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黄鳝的人工饲养技术问答(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3.水霉病:又叫鳝白毛病、肤霉病。主要是受伤的皮肤伤口侵入霉菌所致。霉菌的菌丝在体表迅速蔓延扩散而生成“白毛”,使病鳝食欲不振,最后消瘦死亡。 预防方法:(1)养鳝池在黄鳝入池前,用生石灰清池消毒。(2)黄鳝大小分养,避免受伤。(3)运输操作中,尽力减少鱼体受伤。 治疗方法:(1)用2%—3%的食盐水浸洗鳝种。(2)大鳝可用5%碘酒涂抹患处。 4.腐皮病:腐皮病在养鳝中最为常见,病鱼表现症状为:体表皮肤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的红斑,其腹部两侧尤为最多,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  相似文献   

2.
<正>(三)肠炎病流行季节:7-9月为发病高峰,其它时间也可发病。发病原因:饲料不新鲜引起细菌感染;饲料变质后产生毒素造成消化中毒;高温季节过度摄食引起消化不良;水质恶化时引起鳝鱼消化机能紊乱。症状:病鳝行动迟缓,不进食或食欲减退;白天上草,鳝体发黑,体表粘液无光泽,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或红  相似文献   

3.
<正>一是梅花斑病。初期在伤口或弱鳝肛门附近等处出现小红斑,继而扩大成豆粒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斑,严重时尾部全部烂掉,漂浮水面而死。防治的方法是:经常在鳝池内放若干只癞蛤蟆,利用其身上所分泌的毒汁,可有效地杀死梅花斑病菌。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笔者开展了黄鳝病害种类调查,并结合养殖区域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个常见疾病的主要控制技术。1.花斑病(红斑病)。由细菌引起,患病鳝背部出现黄豆至蚕豆大小的黄色圆形病斑,在鳝池中放养4-6只蟾蜍,可防此病。如已患病,可用已剥好的蟾蜍皮,放入池水内,拖洗,连续2-3天后可治此病。2.发烧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放养密度过大,鳝体表面分泌黏液,使水中微生物加速分解,消耗水中溶氧,放出热量,使鳝因缺氧而焦躁不安,互相缠绕,造成大量死亡。在池中混养2000-3000g泥鳅,减少鳝的缠绕,可防此病,如已发病,应彻底换水,并用0.7mg/L硫酸铜全池  相似文献   

5.
<正> 本文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报道将黄鳝的几种较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技术简介如下,供养殖者参考。 一、细菌性疾病 (一)体表溃疡病 又称梅花斑病 病原:产气单胞菌 症状:是黄鳝成鱼阶段的主要疾病,终年可见,危害较大。病鳝体表出现许多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形如黄豆的红斑,尤其是腹部两侧  相似文献   

6.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必须注意黄鳝病害防治: 1、发烧病此病是由于黄鳝放养密度过大,又未及时换水所致,病鳝极度焦躁不安,相互缠绕,严重时造成大批死亡。防治方法:①适当稀放,并在池  相似文献   

7.
<正> 2002年8月2日至4日,笔者带着本中心试制的鳝病新药——鳝虫净,到我省网箱养鳝主产区——仙桃、洪湖、监利三市县的重点乡镇,选点免费送药给渔户,作药物临床中间试验。所到之处,还与部分渔药商和渔农就当前网箱养鳝和鳝病流行情况进行座谈调研,并到养殖现场参观考察和鳝病诊治。此行所见所闻,感受颇深,获益匪浅。 一、产区农民网箱养鳝热情高,发展快,规模大。 目前我省网箱养鳝集中连片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洪湖湖区周围的洪湖、监利和仙桃三市县的部分乡镇。据我们此次调查了解,大规模网箱养鳝的乡镇,洪湖市有沙口、万全、  相似文献   

8.
<正> 黄鳝疾病问题是影响黄鳝成活率和养鳝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实际生产中,预防鳝病应把好以下五关:一、选种关目前养鳝多从市场上选购,最好选用人工诱捕的野生幼鳝,注意不收电捕鳝、药害鳝、钩钓鳝,对笼捕鳝中发现伤残体弱以及肛门淡红色的也要坚决剔  相似文献   

9.
<正> 1、腐皮病 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病鳝行动无力,将头伸出水面。体表有圆形大小不一的红斑,腹部两侧为多。有的还会在腹部出现蚕豆大小的紫斑,严重的表皮腐烂成漏斗状的小洞,若剥去腐肉,可见骨和内脏。防治方法:(1)经常更换池水,保持良好水质;(2)在加注新水时,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连续3天;(3)每1m~3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同时,每50kg黄鳝用5g磺胺嘧唑拌饵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3天~6天。 2、烂尾病 此病在高密度养殖的黄鳝地或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病鳝尾部发炎充血,继而肌肉腐烂坏死,  相似文献   

