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统文化因素是我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瑰宝,这种文化永不过时,在任何时代都会散发出永恒的光芒.现阶段艺术设计可以利用我国那些悠久的传统文化.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设计艺术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民族风格相对不足,这就需要我国设计人士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因素中挖掘创作灵感,积极把传统文化因素应用于艺术设计之中,创造出具有现代风格、又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它的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契合,实现二者结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长期性、系统化的工程,它的构建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而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契合,实现二者结合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以及传统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成为本文论述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王维  关迪 《数据》2009,(6):30-31
端午节是中国有着悠久历史的隆重节日,也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在2009年端午节前夕,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这将有利于更好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展现中华民族精神。在为申遗叫好的同时,我们也应思考,端午的旧风古俗您知道多少?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弘扬传统文化该如何贡献自己的力量?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围绕此话题通过电话访问的形式,对本市18个区县的2038位市民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北京人过端午愿意遵循传统礼仪。  相似文献   

5.
王砥 《企业经济》2012,(1):115-117
广告是一种商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广告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下成为商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广告日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通过文化与广告之间的关系的阐述,进一步挖掘并明确文化因素对于广告深层次的作用与影响。得出结论:广告与诸多文化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在实际工作中既要运用文化来包装广告传播活动,又要利用广告文化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陈昕怡 《企业导报》2014,(12):42-42
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支撑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对现代社会发展具有正面价值。因此,发挥现代传媒的关键作用,以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福建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彰显区域传统文化特色,而文化旅游的开发也成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如何应用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资源,是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思想基础,对于加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启迪,有助于陶冶大学生心境,塑造理想人格。应用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依靠多种多样的方式,同时秉承批判继承、创新渗透和互补互容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李颖 《上海房地》2007,(10):49-50
本文从城市传统文化保护,地域特色文化的衍生和发掘的视角,以上海豫园环境景观设计为例,深入探讨如何提升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及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有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区域,是我们的城市之根,民族之魂。需要  相似文献   

9.
许伟  杨海静  尹行 《价值工程》2013,(26):220-221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宽容"理念是其中重要的一小部分。宽容是人类的最大的美德之一。作为教师,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探寻传统文化中宽容理念的教育观,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公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廖阳 《企业导报》2013,(1):254-256
本文讨论了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为什么我们要研究东方传统文化在新闻领域的英译。二是东方传统文化英译有什么原则。三是我们如何做好东方传统文化的翻译工作。本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河南地区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对东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以及英译能力不足等问题,而且随着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作为英语学习者的大学生极有必要了解东方传统文化的魅力,为弘扬东方传统文化做准备。除此之外,如果我们踏踏实实搞研究,该严谨的地方一点也不放松,怀着刨根问底的态度来做文化传播,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绽放光彩指日可待。那么我们国家就可以在文化冲突日益激烈的时代浪潮中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使我国文化的汩汩溪流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1.
付梅 《数据》2022,(5):64-66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在千年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并一直被人们传承至今。随着新科技与新经济的发展,各国文化的相互融合,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也带来了新挑战,为此相关人员应该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与需要,构建新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这样既可以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方式,也可以不断扩大传承范围,让更多人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一员。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时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方式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人员创新传承活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的若干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郭道杨教授《中国会计史稿》的问世 ,推开了虚掩已久的中国传统会计文化之门 ,给人们学习、研究中国传统会计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良好的范例。从文化的角度 ,重新透视这一充满哲理的史料 ,找出其不限于一般认识的史料罗列 ,而是用科学观念在历史明镜下反射出来的光环。进而探求这些光环内涵的客观规律 ,则是会计文化学的重任。研究中国传统会计文化特征的目的在于正确对待它 ,加以吸收和融合 ,找到我们会计改革的永不枯竭的原动力。于光远同志在 1988年 11月 16日——— 17日召开的“企业文化研讨会”上指出 ,“企业文化”这个语言有两个…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的企业经营是伦理经营时代,所谓伦理经营就是更加注重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文化因素。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弘扬企业精神为灵魂,以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源泉,以中西文化互动交融、打造企业合金文化为方向,以树立优秀的企业理念为目标,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信用文化特色的分析,指出我国信用体系的构建需要利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民族化是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能够具备浓烈的中国文化特色。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我国的动画艺术设计中留下了明显的烙印,但是要真正的形成"民族化"的中国动画艺术设计,不仅要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出继承,同时也应当通过突破来实现与国际化的接轨,从而推动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在国际动画艺术设计中突显出民族特色。本文以深化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民族化特色为出发点,通过对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历程的阐述分析了我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艺术设计中的运用,同时以当前我国动画艺术设计的现状为依据,探讨了动画艺术设计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突破,意在指出我国动画艺术设计对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传承与突破是使我国动画艺术设计更好的走向民族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农业文化。传统农业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基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属于农业文化的类型。传统农业文化不仅是农村的文化、农民的文化,而且也是城市的文化,是官、商、兵乃至知识分子的文化。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历史久远、内涵丰富、贯穿古今,渗透在各个领域,至今仍是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发展中处处都感觉到它的存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丰辉 《活力》2009,(2):64-64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遗传因素,深深融入到中国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系统考察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积极作用更具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习近平的治国理政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习近平的传统文化观是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传统文化观的主要内涵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自信提供强大依托;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治理提供深厚根基;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党风建设提供内在保障。在治国理政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供有益启示;同时在道德建设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其提供有益启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杨磊 《管理观察》2018,(13):112-113
通过对传承与创新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必要性分析,及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内容分析及维度分析,说明二者的契合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也符合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现代化的需要,同时结合对目前传统礼仪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角度提出了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