企业内平衡劳动关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2016,(1)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在保持人员合理流动,降低用工成本,规避用工风险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合理使用劳务派遣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但使用劳务派遣时也存在风险,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和2014年3月1日《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正式实施,对企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合理、规范地使用劳务派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劳务派遣用工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又规避劳动用工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