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总所周知,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我们应该认清当前形势,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从组织和开展而言已经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群众文化活动已由以往的被动接受变成现在的主动参与。积极发扬自我表演、自我欣赏、自我教育、自我娱乐的精神,使之变成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我们应当看清现在的形势,通过不断的努力,积极组织、开展好群众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在基本形态方面,群众文化活动呈现新的走向,同时已经从过去的被动接受逐渐向主动参与转变。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等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主旋律。对于当前的形势,我们需要给予重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生活,进而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提高一个层次。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为此应认清当前形势,采取一系列相关措施,积极进行群众文化的建设与推广,以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梁登伟 《活力》2009,(9):106-106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6.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的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  相似文献   

7.
蔡丽华 《活力》2011,(2):43-43,45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的,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自我完善的需求及其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群众文化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她是人民群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掌握文化和创造文化艺术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广泛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群众文化遇到了冲击和挑战,要促进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如转变观念,拓展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发展通俗文化事业,发展城市广场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意识不断增强,文化活动需求不断提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活动需求,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通过提升群众文化活动水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当前群众文化活动发展的主要方向。钢琴作为群众文化中音乐活动的主要乐器之一,其普及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凸显了当前我国群众文化活动中对专业性西方乐器的接受度。本文从当前群众文化活动中钢琴普及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就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同时对群众文化活动中钢琴普及带来的重要社会影响进行分析,为不断提升钢琴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普及率与影响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化馆是政府为了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是当地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当前,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化,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除了不断争取加大对文化馆等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外,最紧迫的应该是根据公共文化的需求和文化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定位,进一步转变文化馆的职能,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也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群众通过文化活动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满足自身文化需求。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基层相关组织一定要积极响应时代主旋律,以群众实际生活为基础,对文化活动不断创新,使得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本文主要内容探析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希望能为我国和谐社会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艺霖 《活力》2014,(6):109-109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乐为主要内容的需求及表现。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工作,对于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全社会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杨翠玲 《活力》2009,(2):54-54
一、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涉及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群众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相似文献   

14.
一、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是极其广泛、极其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涉及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人们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同时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周莉 《活力》2010,(7):53-53
乡镇文化站是党和政府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农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农民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而建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在乡镇建立和建设好文化站,这对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展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相似文献   

16.
郝洪澄  林春静 《活力》2009,(12):67-67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当前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群众文化作为人民群众生活最基础的内容,它的开展对于增强城市的人文气息,提高城市的品牌文化,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当前群众文化的现状,阐述了群众文化开展的意义及对开展工作思路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群众文化建设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群众文化建设指的是人民群众在职业之外自主开发、自主娱乐、自主参与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和辅导的工作。而且群众文化建设具有基层性、针对性以及细微性等显著的特点。为此,怎样推进群众文化建设,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是当前文化工作者主要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刘发 《活力》2011,(8):151-15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活动为主,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文化活动。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群众文化一直促进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面对多元的文化背景,如何让群众文化根深叶茂、健康成长,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研究群众文化、积极促进群众文化的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基本现代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