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3年。刘先林院士发明了用于航空摄影测量领域的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方法,他一生一直奋斗在我国的航空摄影测量第一线,为我国从测绘领域的弱国到在航空摄影测量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为此他在1992年和2001年两度荣膺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如今,已年届古稀的刘院士,仍然在为“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争气,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这个崇高的目标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2.
我是1992年从武汉大学商学院管理系毕业回到了家乡宁波的。毕业后我得到了一份在别人眼中看来非常难得的工作——在宁波市政府办公厅的政策研究室当公务员。但是,这份令人羡慕的工作我只做了两年半,就“下海”出来自己办公司了。事情源于一个偶然的朋友相遇。那个朋友告诉我,中国的计量现代化正在开始,衡器产品正在处于“机改电”的关键时刻,  相似文献   

3.
2002 仰融     
《中国报道》2008,(10):71-71
关键点 1992年,“华晨中国汽车”在纽约上市,让仰融“一战成名”。 1992年,中国还没有成立证监会,仰融的一切运作无先例可循。他筹划成立了非营利性的“中国金融教育基金会”,发起人是中国人民银行教育司、华晨控股、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1月,中哈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这是中哈关系史上第一份标志性的文件。从此,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连续两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拟于2006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文化节”活动,2007年在中国举办“哈萨克斯坦文化节”活动。  相似文献   

5.
进入4月。陆续出来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和景气指数都在告诉人们,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变化,但形势严峻也是客观存在的。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这是中国自1992年有GDP季度报以来的最低增长率,但作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李晓超更愿意评述经济中的积极变化——“两稳”、“两快”、“三高”、“三缩”。所谓“两稳”,是指工业生产运行企稳、农业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6.
我是自愿到中国上海来的。 1992年,澳大利亚富仕达酿酒集团组团到中国考察,我也随团前来。我们先到大连,後到上海。1992年以前,我从未到过上海。1993年合资公司成立,我被徵询意见,是否愿意到中国来担任总经理。我一口答应,我告别太太和儿女,来到上海。我到了上海,就是到了外国,上海人都是外国人。上海的一切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全新的。人这么多,流行的是听不懂的普通话和上海话,碰到的中国人都是黑头发,黄皮肤,总之,所见  相似文献   

7.
加强中哈合作共创优质双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最早承认哈萨克斯坦独立的国家之一。1992年1月,中哈签署了《建交联合公报》,这是中哈关系史上第一份标志性文件。从此,双方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两国高层交往密切。2005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连续两次访华,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关于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拟于2006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中国文化节”活动,2007年在中国举办“哈萨克斯坦文化节”活动。目前。两国已彻底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两国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在多个领域开展合作.其中经贸方面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2005年两国贸易额达51亿美元.增长52.6%。两国合作现已进入一个双边贸易大幅提升、相互投资逐步增加、科技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的全面发展的新阶段。[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自1992年于江西“药都”樟树创业,到1998年创建第一家靠租用厂房、店面经营、员工不到20人的保健品公司,再到中国药业异军突起的现代化企业集团,一路走来,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仍然觉得发展速度太慢。[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将在何时超越美国的预言大多是美国人给出的。1992年,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后来出任过美国政府财政部长、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萨默斯预言,根据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购买力平价估计,中国到2014年可以超过美国。萨默斯是出了名的“经济学神童”,他的“计算”在当时的欧美主流舆论界引起不小的震动。1996年,着名的美国兰德公司声称: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将上升为美国人的25.6%,并在经济总量上超过后者。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昆明高新区刚刚萌芽出土的时候,我就来到了高新区。高新区的前身是昆明市五华区组建的“昆明五华金鼎山开发区”,后改为“昆明五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更名为“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相似文献   

11.
回忆起17年前接待小平南巡的种种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 1992年元旦,我到佛山的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的电话,他讲了一句只有他自己听得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  相似文献   

12.
储玉坤教授和孙宪钧副教授合著的《美国经济》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8月出版,是入该社“外国经济概况丛书”。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深深感到毛主席在五十年前说过的话,今天对我还有针砭作用:“我还在还痛感到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这是和我自己对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还只是一知半解相关联的,并非说我是什么都懂得了,只是人家不懂得”(《“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  相似文献   

13.
《现代乡镇》2004,(9):35-35
张海在任期间,按照董事会的集体决议,提出了一个3年期的中期规划,5到10年的中长期规划,董事会希望从2004年开始,用1到3年时间成为中国本土饮料业的首选品牌;用5到10年时间成为世界认可的中国饮料。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健力宝制定了众多详细的战略规划。“我希望亲眼看着健力宝实现这两个目标。”张海说。  相似文献   

14.
第一部分发言我很高兴来上海参加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研讨会。上海,从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发表讲话以来,坚定地执行并实现了邓小平的“一年一变,三年大变”的要求,仅仅两年多的时间,上海的确发生了令人惊奇和使人振奋的变化。这是上海经济的一次质变。可以说,了不起。现在,上海不仅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不仅只是中国的上海,也不仅是亚太地区的上海,而是世界的上海了。所以,我们研究上海的发展战略,必须放在全球的高度和广度来看待上海,因为现在上海的重大变化已经开始影响、波及世界经济的进程。这里,我建议上海研究两个发展战…  相似文献   

15.
《浙江工商》2006,(9):11-14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省绝大多数创业者是从生存型创业起步的。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许多优秀社会人士抓住机遇,下海创业,于1992年和1997年出现了两个创业高潮,其中大部分是属于机会型创业,目前一些成长性好的企业基本上都是由这些人创办的。根据GEM项目2003年研究报告,我省属创业高活跃区域。另据省中小企业局千家工业小企业问卷调查,“最初创办该企业时最主要的想法”,创业者选择“发现创业机会”、“成就感”、“政策激励”和“原有积累”的,四项比例合计高达69.7%。  相似文献   

16.
潘光 《沪港经济》2007,(10):16-17
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后,越来越多的犹太人从世界各地来到或是“回到”中国大陆,形成犹太人来华的新高潮。自那时以来,犹太人来华形成3波。第一波发生在19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吸引了许多犹太人到中国经商、工作、旅游,但长期居住的还是少数,进行投资的更少。第二波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主要的推动因素是1992年中以两国建交,它导致以色列外交官、企业家、学者、留学生和游客纷纷来华,以色列人在来华犹太人中的比例大幅度上升。进入新世纪,来华犹太人数量呈现迅速上升趋势,在中国长期居住的也越来越多,形成了第三波。其动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进一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为犹太人在华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二是“9·11事件”后国际恐怖主义猖獗,世界上许多地方动荡不安,而中国则相对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17.
回忆起17年前接待小平南巡的种种细节,我至今记忆犹新。 1992年元旦,我到佛山的南海检查工作,忽然接到当时的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的电话,他讲了一句只有他自己听得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安排和接待警卫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十年。这十年,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十年,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实现共赢的十年,更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中重新定位,由参与到引领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实现了从“世界工厂”到“全球市场”、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15年来.特别是近年在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方针指引下一我市经贸系统的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1979年至1992年初,全市新办“三资”企业192个,协议利用外资1.84亿美元。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以后,当年新办“三资”企业443个,  相似文献   

20.
【英国《金融时报》3月10日】近日在各地的企业行走,人人的眼睛都盯着北京的“两会”。说到经济复苏,业界的声音分两派,一是有戏,一是没戏。我是“有戏派”。我从来以为,那些预言中国会死的人,肯定比中国要死得早,这不是诅咒,是历史的观察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