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正>我县于2010年开始鲟鱼人工养殖,随着我县鲟鱼养殖种类和养殖规模的扩大,鲟鱼的病害也逐年增多,已成为制约鲟鱼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鲟鱼病害,不仅关系到鲟鱼养殖效益,还关系到养殖水域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全县鲟鱼养殖基地开展了鲟鱼疾病种类调查,并结合当地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  相似文献   

2.
<正>鲍鱼是名贵水产贝类,其肉质细腻、营养价值高,市场价格一直居高不下,鲍鱼的人工养殖也一直长盛不衰,工厂化养殖也从最初的摸索阶段逐渐发展到现在的渐成规模,下面仅对其养殖过程和病害防治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4.
<正> (一)小瓜虫病 病原小瓜虫为适低温的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其适宜繁殖及生长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28℃时,发育迟缓或停止,甚至死亡。一般流行季节为11—5月份,尤其在1—5月份为流行高峰。虫体的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孢囊两个时期,营养体指幼虫钻入鳗鱼的皮肤或鳃,吸收宿主组织生长,同时刺激宿主的寄生部位,导致组织增生,将虫体包裹于组织内,虫体经数次  相似文献   

5.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6.
<正> 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殖水体日益恶化,各种病害不断发生和蔓延,尤其是特种养殖业的蓬勃开展,养殖效益和鱼病防治的矛盾愈显突出。传统鱼药和新一代鱼药的大量使用,导致水环境愈发趋于恶化,给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为克服上述不利因素,积极采用对水体污染小,对鱼类副作用小,药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在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中,以草鱼为主的大宗淡水鱼类在其养殖方式上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绝大部分的养殖模式改用投喂配合饲料养殖,通过科学调整吃食性鱼(草鱼、青鱼、鲤鱼、团头舫等)和肥水性鱼(鲢鱼、鳙鱼等)混养比例是节省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水产品总量不断攀升,有些渔民亩产吃食性鱼已过吨。但是暴露出病害严重,直接关系到养殖的经济效益。很多渔民朋友在鱼病防治这方面只知其然,不  相似文献   

8.
<正> 一、烂尾病:病原体为柱状粘球菌。病鱼尾鳍先呈黄白色粘质物,随后发展为其边缘充血,皮肤坏死,尾部肌肉脱落,显露骨骼。治疗方法:用1—2ppm 呋喃唑酮(10%粉剂)泼洒,或强氯精1ppm 浸泡2—5分钟。二、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病鱼表皮、鳍条、鳃瓣上呈现白色小点状囊泡或白色粘液,鳃片肿胀坏死,鱼体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死亡。  相似文献   

9.
<正>鳜鱼已在广东、江西、浙江、湖北等省一些大规模养殖区实施了高密度的集约化养殖,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病害问题,严重制约了鳜鱼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多年来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小瓜虫病 识别症状:当虫体大量寄生时,肉眼可见病鱼的体表、鳍条和鳃上布满白色点状胞囊,所以该病又称白点病,严重感染时,由于虫体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的表皮组织,引起宿主的病灶部位组织增生并分泌大量的粘液,形成一层白色薄膜,覆盖干病鱼表面,同时鳍多病灶部位遭受破坏出现腐烂。 流行与危害:此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鱼病,密养情况下,此病发生更为严重,对所有的饲养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易寄生小  相似文献   

11.
<正> 2000年12月5—7日,长约30厘米的3000尾史氏鲟和1000尾杂交鲟苗种在象山县鹤浦安家落户,标志着宁波市首家淡水鲟鱼工厂化养殖正式投产。象山县龙潭鲟鱼养殖有限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从事鲟鱼工厂化养  相似文献   

12.
<正>在鳜鱼的池塘养殖过程中,从鱼种到成鱼养殖阶段发病较多,现将其常见病害及防治技术作如下简介。一、纤毛虫病该病主要发生在苗种阶段,不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正>由于大口鲶的抗病能力较强,所以饲养过程中较少患病。苗种阶段的常见病有白嘴白皮病、出血病、小瓜虫病和气泡病。成鱼阶段稍多见的病有肠炎病、烂鳃  相似文献   

14.
出血病 由气单胞菌引起的虾败血病,此病来势凶猛,发病率高。病虾体表布满了大小不一的出血斑点,特别是附肢和腹部较为明显,肛门红肿,小龙虾一旦染上出血病,不久就会死亡。  相似文献   

15.
泥鳅成鱼人工养殖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鳅是现代养殖业中的常见品种。现将泥鳅成鱼养殖及常见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4、小瓜虫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虫。 (2)症状 在病鱼的皮肤、鳍条、鳃上,肉眼可看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了一层白色薄膜。病鱼反应迟钝或漂浮水面。因病灶处细菌的感染,使鱼体表发炎,或有局部坏死、鳞片脱落、鳍条烂裂,鳃上皮增生,鳃小片破坏。虫体如侵入眼角膜,能发炎变瞎。最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小瓜虫病病原体为多子小瓜虫,主要寄生于河豚的躯干、皮肤及鳃瓣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囊泡,尤其在河豚的鼻腔处出现两团粘液性附着物,严重时鼻腔可被小瓜虫蛀通。病鱼体色转黑、消瘦、游动迟缓、食欲不振,最后呼吸困难死亡。该病感染性强,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约10%。 治疗方法: (1)控温养殖可将水温上升到30℃左右,2-3d后,小瓜虫可自行脱落。 (2)用0.3ppm的孔雀石绿全池泼洒,同时用鱼虫必克拌饵投喂,此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8.
<正>鲟鱼体被5列骨板状硬鳞,有的在硬鳞上具有锐棘,骨板之间体表分布许多分散的星状小板,体表有角质胶皮,不易受伤,对寄生虫及有害微生物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自然环境中较少发病,但是随着鲟鱼人工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网箱结构 1、网箱结构:采用3×2聚乙烯无结节网片。 2、网箱规格:4m×6m×2.5m为宜。 3、网箱设置:网箱上方用木材或楠竹作框架,每口用6-8根木桩固定,或者用空油桶和木板构建成浮桥式渔排,网箱底部1/3面积用密网布铺底,以防止饵料漏出箱外。  相似文献   

20.
病害防治,是当前淡水龙虾信生态养殖的中心环节,是淡水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抓紧抓好。由于虾病传染源复杂和多样,传播快,来势猛,一旦暴发治疗难度很大。因此,对待虾病应立足于“无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十六字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