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既是利益矛盾的双方,又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在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上,必须平衡好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范和调整,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关系则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建立和存在劳务关系的当事人之间是否签订书面劳务合同,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  相似文献   

3.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劳动合同解除分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与用人单位单方解除三种情形。  相似文献   

4.
试用期作为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考察试用并据以决定是否继续保持劳动关系的重要阶段,用人单位在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试用期考核不合格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5.
贾轶秀 《商》2013,(22):268-268
人力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更加注重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加重视劳资关系的稳定。所以需要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劳动者权益,约束劳资关系。劳动合同是劳资双方建立劳资关系的纽带,约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约定双方应对遵守的规章制度和违法规章制度要承担的责任。有效的引导了劳资关系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对减少劳动争议和劳动争议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合同争议行政调解申请后,应尽快指定一至两名调解员进行调解。为方便当事人,对简单的合同争议案件,如事实比较清楚,情节比较简单,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金额不大的纠纷,可以派调解员就地调解。调解前,调解员应将调解时间、地点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以便当事人作好准备。调解时,可先由双方当事人陈述主张和理由,调解员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劝导,调解员应了解双方当事人在哪些主要问题上存在分歧,调解应引导双方就争议的焦点达成谅解,对因误解引起的争议,应帮助消除误解;对因不懂法而提出的无理…  相似文献   

7.
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事关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对无效劳动合同及部分条款无效的劳动合同的认定标准及其法律处理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预防和避免无效劳动合同产生的方法,对无效劳动合同的研究有助于保护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大经贸》2008,(2):70-71
行政复议调解是发生行政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在复议机关的主持下,依照法律的规定,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思想排解疏导,说服教育,促使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互相协商,互谅互让,依法自愿达成协议,由此解决行政纠纷的一种活动。  相似文献   

9.
一、双方自愿原则双方自愿是调解的基础。这里所说的自愿,是指在调解活动中当事人意志的独立、自由和行为的自主,合同双方当事人对是否参加调解享有自主的决策权。双方自愿原则在调解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双方当事人都有调解的愿望,一方希望调解,另一方不愿意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不能强行调解。(二)双方当事人不仅要有调解的愿望,而且要在由哪个调解机关进行调解的问题上达成一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才能予以受理。双方可以在其所在地区及任何第三地进行选择。如果双方虽然都希望调解,但在由哪个调解机关进行调解…  相似文献   

10.
根据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则上只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才能基于合同互为请求或诉讼,合同当事人不能向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提起诉讼,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也不能基于合同而向合同当事人提起诉讼。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探讨有关合同相对性与当事人适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商》2016,(8)
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是指对于涉及的民事权利义务的纠纷,双方当事人经过调解组织的调解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正式生效以后,为防止当事人不履行,如果双方认为有必要,共同到人民法院申请确认其法律效力的制度。该制度是将诉讼与非诉讼完美结合的重要内容,完善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有利于当事人有效运用多种途径解决纠纷。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合同关系的相对性,原则上只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才能基于合同互为请求或诉讼,合同当事人不能向合同之外的第三人提起诉讼,合同之外的第三人也不能基于合同而向合同当事人提起诉讼.本文采用实证分析,将实体法与程序法相结合,探讨有关合同相对性与当事人适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合同在经济活动中是保证双方当事人能够按照双方共同的约定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法律依据。有效合同对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都具有法律约束力,而无效的合同则不受法律的保护,对双方没有任何约束力。因此合同的效力的确定在合同法中显得犹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商法中,外国法律一般都明确规定,合同的成立包括要约与接受两个必备程序,即如果一方当事人向对方提出一项要约,而对方对该项要约表示接受,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就成立了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近年来,随着国际商务活动的发展,双方当事人为了保障各自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劳动关系主体已逐渐由国家和劳方转变为企业与劳方。这种新的劳动关系主体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上的双方当事人关系。建立集体协商工资制度,是劳动关系主体变化的必然要求。本文以浙江省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例,从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必要性与现有条件着手,并通过分析现有集体协商工资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集体协商工资制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集体协商工资制相关制度的建设;二是应强化第三方的合理参与协商机制;三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职能;四是推行集体协商工资制需要企业透明化管理为依撑。  相似文献   

16.
劳动合同的解除关系着双方当事人的重大利益,当然也最容易引起法律纠纷,在解除劳动合同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法律问题,如何更好地注意和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引起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马男 《现代商业》2013,(34):276-277
《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为了完善劳动合同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制定本法。本条中"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体现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之一——对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的劳动者的社会平衡。有学者提出《劳动合同法》中倾斜保护制度忽视了对于用人单位利益的保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出现损害用人单位利益的情形。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行文虽采用了倾斜式视角,但并不意味其将深陷纯粹的"劳动者权益保护法"之泥淖,倾斜保护制度对用人单位而言,并非剥夺其合法权益,而在于防范于未然,即预防其可能与强势地位伴生的有悖契约精神的不当行为。本文拟就劳动关系中的法益平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依据.劳动合同管理,是巩固和发展劳动合同制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劳动合同管理,提高劳动关系双方对劳动合同制度的认识,发挥劳动合同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董淼 《消费导刊》2009,(14):141-141
正义是法的核心与灵魂。关于法官这样一个特殊职业的职业道德,中外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无一例外,学者都认为正义是一个法官必须具备的条件。基本内容是法官对双方当事人不能有偏见。法官的中立性至少在视觉上让人们感到了公正,其基本内容是基本内容是法官对双方当事人不能有偏见。  相似文献   

20.
彭侠 《商场现代化》2007,(26):210-211
合同是交易双方当事人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外贸英语合同在商务贸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其翻译也非常重要。因此,本文从外贸英语合同的特征出发,探讨了翻译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