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泰宁村位于江苏省海安县城南郊,15个村民小组,1219户,农业人口4660人。2005年11月在全县率先成立了股份合作社,真正实现了集体家底价值化、村民身份明确化、农民利益股份化、合作运行制度化、多方关系和谐化的"五化"目标。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万元,股份合作社净收益达780万元。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小康村"、"全国文明村"。  相似文献   

2.
南汇区新场镇果园村毗邻新场老镇区,位于沪南公路两侧,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3个村民小组,总耕地面积2800亩,总户数1045户,总人口2800人,人均耕地面积1亩,总劳力2200人,其中:从事农业1700人,从事非农业500人.农业年总产值3500万元,工业和其它产业年产值1.08亿元,全村年经营总收入1.43亿元,经营纯收入4080万元,村集体积累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1万元.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湾张村坐落在东海之滨,杭州湾畔.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个合作农场,总人口832人,拥有耕地面积1480亩.2005年,全村农副工三业总产值9000万元,村可支配收入170万元,人均收入9000元,劳均收入15000多元,分别在全镇和全区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导刊》2001,(2):17-17
我们横路祝村地处龙游县龙游镇境内狭长的黄土丘陵丛中,全村258户,880人,耕地面积970亩,黄土丘陵面积4800亩。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强化服务功能,坚持集体、个人一起,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99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329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7.30万元,其中产业化经济总收入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57元。走出了一条推进产业化经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经济共同发展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最早开展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的苏州市吴中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态势强劲,目前已与外资经济、民资经济和国有经济"并驾齐驱"——"四轮驱动"已成为吴中实施农民收入倍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发展战略.2012年,吴中区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达253亿元,村均集体经济稳定收入达846万元,超千万元村40个,全区农民收入达20060元,其中财产性收入占总收入的38%,农民户均股金分红达3500元.  相似文献   

6.
梁屯村位于锦州经济发展试验区北部,距离锦州市10余公里,全村由5个自然屯组成,设8个村民小组,现有耕地4700亩,1792口人,是试验区最大的村。1990年底,全村累计债务总额曾达到20万元,经过10年的努力,梁屯村不仅全部偿还了债务,而且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是锦州市百强村之一。到1999年末,全村资产总额250万元,其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146万元。下面,就梁屯村如何化解村级债务,发展村级经济,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介绍一下他们的具体做法和基本经验。一、具体做法(一)大力清收债权,偿还债务。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债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盐都区坚持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认真贯彻实施村级"四有一责"建设行动计划,强化组织领导,拓宽发展思路,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发展,近三年村级集体收入每年递增15%,保持稳定的增长势头。2011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1.32亿元,村平52万元,其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225个,占总村数的90%;年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207个,占总  相似文献   

8.
苏州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十一五"以来,苏州市村级集体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5 ~ 2012年连续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3.78%,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了14.57%.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势头在宏观环境并不理想的2012年继续得到了保持和发展.201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村均收入582万元,增长15.7%,全市222个村(社区)超过了千万元,其中30个超3千万元、10个超6千万元、3个超8千万元.  相似文献   

9.
正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辖17个乡镇(街道)283个村,共2515个组。2019年,集体收入2126.9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634.7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475.16万元、投资收益17.1万元。随着经济发展,为加强村级"三资"管理,九台区对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中"三重一大"事项,在全区实行事前严格履行党支部委员会提议、村"两委"联席会议商议、乡镇(街道)党委审批、党员会议审议、议案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相似文献   

10.
我们星火村地处金山区南端,西与浙江省平湖市相邻.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农户334户,人口1167人,耕田面积1260亩.现有6家企业,务工村民284人.去年全村农副工三业总产值达9500万元,可支配资金60万元,比上年增长10%.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建湖县农村现有223个村,54.93万人,69.7万亩承包耕地,约15万亩荡滩荒地水面.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057.09万元(包括1102.71万元的财政"三项资金"补助和1552.98万元的政策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村平均22.68万元.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以来,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苏州市村级集体经济总体上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5年一2012年连续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年均增长13.78%,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年均增长14.57%.尤其令人欣慰的是,这种势头在宏观环境并不理想的2012年继续得到了保持和发展.2012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达79.5亿元,比上年增长15.2%,村均收入582万元,增长15.7%,全市222个村(社区)超过了千万元,其中30个超三千万元、10个超六千万元、3个超八千万元.  相似文献   

13.
双街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双街镇的中部,辖区面积1.73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村民1764人,668户;原农业户籍1316人,原非农业户籍448人。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3.77亿元,交税达1.04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万元。双街村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民主法制示范村。一、双街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改革历程人民公社时期,双街村积极探索盘活集体资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村中村位于福建省南靖县南坑镇北部,距南坑镇12公里。全村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70户,总人口1374人;土地总面积2.25万亩,其中耕地1919亩,山地2.04万亩;2010年全村农业总产值25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86元。全村种植蜜柚4900亩,  相似文献   

15.
正亚平村是北海市辖区面积最小的一个行政村,是首批全国文明村,全村134户599人,辖三个村民小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累计超过6100万元,每个村民分红累计超过10万元。2018年,集体经济收入达9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000元。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和帮助下,侨港镇亚平村顺利召开了股份经济合作社第一届股东代表第一次会议暨成立大会,完成了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军田坝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民靠种植粮食等传统农业产业维持生计.近年来,军田坝村"两委"立足村情,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带领全村人民走出了一条新路子.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0198万元,村集体积累38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大茫村位于朱泾镇西南部,与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交界。全村区域面积为5.6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501亩,下辖34个村民小组,拥有1380户,共3806人。20 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3亿元,上缴国家税收1370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35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15480元每年,高于全镇平均水平的9%。大茫村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经济薄弱村到今天的"全国文明村",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结果。大茫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农业区域化布局为抓手,强化村级管理,坚持精神文明建设,改变了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涟水县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途径、新方法,整合资源,挖掘潜力,培植产业,壮大实力,努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水平,为推进富民壮村强乡镇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547.43万元,彻底消灭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近一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其中年收入20万元以上102个,50万元以上24个.  相似文献   

19.
须江镇平棋村位于江山市区南部,全村有405户、1140人,其中从事农业人口142人。改革开放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解放思想,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依托城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以搞好集体土地、货币、实业资产经营管理为重点,积极开拓发展生产的新路子,促进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村现已拥有7家集体骨干企业,119家个私企业,去年实现企业总产值约240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5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500元。  相似文献   

20.
王剑锋 《中国改革》2005,(12):73-74
1994年全村负债1780万元,负债率高达84%:2004年全村可支配收入24680万元,利润15553万,缴税6454万,在职员工收入3.16万:2005年1—10月,全村的可支配收入达到了26000万,利润升到了16000万…….短短十年时间——地处上海西南城郊结合部的九星村由一个债务缠身、名不见经传的旷野小村一跃成为沪上闻名、“以市场见长”的和谐小康村,这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带领九星村民脱贫致富的“村官”吴恩福却把九星村成长壮大的理由归结为“机遇、求实、创新”六个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