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民事执行权性质的定位(一)民事执行权性质学说的介绍。目前我国在理论界关于民事执行权性质的定位主要存在四种观点:第一,司法权说。根据民事执行行为由法院实施这一现实,认为民事执行行为是一种司法行为,进而主张民事执行权是法院审判权的组成部分,是一种司法权。第二,行政权说。根据执行和审判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认为执行工作从性质上讲是行政活动,具有确定性、主动性、命令性、强制性的特点。第三,双重属性说。执行机构既要实施执行,又要裁判执行程序中发生的部分纠纷,关于民事执行权属性的单一界定,无论是司法权说还是行政权说,都不能作出合理解  相似文献   

2.
高淑娟  张艳 《活力》2014,(22):41-41
民事审判权是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进行审理,并通过审理对案件作出裁判的权力,作为审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解决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等民事纠纷的职能,不仅是法院行使权力的来源,而且是制约当事人诉权的因素,是一个国家法治文明及其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3.
何成 《企业导报》2014,(6):118-119
民事起诉权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民事诉讼领域的重要体现。它对于启动民事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关于民事起诉权的规定存在在一些不足与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笔者从当前我国民事起诉权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分析,对如何重构我国民事起诉权的法律保护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财会月刊》2011,(6):62-68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诉讼时效起算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务的请求权,当事人约定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应当分期分别起算 B.未定有履行期限的债务的请求权,债权人第一次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时就被债务人明确拒绝的,诉讼时效从债务人明确拒绝之日起算 C.人身伤害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且侵害人明确的,从受伤之日起算 D.请求他人不作为的债权请求权,诉讼时效从义务人违反不作为义务时起算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此项制度的设立,能够有效保障权利人实现民事裁判所确定的实体权利,体现法律强制性的同时也维护了法律至上的权威。纵观我国当今司法现状,“执行乱”、“执行难”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而现行的民事执行机构自我约束体制却显得软弱无力。因此,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实必要性愈加凸显。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指享有检察监督权的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的制度,旨在依照法定程序规范人民法院的执行实施行为和执行裁决行为,保障民事执行权合法、良效的运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民事执行权的监督和矫正,有助于民事执行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民事执行制度是国家法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此项制度的设立,能够有效保障权利人实现民事裁判所确定的实体权利,体现法律强制性的同时也维护了法律至上的权威。纵观我国当今司法现状",执行乱"、"执行难"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而现行的民事执行机构自我约束体制却显得软弱无力。因此,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现实必要性愈加凸显。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是指享有检察监督权的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执行行为进行监察和督促的制度,旨在依照法定程序规范人民法院的执行实施行为和执行裁决行为,保障民事执行权合法、良效的运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民事执行权的监督和矫正,有助于民事执行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裁判请求权越来越被众多国家宪法所承认,其宪法价值和宪法地位日益凸现。我国宪法中虽然有裁判请求权保障性的规定,但尚未明确确认裁判请求权,实践中一些具体制度的设计和运行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在分析了裁判请求权的涵义和其与诉权、民事诉讼权利以及审判权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裁判请求权的现状,提出了关于我国保障裁判请求权路径选择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内上市公司会汁信息失真现象的不断涌现.社会各界已不再满足于信息披露义务人及相关责任人仅被处以行政和刑事处罚,他们认为有关方面还应承担民事责任。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真正开始落实。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还存在理论上的不足,其具体原则之问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学界有关胎儿利益保护的学说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对那些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主体价值的形体予以承认,凡适合于驻足集散权利义务的形体就应获得法律承认而具有民事主体地位。前自然人-胎儿虽具有民事主体地位之形式,却不具备民事主体地位之实质。  相似文献   

10.
尹继平  赵蕊 《活力》2012,(12):176-17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14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此规定是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工作实行法律监督的法律依据。民事执行工作是民事审判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当事人诉讼目的最终实现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重要减压阀。  相似文献   

11.
赵勇 《湖南审计》2002,(3):32-32
2002年1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法院将会受理在证券市场由于虚假陈述而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此举将在制裁目前证券市场存在的许多民事侵权行为和保护中小投资合法权益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国际民事司法协助具有国家主权性和互相协助性的双重特征。按照国际法有关原则的规定,一国并没有向他国提供民事司法协助的强制性义务。在国际民事司法协助的国际法发展过程中,公正和效率的问题一直是国际法理重点思考问题,以期在国际民事司法协助制度中两者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13.
五、合同的履行保全(一)同时履行抗辩权所谓抗辩权是指对抗或者否认请求权的权利。当事人行使抗辩权的目的在于使所对抗的请求权归于消灭或者使其效力延期发生。抗辩权可以分为永久抗辩权和延缓抗辩权。永久抗辩权是指由于法定或者约定的时效界满而导致对方的请求权消灭所产生的抗辩权;延缓抗辩权是指因某种法定或者约定的事由而导致对方的请求权在一定的期限内不能行使的抗辩权。抗辩权是公平原则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体现。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在对方未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  相似文献   

14.
朱加嘉  过悦 《企业导报》2011,(15):168+229
<正>一、问题的提出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为了使民事主体能够按照自己需要,自己的意愿来安排有关的权利、义务。只有当当事人所表示出来的内容与其内心的效果意思的内容相一致时,以及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是自由地进行,是其内心的真实意愿,而非受到不正当的影响时,法律上基于其意思表示发生的法律效力才符合  相似文献   

15.
王达 《中国房地产》2012,(11):10-13
2012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征收强制执行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对于规范征收司法强制执行、实现公共利益、保障征收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征收强制执行是指被征收人不履行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规定的义务,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其履行搬迁义务的行为。笔者在指导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6.
李春霞  郭萍萍 《活力》2010,(8):205-205
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是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对无疑义的追偿债款、物品的文书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即出具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公证,当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公证文书规定的义务时.债权人无须征得债务人的同意,即可依《民事诉讼法》第218条的规定,凭公证机构签发的《执行证书》,不经诉讼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公证是法律赋予公证机构的特殊职能。是国家强制力在公证活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民事再审程序是纠正人民法院生效的错误判决和裁定的一种司法程序,这个程序由谁来启动,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可以作为启动的主体,但笔者认为人民检察院作为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与民事诉讼理论相违背。本文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2012年4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办理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决定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征收强制执行司法解释》)。该司法解释对于规范征收司法强制执行、实现公共利益、保障征收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征收强制执行是指被征收人不履行市、县级人民政府依法作出的征收补偿决定规定的义务,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其履行搬迁义务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消费民事公益诉讼以其重在预防、社团维权、法院主导等特有优势,在许多国家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中卓有成效。随着新修订《民事诉讼法》的颁布,消费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也获得正式立法认可。但由于只有原则性规定,其顺利实施还需在提出主体、受案范围、审判程序等方面加以完善,同时也需要修订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与之衔接配套。  相似文献   

20.
周洁凤  宋慧慧 《活力》2011,(16):45-4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监督关系。但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规定》来看,上下级法院之间在执行活动中却是一种行政性的监督关系。致使法律监督与制约能力大大削弱。并且排除了执行活动的外部监督,使法院独享执行权和执行监督权。这样,法院就在客观上排斥了对民事执行活动的外部监督,尤其是检察机关的专门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