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增长态势阶段性变化的具体表现,其形成预示着经济增长动力和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新常态既是经济增长内在规律变化的必然,也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的使然。坚持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在新常态下良性发展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是中国经济周刊发起主办的全国性经济学术研究论坛,2001年至今历经14届,形成媒体牵头、社会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效应。中国经济论坛坚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设置议题,今天的主题是“新常态可持续——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速度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已经转向了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国内企业要想取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充分了解经济新常态下国内企业管理现状。在对国内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遵循“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创新驱动”等原则,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持续性。同时要充分考虑国内企业发展现状,结合当下时代特点来制定相关管理策略,保证经济新常态下国内企业管理有序开展。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2014,(19):22-24
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常态”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性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浙江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先行之地与先发地区,近年来首当其冲地进入经济增速的下行区间。在外部环境改变、资源要素约束、生态环境压力等多重因素“倒逼”下,浙江已率先进入增速换挡、结构调整、改革攻坚的发展“新常态”。“新常态”的来临,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速的放缓,更诠释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增长动力的切换、制度环境的改变。必须深刻认识新常态下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趋势、新机遇,以积极有为的态度迎接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主导新常态,才能成就经济发展的下—个浙江奇迹。  相似文献   

5.
柳博隽 《浙江经济》2014,(24):60-60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新常态”--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6.
张宏 《中国报道》2014,(6):48-49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需要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平衡点。宏观调控“微刺激”的精准发力,将有利于短期的增长稳定,也有利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较快进入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统筹处理好这五者的关系,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总目标,也是本届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执政思路。而当前,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同时为防止房地产风险加剧引发相关风险连锁反应,“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云春在“第十四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表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即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速增长。侯云春称,从内部来看,中国过去的高速长期增长是空前的,也是绝后的,现在资源环境支撑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不可能再依靠大量廉价劳动力投入、资源投入、环境承载来支撑高速增长,从外部来看,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经济增速必将转入中速增长。  相似文献   

9.
转变过程就是新的增长点的培育过程新常态经济稳增长的逻辑需要从新常态经济正在经历"转型"期,把新常态经济稳增长确认为新常态经济"过渡期"的稳增长的表述开始。首先,处于增速转变的新常态经济遭遇"青黄不接"的新旧交替的滞后效应。面对着过去30年高增长的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新常态经济必须培育新的增长优势和增长动力,新的增长结构和增长方式,去适应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但是基本经济规律告诉我们,这里必然经历一段"旧的已去新的  相似文献   

10.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理解这个“新常态”?在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人们一般将“新常态”单纯理解为中国经济将从8%甚至10%以上的高速增长调整到7%左右的中高速度增长。  相似文献   

11.
12月10日,由《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经济论坛”如约而至,主题是“新常态可持续——创新是中国发展新引擎”。场内座无虚席,400多位来自政商学界的国内外精英一起探求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角度对土地要素的经济增长贡献进行了研究,给出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土地经济学解释.理论模型表明,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产生的推动力、土地经济供给增加产生的推动力及传统的“增长阻力”这三种力量之综合.在非均衡增长中,这三种力量均存在.但在稳态均衡增长中,只有“增长阻力”存在.经验估算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土地要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源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推动力,它是土地经济供给动力的80多倍,大规模的农用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支持了中国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结构动力的存在,完整地诠释了“尾效或阻力”理论与中国现实产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英国《金融时报》2月28日】“得过且过”的古话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的经济增长。尽管过去2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屡创纪录,但外界普遍认为,它过于依赖固定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了。  相似文献   

14.
明文彪 《浙江经济》2014,(23):34-36
2015年是告别“十二五”、迎接“十三五”、全面适应新常态的关键之年,经济增长将延续7%—8%的新中枢水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发展前景渐趋稳健。站上新的历史起点,改革创新成为衡量政府治理能力的首选标准,耍坚持改革主导、开放带动和稳中求进,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船决向调结构倾斜。  相似文献   

15.
《浙江经济》2014,(14):26-27
高增长之后的"换挡"是一种必然趋势。要深刻认识新趋势,主动适应新变化,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寻找发展平衡点、选准改革突破口,争取在不长时间平稳转入经济增长的新轨道进入二季度,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经济趋稳的态势正在确立。经济短期企稳固然值得欣慰,但并不意味着趋势反转,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新常态之所以"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意味着各方需要以新的视角和新的思维来看待中国经济、看待浙江经济,理性认识增长阶段转换的新趋势、新特点,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6.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以“五新”概括和描述了“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两会后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年会,历来被视为中国向世界释放最新改革信息、世界深度了解中国的窗口。今年,经济新常态成为论坛“热词”,反映出全球经济复苏动力不足的背景下,海内外高度关注中国经济走向。在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征的新常态后,中国经济何去何从?这对全球经济格局有何影响?纵观论坛上各方意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以新思路新作为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本届年会带给人们的启示。心态往往能决定成败。去年以来,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应看到,尽管“三期叠加”令不少问题集中显现,外部环境也空前复杂,但这些都没有改变中  相似文献   

18.
经济新常态有其内在的演进逻辑,它既是世界经济深刻调整的必然反映,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演进的必然结果。从整体上看,新常态经济包含着经济增长速度换挡,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资源配置方式变化,经济福祉包容共享等丰富内涵和特征。应对经济新常态,要更加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收入公平分配,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告别了过往“投入型”增长模式,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会转入立足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加的“效率型”增长新阶段。换言之,伴随以劳动力短缺和工资持续提高为特征的“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未来中国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发展在"十三五"规划时期的显著特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针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客观状态,适时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谋划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文章从发展理念的五个维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并提出新常态下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