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的本质在于知识的创造和流动。文章从知识流动的方式、区域创新系统的分类、知识流动的特点、知识流动的障碍及促进知识流动的途径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区域创新系统之间的知识流动。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体系的理论内涵与浙江的基本架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打造一流区域创新体系,必须要以提高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区域创新机制为臼标,建设和完善多层次的区域创新体系,形成跨行政区的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中介组织、金融机构、政府的互动机制,形成有利于更广范围的知识等创新要素流动、高效配置和创造的制度体系,促进科技资源的互补共享,科技优势的集成提升,产业链的合理分工。  相似文献   

3.
粤港澳旅游合作的障碍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学  李秀斌 《改革与战略》2010,26(1):138-141
文章分析了粤港澳的区域特殊性,剖析了该区域的旅游合作中存在的社会制度差异、“行政区经济”制约、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三大障碍;评述了该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得失。文章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的四个方面:统一区域发展观并形成区域旅游发展合力;调整行政区划结构并创新旅游合作宏观协调机制;创新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和环境,整合区域旅游发展的资源和要素;开展旅游产业的深层次合作,形成有效的微观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吕欣 《科技和产业》2009,9(2):58-62
模块化网络组织为知识流动提供了网络平台,同时它的组织特性又有利于促进知识流动和整合。知识传播知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过程提升了模块化分工水平,推动技术创新,化解模块化风险,创造新的价值,增强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竞争优势。本文引入企业知识系统理论,分析了模块化网络组织的知识流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阐述模块化网络组织价值创新的源泉、机制和动力。  相似文献   

5.
一、企业创新机制及其作用 企业创新机制是指企业创新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运行机理.具体地说,企业创新机制由企业创新的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部分构成.企业创新的内部机制包括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运行机制、管理与信息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内容;外部机制主要由与企业创新相关的外部经济环境因素构成涉及体制、制度、政策等多方面的内容.建立企业的创新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必须在政府、企业、市场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一切知识资源,最终形成企业技术进步的动力和企业发展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6.
郁鹏  路征 《特区经济》2012,(10):209-211
区域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工具,区域创新系统的实践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许多国家和地区因此成为创新型经济。文章对区域创新系统的逻辑结构进行了分析,首先从区域创新系统的三要素构成考察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框架,然后对区域创新系统的一般特征进行了概括,最后指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应对,即完善区域创新系统的宏观政策环境,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内在机制,重视社会资本在区域创新系统中的作用,以及通过区域规划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网络是指在一定的地理区间内,以创新为核心、以横向联系为主的多元化、开放的创新系统,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重要形式。从国外经验看.在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对于其制度建设、信息流动、新知识再造、培育企业根植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伟  于延顺  杨早立  宫再静 《改革与战略》2013,29(1):104-106,121
文章在界定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知识共享过程视角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过程,认为其包括知识流动、知识转化、知识转移和知识交易四个阶段,构建了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制模型,揭示企业创新团队知识共享机理.  相似文献   

9.
张欣 《中国经贸》2016,(19):45-46
国务院批复同意在连云港设立国家唯一的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国内区域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东中西示范区区域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创新区域合作体制机制从创新区域协调机制、创新产业合作和利益分享机制入手,提升东中西示范区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探索新时期区域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大量相关的企业、社会组织和机构通过专业化的社会网络在空间上集中,以创新、合作、竞争为基础形成动力机制与路径依赖,最终形成集成创新系统.为了使系统更具有比较性,文章编制了产品-产业-区域集成创新系统的指标体系,对比了两个及两个以上集成创新系统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付华 《开放导报》2021,(4):71-79
增长极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特区、开发区和新区的发展历程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可以发现,这些区域增长极不仅是我国开放的窗口和改革的试验田,在推动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培育新的增长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体制创新形成动力机制,推动经济要素集聚与产业发展.尤其在欠发达地区应更加注重培育经济增长极,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分析区域创新网络运行机制目的的基础上,从关键运行机制和支撑运行机制两大方面设计了区域创新网络整体运行机制图,并对构成整体运行机制的自主创新机制、互动创新机制、资源流动与优化配置机制、网络准入机制、网络内外融合机制、利益驱动机制、利益保障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和网络退出机制等进行了分析与融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市空间视角,分析源头性技术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对产业创新系统形成的作用,以合肥电子信息产业链构建及深圳信息通信枢纽城市特点对比为例,研究两地电子信息产业政策的实际效用,给出合肥在构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高地过程中区域创新环境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史琳  戴磊  宋微 《科技和产业》2013,13(3):52-56
产学研合作是作为区域创新主体和具有市场需求感知能力的企业,与拥有知识储备,科研设备,创新团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形成的战略联盟,是知识经济形势下,合作、集成思想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资源依赖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产学研合作的运作模式和动力机制作了系统分析,认为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产学研的合作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合作模式,以各主体间的资源依赖作为动力机制。该研究对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我军后勤人才资源管理的现状.在后勤人才资源选拔使用机制、流动机制、培训机制和激励机制四个方面,对创新军队后勤人才资源管理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区域核心要素的孕育、培养角度分析绍兴纺织产业创新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以此揭示区域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创新网络作为中小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平台,具有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社会分工、提高创新发生频率、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节约交易费用、加快创新资源的流动和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雪 《改革与战略》2013,(10):105-108
创新集群的自增强机制可分为一般自增强机制与特定自增强机制,前者包括专业化分工与空间竞争,后者包括知识溢出、互动学习与合作创新等,一般自增强机制可以通过特定自增强机制表现出来。特定自增强机制可以增加创新集群内部参与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动态效率,但也可能导致知识溢出与产权保护的非均衡风险、恶性竞争与柠檬市场的潜在风险以及路径依赖的潜在风险。因此,增强知识溢出效应、互动学习效应与合作创新效应,是推动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创新是使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得以提高的过程。齐齐哈尔市立足农业强市的发展目标,在考虑内外条件与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技术创新成为形成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齐齐哈尔应注重自主创新与集合创新结合的发展策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系统,并不断完善各项机制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毛艳华 《南方经济》2018,37(12):129-139
湾区经济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和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但粤港澳区域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和三种法律体系"的跨境合作,这与国际典型湾区和国内主要城市群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因此,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核心问题。笔者在对现有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的基础和障碍,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异质性制度下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实现要素跨境顺畅流通、区内营商规则对接、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作为一种成功的异质性跨境合作模式,欧盟基于要素便利流动、市场体制接轨、多层治理合作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改善营商环境,加强湾区市场体制对接,消除要素跨境流通障碍,强化湾区跨境政策协调,形成湾区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相似文献   

20.
建立企业创新机制,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企业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Csikszentmihalyi的创新系统模型,讨论建立创新机制是保障和促进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的创新机制建立要立足于企业的文化基础、知识基础、激励基础和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