10.
<正> 黄鳝抗病力强,一般很少生病。但是,随着人工养鳝的发展,鳝病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此,养鳝农户应注意防治。1、打印病。症状为:身体表面、背部及两侧出现黄豆大小的梅花状斑,严重时表皮腐烂,无法钻入洞穴。治疗此病  相似文献   

11.
黄鳝在自然水域中具有很强的抵抗力,一般染病的机会很少。但在高密度养殖中,会导致病害发生,甚至造成死亡,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管理,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一、鳝病预防方法1、采购和捕捞鳝种时,注意操作,免伤鳝体,特别要严禁钓鳝入池;2、鳝  相似文献   

12.
<正> 近段时间来,养鳝池陆续出现食量锐减,鳝鱼瘫在洞外或水草上。粗看外观正常。检查解剖,其症状显现为病鳝口中有血水,鳃部有点状充血,血液为紫红色,鳝体受力后呈弥漫性出血,为典型的出血病症状。发现此类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 1、清箱:检出病鱼防交叉感染,鱼体手感僵硬者也为感染病鱼,了解整个发病程度。网箱养鳝的将  相似文献   

13.
<正> 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黄鳝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抗病力,而人工养殖条件下,由于饲养密度增大,易引起病害发生。黄鳝发病初期是很难观察到的。一旦病症明显已经很难治了,因此,鳝鱼养殖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现将常见的几种病害的土法防治介绍如下。 一、梅花斑病。初期于伤口处或弱鳝肛门附近等出现小红斑,继而扩大成豆粒大小的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笔者的统计,黄鳝在养殖过程中,常发生出血和毛细线虫这两种危害较大的疾病。现就这二种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一、出血病1.症状: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以腹部为多。解剖病鳝发现其腹腔充满紫红色血液和黏液,肝肿大,颜色变淡,肠无食,粘膜有点状出血。取病鱼肝、肾、肌肉做细菌分离培养,通过氧化酶试验、AHM鉴别培养等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回归试验,可判定致病菌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15.
<正>仿野生配套高效养殖黄鳝是在湖泊、稻田中生长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利用当地湖泊、稻田等水域中自捕或收捕或收购的幼鳝作鳝种,配套养殖蚯蚓、福寿螺,培育蝇蛆,辅以灯光诱虫解决黄鳝饵料,按照综合防治程序预防和控制鳝病的一种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16.
<正> 1、赤皮病。发病快,传染率高,黄鳝慢性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四季均可发病。方法是:在鳝池泥埂上栽种辣蓼和菖蒲,可长期预防,效果极好。2、白皮病。常发生于幼鳝尾部,但投喂饲  相似文献   

17.
黄鳝规模化池养密度较高,水质易恶化,有时难免会有一些弱鳝、病鳝死亡,这种现象尤其在傍晚至清晨溶氧下降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因此,每天必须坚持早、晚巡池观察,及时将病、弱鳝及死鳝拣出,以切断传染源。否则,会因传染病蔓延,导致大批黄鳝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 鳝病是黄鳝人工养殖难点中的难点。因此,欲想养鳝成功,必须树立健康养鳝新观念,使黄鳝在理想的生态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而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健康养鳝必须做到: 一、创造最佳栖息条件。鳝池宜选择地势稍高的向阳避风处,单只池面积10—20m~2,池深0.7—1m,池底泥土从河、湖边挖取,要求软硬适度,并在底泥中添一些砖、石块和树根等,做成人工洞穴。池内种植一些茨菇、水花生、水浮莲、浮萍等水生植物;池周  相似文献   

19.
读者信箱     
<正> 江苏省靖江市夏乔华读者来函:“我养殖的黄鳝从进种至生病约3—8天,生病前,水深10—20cm,水温最高30℃,最低20℃。生病后,病鳝基本不吃食,浮于水草之上,喉部略大,嘴时张时合,有一部分口鼻出血、烂尾;再过3—5天.死亡数量加大,病鳝在水中打转,身体卷起,有时挺起身子不停地翻滚,用手轻触,这种反应更加剧烈;临近死亡时,个别病鳝脑部肿大,眼睛发白。上述病例在我地时有发生,其死亡率从30%—90%不等,严重地制约着我地黄鳝养殖业的发展,恳请贵刊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20.
<正>一、鳝种来源鳝种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人工繁殖培育鳝种;二是市场收购;三是捕捞天然鳝种。二、鳝种选择迄今为止的科学研究表明,黄鳝是合鳃科中惟一的一个品种。然而,在养殖实践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