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如同第一和第二产业各自存在内部结构问题一样,第三产业也存在内部结构问题。但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理论界尚鲜有涉足。这既不利于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整个产业结构的功效发挥。本文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过程与趋势出发,对调整和优化我国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问题,作些粗浅探索。一、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规律的粗略考察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过程考察,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演变带有如下特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论述了安徽省GDP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安徽省经济增长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依靠第一和第二产业支撑,演变到目前主要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由此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安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3.
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论述了安徽省GDP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得出安徽省经济增长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依靠第一和第二产业支撑,演变到目前主要依靠第二和第三产业共同推动,由此提出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安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一、国内外产业结构演变的趋势产业结构高度化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转换的必然规律。所谓产业结构高度化,是指产业结构不断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演变过程。高度化的重要标志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升后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最终将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经济发展的潮流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互为影响,互相促进。在分析1978-2009年山东省城市化和产业结构演变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城市化率和第二、三产业产值作为指标,通过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等计量方法,从实证角度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长期作用机制,并进一步得到了三者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第三产业对城市化拉动作用优于第二产业,三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城市化对第二产业发展有重要作用,但是产业结构演变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并未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中三次产业的关系 ,论述了第三产业在提升区域产业结构中的重要性 ,探讨了信息化对第三产业发展与提高的巨大推动作用 ,并从几个主要方面阐述了用信息化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与提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次产业与中国就业:增长趋势及国际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蒲艳萍  蒲勇健 《生产力研究》2005,3(6):184-186,22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动之间呈现出什么样的演变关系是众多学者所关心的。本文通过对我国就业弹性、产业偏离度、不同产业的相对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得出如下结论:(1)1990年以来,我国第一产业就业已达到饱和并开始排斥劳动力,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下降,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劳动力的主要产业;(2)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非一致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就业结构滞后产业结构的发展;(3)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产业结构偏差;就业结构变动中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缓慢,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产业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本文对我国1978~2002年产业结构变化状况和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考察产业结构变动引起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的相应变化.实证检验表明,这一时期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基本符合工业化发展的演变规律,但从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看,产业结构转换仍滞后于总量增长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需要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及政策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SSM模型对2003-2012年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三次产业产值稳步增长,份额有所提高,结构演变过程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交替主导;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合理,第三产业凭借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产业;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速较快,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竞争力强,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政策导向影响、要素价格变化、区域分工合作以及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鉴于此,本文提出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11)
经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适时适度调整及优化升级。文章通过对山西省忻州市产业结构分析、钱纳里人均经济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衡量,投资在产业结构的影响、支柱产业发展趋势、劳动力就业结构等六方面的考察得出了忻州市处于工业化的高级阶段,从三次产业的比例来衡量,第二产业占比偏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偏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从投资因素看,目前忻州已经加大了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但投资高效率不太稳定。从产融关系看,忻州市要从三次产业均衡发展进行支持,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工业结构的演变在城市边缘区发展过程中极为显著。本文从时空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显示: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在时间上演进迅速;空间上圈层结构明显;工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改善。在变动机制上,政策、决策因素,资金的积累以及城市的扩散等因素极大地促进了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的演变。提出城市边缘区工业必须充分利用边缘区的丰富资源,提高结构层次,加强规划力度,保护生态环境,以优化城市边缘区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研究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根据我国12个海岛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理论,应用三次产业结构重心轨迹的动态变化,形象地描述各海岛县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并提出了海岛县产业结构演进特点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千庆兰  陈颖彪 《经济地理》2007,27(1):117-121
在制造业演进过程中,突出地表现出技术集约化和结构高度化的趋向。文章遵循现代制造业发展规律,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剖析经济发达地区城区型现代制造业发展特点,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方面,评判其现代制造业竞争力现状,进而给出竞争力培育的主要路径,认为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打造头脑型制造业,从事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研发设计与营销,占据价值链的高端,通过企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发展速度,加快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面临的重大课题.试图在对我国区域旅游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区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路径,为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能级提升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金融发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本文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国际比较角度,系统地探讨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金融发展之间的经济联系,分析了金融发展作用于产业结构变动的系统机理,研究了金融发展与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培育与产业体系重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洋  刘毅 《经济地理》2006,26(1):50-54
以东北地区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生产竞争力、市场竞争力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东北地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将区域产业体系划分出四个组群,即有较大优势的行业、有一定优势的行业、无明显优势的行业以及衰退行业。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区域主导产业及产业体系特征的形成机理,提出主导产业培育框架、产业体系重构的构想方案及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根据1997年统计数据,对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状况,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作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地区,提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延吉市是最大的中国朝鲜族聚居的城市。基于一项新近完成的研究项目,本文讨论了延吉市面向21世纪城市发展的战略问题。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在新世纪之初,在图们江地区开发,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中,延吉都要发挥重要作用,将发展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文章提出了延吉市发展目标、研究了城市区域定位,初步探讨了建立延吉城市经济协作区问题。产业发展要发挥智力资源和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现代农业、优势工业、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业、旅游业),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轻型化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上海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地理空间及其集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劲风  高峰 《经济地理》2011,31(10):1674-1679
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集聚带是上海创意产业分布最为显著的地带之一。通过分析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空间分布、集聚驱动机理,探讨作为老工业区的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集聚的规律。研究表明,苏州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地理空间。创意人员对创意活动区位选择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主体行为。创意活动集聚从形态模仿、业态选择到生态转型的过程,得益于政策的转向,伴随了创意人员的创造、创意活动之间的联系、企业组织的互动等活动。  相似文献   

20.
产业梯度产业双向转移与中国制造业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当前世界经济融合加深、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产业转移规律,加快实施“产业双向转移”,在积极、合理承接国外相对先进的产业转移的同时,主动加快向国外的产业转移,从“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方面提高我国制造业结构和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