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创新性地采用泰尔指数测度法,对我国1997—2007年间四大区域的经济差异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比较,设计了5个测度指标。分析得出4个结论,即全国五项指标的区域差异均有缩小的趋势;人均GDP、人均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均住房面积3项指标的区域间差异均占全国区域总差异的主导地位,另外两项指标比重较小;从区域内部差异来看,东部大于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内部差异最小;地区的教育水平(除东北地区外)差异最大,而波动幅度最大的是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这与全国五个指标的整体差异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东省1978—2006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系数测度分析,反映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运用锡尔系数嵌套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间差异其次,东、西地带形成发达、欠发达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3.
对山东省1978-2006年人均GDP、人均农业总产值、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和人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等四项指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系数测度分析,反映出内部差异呈缩小趋势.运用锡尔系数嵌套分解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东、中、西三个地带中,中部地带内差异最大,地带问差异其次,东、西地带形成发达、欠发达两个趋同俱乐部,地市内差异两极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我国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下)刘德顺五、基础设施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了便于对比,我们将基础设施的几个指标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第一产业社会劳动者所占比重、人口密度等放在一起,列成表2。表2我国基础设施水平及人均国民收入等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王维 《南方经济》2022,41(10):37-53
区域经济收敛有利于协调区域发展,从而有助于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然而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差距由来已久。当下,从GDP总量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呈南北经济差距扩大的态势。文章利用我国284个地级市文章中的284个地级市还包括4个直辖市。2000—2019年面板数据,探析了南北经济差距演变情况。首先,基于σ收敛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人均实际GDP演变特征;其次,构建β收敛模型分析了南北经济收敛性,并考察了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技术水平、对外开放和财政支出对南北经济收敛的影响;最后,文章从共同富裕的视角,对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收敛性进行探讨。研究发现:(1)南北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效应,南方内部经济由收敛演变为不具有显著收敛特征,而北方内部经济差距均呈收敛趋势;(2)适度的人力资本的流动不会导致经济发散,物质资本总体上延缓区域经济收敛速度,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有限,而技术水平和对外开放对经济收敛速度的影响不稳定;(3)从实现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来看,西北地区的经济表现与其他地区存在显著差异,东北和西南的小部分区域也需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对此文章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更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河北省11个市的人均GDP指标,通过计算其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最小值系数、基尼系数,对河北省1995-2005年之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之间的经济差异呈现扩大趋势,区域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最后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处于东北亚的主要地区,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主要力量。东北地区与东北亚各国经济各有优势,互补性强,合作领域广泛。2004年,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内的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进出口贸易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4.4%。东北亚五国已成为中国和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特别是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有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联动关系,同时,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直接制约着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所能达到的程度。因此东北地区应抓住与东北亚合作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基于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中国三大经济区的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作为测评指标,用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1978~2008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全国范围内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有所缩小;②东部与中西部差异十分明显,而中西部之间差异不甚明显;③东部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部呈波动中下降趋势,西部处于波动中,但总体变化不大。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区域环境、要素投入、制度性因素。  相似文献   

9.
文章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域划分入手,选取人均GDP作为测评指标,用变异系数和锡尔指数对1989~2014年的区域差异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①全省范围内区域经济绝对差异不断拉大,相对差异有所缩小;②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异十分明显,而中等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差异不甚明显;③欠发达地区地区内部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中等地区呈波动中上升趋势,较发达地区处于波动中,但总体变化不大。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作简要分析,文章从自然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诸方面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资讯     
《珠江经济》2007,(5):4-5
中国第三轮区域经济冲突凸现;关于推进区域综合配套改革的五个观点;环渤海地区尚未构成环渤海经济圈;广州人均GDP数据绝不能作为衡量地区经济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具有传统经济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已上升为我国的发展战略。本文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指标选择,对我国西北五省区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测度,并与全国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数字基础设施水平、数字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水平和数字创新能力4个一级指标,并选取19个二级指标构建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基于数据可获得性,采用熵权法对浙江省8个样本城市2017—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浙江省各样本城市间的发展差异程度展开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大部分城市发展速度较快,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潜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强的头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世博会对上海区域经济影响力为视角,选取城市居民最终消费、地区生产总值等9项代表性指标来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ARMA)预测模型和客观赋权法准则下的非线性规划(NLP)综合评价模型,定量评估2010上海世博会对上海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结果表明:世博会对旅游业总计划投资的影响效果最大,对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影响分列二、三位。在此基础上,利用NLP综合评价模型,可得出世博会对上海区域经济的影响力综合系数为0.29。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济与亚洲经济的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州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亚洲经济一体化已经不可能走欧盟或北美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加强与日本经贸联系,加紧和日本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双方的分歧应当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求得化解。  相似文献   

15.
石磊  蔡道成 《科技和产业》2023,23(4):170-178
网络关注度对游客的出行前兆具有预测性,能够帮助指导旅游管理部门提前预警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与规划,助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以海南省龙头旅游城市三亚为研究对象,基于百度指数,通过提取三亚市3家5A级滨海型旅游景区2012—2021年百度指数日样本,并运用季节集中度指数、地域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指数、首位度指数等指标从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两个角度对三亚市5A景区网络关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三亚5A景区近5年来的网络关注度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三亚市5A级景区的网络关注度受季节变化较为明显,冬季、初春、暑假、国庆小长假、春节小长假是旅游的高峰期,其中2月是一年中网络关注度的峰值;节假日期间反映出网络关注度对游客出游动态具有“前置”效应,并可能存在游客“错峰”出行的现象;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其中以海南省内、海南省周围地区以及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三亚市5A景区关注度较高;空间直线距离、相对湿度差、平均温度差、气候舒适度对三亚市风景区网络关注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刘芳 《特区经济》2007,(2):244-246
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运输业基本属性这一运输经济学最基本的问题,若干年来一直倍受关注,但是由于运输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仍然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再次对运输业的经济、社会属性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交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姚瑶  周兴  黄冬婷  郑惠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9-114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绿色经济、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利用、绿色环境、绿色生活5个方面,构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值法计算广西2009—2018年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分值及平均分值,运用自然断裂法、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9—2018年广西各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总体而言,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和资源绿色利用两个指标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了解对临空经济发展阶段产生影响的各因素重要程度及其内部联系,提升各城市临空经济发展阶段,需要构建科学客观准确的临空经济发展阶段评价模型。基于波特钻石理论模型与“港、产、城”理论、临空经济内涵,选取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5个三级指标构成临空经济发展阶段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客观的熵值法与主观的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计算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影响因素的组合权重,采用组合权重与标准化数据构成的改进型TOPSIS法构建临空经济发展阶段评价模型。以中国8个区域航空枢纽城市沈阳、郑州、西安、乌鲁木齐、昆明、成都、重庆和武汉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成都、重庆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发展后期,郑州、西安和武汉的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发展前期,沈阳、乌鲁木齐和昆明的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起步期。  相似文献   

19.
李义群 《科技和产业》2023,23(15):79-85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基于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之间复杂、交叉、多维的互动关系,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2012—2021年的经济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之后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关键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数字经济影响权重最大,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影响权重最大;10年间,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并总体处于稳定上升趋势;96.88%的浙江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指标平均关联度大于0.65,耦合作用较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和“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