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宁 《走向世界》2014,(32):58-59
英国设计史家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1922-1988)将19世纪以来的机器史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的维多利亚工业时代,这是一个“铸铁、煤烟和铁锈”的时代;第二个时期是20世纪初的第一机器时代,这时“轻盈,精致,洁净”的机器操控于文化精英手中;第三个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第二机器时代,即“微型化,晶体管化,喷气式或火箭旅行,迷幻药和新家庭化工业以及电视和电脑”的时代.(《第一机械时代的理论和设计》第二版序言,1980年)班纳姆认为,与机器美学相对应的是第一机器时代.  相似文献   

2.
《上海国资》2012,(11):104-104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19世纪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为20世纪的人们开创了新世界。 第三次工业革命同样也将在21世纪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快讯》2010,(14):63-63
现有的跨国并购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实践——自19世纪末,全球范围内其经历了5次并购浪潮。横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一次并购浪潮,纵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二次并购浪潮,混合并购理论源于第三次并购浪潮……每一次的并购浪潮中,都会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并购形成的大企业。如,20世纪20年代末活跃起来的通用汽车和IBM,就是随第二次并购浪潮兴起的。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学对不同增长模式的分析 现代经济学把英国、美国和日本等先行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对应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增长模式。这四个发展阶段是:(1)“起飞”以前的阶段,即产业革命以前,其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靠土地和自然资源投入的增加实现的。(2)19世纪后期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到第二次产业革命前的“早期经济增长”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用机器大工业代替农业和手工业中的手工劳动。机器大工业的基础是重工业,所以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是靠大量投资发展资本密集的机器大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来支撑的。按这种模式进行的工业化叫做“旧型工业化”。(3)第二次产业革命以后的发展阶段。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库兹涅茨把先行工业化国家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称为“现代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和早期经济增长的区别在于,经济增长主要已经不是靠资本积累,而靠效率提高实现。这种增长模式体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4)到了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所以,先行工业化国家逐渐进入信息时代或者叫知识经济时代。这个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靠信息化带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周刊》2010,(14):63-63
现有的跨国并购理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并购实践——自19世纪末,全球范围内其经历了5次并购浪潮。横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一次并购浪潮,纵向并购理论源于第二次并购浪潮,混合并购理论源于第三次并购浪潮……每一次的并购浪潮中,都会涌现出极具代表性的、并购形成的大企业。如,20世纪20年代末活跃起来的通用汽车和IBM,就是随第二次并购浪潮兴起的。  相似文献   

6.
一、新技术革命促进了西方经济快速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的大发展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的结果。资本主义到现在已经历了三次技术革命:第一次是英国的产业革命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工厂大工业。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主要标志为电动机、电力的使用,使资本主义产业结构从轻工业转为重化工业。第三次从50年代开始,到70年代达到高潮,以电子信息为制导,其效益之大、势能之强、竞争之烈,旷古未有。特别是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正形成典型的“高科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进入一个新的变化阶段。这些变化,除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外,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在投资领域上,以投资高科技产业为主;二是在高科技产业领域,以投资IT产业为主。对此,台湾媒体称之为岛内高科技产业“西移”。如果从纵向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发展曾有过三次大的变化。第一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这一时期,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更多是“三来一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在这一时期,台商对祖国大陆的投资是以劳力密集产业的转移为主。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它以中低技术产业的转…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初开始,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开始萌芽,随后战略管理理论的研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到现在战略管理的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早期战略思想阶段,第二是传统战略理论阶段;第三是竞争战略理论阶段,第四是动态战略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9.
当前区域经济研究的理论前沿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区域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自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农业区位论以来,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和理论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区域经济学研究还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的城市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至今仍有较大影响的区位理论,如杜能的农业区位论、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赖利的市场区分界点理论、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等。(2)第二阶段。在50年代至70年代,由于世界各国各种区域问题的出现,区域经济学研…  相似文献   

10.
本书叙述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的中国经济发展史。全书分为五章:第一、四两章分别叙述19世纪40—70年代初和70—90年代初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第二章叙述农民大起义时期的经济形势;第三章叙述农民起义失败后清政府强化封建统治的政策措施及其对土地关系的反动作用;第五章叙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及其所引  相似文献   

11.
新论点     
第六次产业革命将在中国发起 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预言,第六次产业革命——大农业革命将在本世纪的最后几年或最迟在下世纪的三十年代之前在中国发起。钱学森将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产业革命划分为五次:第一次是原始农业革命;第二次是手工业革命;第三次是大工业革命;第四次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是社会生产力和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把经济全球化作如下设定:即指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以市场为纽带,在经济上不断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过程。根据这一设定,我们可以发现经济全球化迄今为止出现了三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出现在 18世纪中期到 19世纪前期的英国。这次经济全球化使资本主义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开辟了一个世界。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这次浪潮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和市场的国际化; (2)文化的全球化; (3)资本主义制度的全球化。   第二次浪潮出现在 19世纪末和 20世…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新的技术革命即将来临,这是举世嘱目的大事情。最近,赵紫阳总理指出,我国要迎接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的挑战,利用这次机会,迎头赶上。何谓第四次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历史上发生过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以机器代替了手工业劳动,出现冶金工业、煤炭工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为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主要是电力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标志,促进了电力工业、电气设备工业的迅速发展;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核工业部门、电子计算机工业部门、空间技术部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对农村建设与发展方向和目标的一种表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从此我国开始了以农业生产合作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运动。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经历了从合作社到人民公社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陈蕊 《黑河学刊》2014,(3):20-21,37
19世纪是俄国文学发展的高峰期,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既受到西方文化的巨大影响,同时它又在西方强大的文化冲击下产生自己独特的自我意识,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征,以独立而独特的面貌向全世界表现自我魅力。基于此背景,19世纪的俄罗斯出现了大批具有民族特色的著名作家,他们促使俄罗斯文学真正的迈向世界,由此各国开始了解俄罗斯及其文化,感受俄罗斯深奥的思想。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出宽广胸怀、普世情怀、女性气质等"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上中西文化在不断地交流互助过程中产生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上处于大体相当的阶段。第二次出现在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期间,更多是属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式灌输,是不平等的交流。第三次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进程,东西方的对话与交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陈鹏 《北方经济》2013,(10):21-22
西方国家对企业国际化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国际化的发展,新问题和新现象层出不穷,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总体而言,西方企业国际化理论大体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西方传统的四大跨国企业理论是所有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基础;第二阶段,邓宁提出的生产折衷理论后来发展成为比较完善的国际化理论;第三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国际化理论更多地和网络观、技术创新理论联系起来,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正> 产业结构决定着对外贸易结构。对外贸易反过来对产业结构也有着重大影响。一、产业结构成长的阶段一般地讲,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这些国家工业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基本生活消费品工业化阶段。在这一阶段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主要是农业、畜牧业)为中心发展到以基本消费品工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为中心。这一过程是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为起点,从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首先起步的。  相似文献   

19.
一、劳动雇佣资本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出发点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从那里开始."①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经过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资本主权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物质资本主权的存在,出资人理应获得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与生产者则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这就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教育自19世纪70、80年代以来,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世纪70、80年代产生的函授教育,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产生的广播电视教育,第三个阶段便是20世纪90年代产生的以网络教育为主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具有前两种远程教育形式所不能具备的优势,比如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比如沟通的实时性,比如辅导的个别化,比如学习的个性化,…….因为具备了以上所述的优势,使得网络教育自产生以来的不足十年已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回顾网络教育的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适应网络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