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飞飞 《上海国资》2004,(3):61-62
甲申早春,新一论改革发展开局。背水一战的国企改制、重组鼓声阵阵,好戏连台,高潮迭起。 2月初,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国资委今年九项工作重点:加强对地方组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指导;抓紧制定相关的法规规章;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稳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调整;认真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工作;做好企业破产关闭工作,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国资动向     
《上海国资》2004,(12):63-63
辅业改制要确保国资不流失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近日表示,国有企业辅业改制涉及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是国企最深层次的改革,关系到改制员工的切身利益,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国企辅业改制成功的基本要求。 --来源:中国纺织网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资》2007,(7):29
2006年11月,重庆市从出资人监管和投资单位监管两方面入手,制定22项措施,强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出资人监管的9项措施——逐步建立境外国有企业监管的工作规范;——对境外国有企业的设立方案,严格进行核准;——督促投资单位加强境外投资及境外国有资产的制度化建设;——充分发挥派驻监事会作用,重点监督境外企业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4.
<正> 如何强化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管,确保国有资产在企业改革过程中以及改制后的保值增值,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日前,我们就这一课题到武汉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结合学习考察的情况,对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强化国有资产监管的问题作一些深入的思考。加大改革力度,切实做到抓大放小,是强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管的前提条件武汉和南京同为省会城市,国有企业有许多较为相似的特点:一是拥有的国有资产数额比较大,南京市企业国有资产为  相似文献   

5.
赵璇  马明 《产权导刊》2009,(5):70-7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2009年3月,天津市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委托监管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的若干意见》、《天津市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损失和不良资产的认定、核销及处置管理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实施意见》三个文件,  相似文献   

6.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是宝钢集团公司深化改革的重大措施之一,也是实现宝钢新一轮战略目标的一项保证措施。辅业改制中不仅涉及国有资产,也包括一定数量的集体资产以及营运企业的改制。由于集体资产的成因沿革、法制规范、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等各方面和国有资产相比存在的客观差异性,有必要探讨对辅业改制中涉及的集体资产的有关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7.
宋有林 《中国经贸》2010,(12):40-40
国有企业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投资新设、兼并重组、辅业改制等设立的子公司(指企业控、参股子公司)数量越来越多,如何规范有效地管理好子公司,加强国资监管职能,是摆在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从明晰产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国有资产财务监管等方面论述如何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并提出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加强中央企业财务监管等工作,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9.
王静 《北方经济》2007,(1):61-62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占主导地位,如何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但目前,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国有企业改制的过程中,如何有效防止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下面就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产权导刊》2003,(2):28-30
一、全国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股权最终都要转让 主持人:来自国家经贸委消息说,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日前联合出台了有关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内容是推进国企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改制企业可免缴三年所得税.据了解,截止到2001年底,在工商局注册的国有企业有131.8万户,国有资产存量近10万亿元.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绝大多数国有企业股权最终都要进行转让.那么,在股权转让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一起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最近,重庆市在国有资产交易方面又有新动作.重庆市政府拿出187个待转让项目、近140亿的国有资产,通过产权交易对接会,向社会公布并出售.根据重庆市政府规划,在5-10年里,重庆市现有的1000多亿国有资产,将全部进入重组或是变现转让.  相似文献   

12.
陈继 《上海国资》2007,(5):64-65
如果说企业改制行为失控、改制企业财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是国企改制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那么,国有企业内在的改制冲动和利益冲突引发的道德风险、中介机构在国有企业改制中的诚信缺失引发的诚信风险、国有企业所有者在改制中监管缺失引发的监管风险,则是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3.
日前,国务院国资委分配局在包头召开部分中央企业主辅分离改制分流专题研讨会,由北交所与武钢集团共同完成的辅业改制项目,推为会议首个发言并重点介绍,在两天会议中引起与会央企浓厚兴趣。在以北交所为代表的产权市场参与服务下,武钢辅业改制项目实现了进场交易推介竞价,国有资产大幅增值的目标,同时,整个过程重视改制企业发展。保持了改制企业队伍稳定。这一些成功做法被会议代表称为“武钢模式”。  相似文献   

14.
2002年11月有,国务院8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859号文件),在总结汲取前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政策上明确提出鼓励国有企业通过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利用“三类资产”(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创办各类产权多元化经济实体,分流安置企业富余人员,集中有限资源做大做强主业,最终实现主业精干化、辅业专业化和后勤服务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山东建设》2005,(22):23-24
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过程中,管理层要取得改制企业绝对控股权的,国有产权转让应进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选定的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并在公开国有产权转让信息时对有关事项进行详尽披露。  相似文献   

16.
产权动态     
《产权导刊》2006,(9):46-48
李荣融强调,股权激励不能无偿量化存量国有资产;李伟提出,从六方面完善产权交易市场的建设;邵宁要求,积极引导辅业改制资产进场交易;上海国资委领导专题调研产权交易市场;江苏省常务副省长考察江苏省产权交易所;长沙市常务副市长视察长沙产权交易中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周刊》2004,(50):80-81
2005年11月,央企主辅分离政策将检验结果。两年前,也就是2002年11月.为了配合国有企业强化主营业务,增强核心竞争力.分流富余人员.原国家经贸委等8个部门专门下发《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下称859号文件)。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我国国务院的相关管理条例,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管工作是现代国有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加强企业财务监管也是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对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改革和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经济的科学化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文章主要简述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有资产监管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点,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心得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希望能为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监管水平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各中央企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资委:《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以下简称《办法》)施行后,一些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监管机构反映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操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要求予以明确。经研究,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关于实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中资产处置与《办法》有关规定的衔接问题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过程中,经国资监管机构及相关部门确定列入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范围企业的资产处置,应当按照《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  相似文献   

20.
马晓军 《产权导刊》2008,(10):44-44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我国中央企业改制的一项长期重要内容,目的在于调整国有资本配置、做强主业、减员增效,同时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从经济学角度看,主辅分离的实质在于产权的重新配置和有序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