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提出市场经济概念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自确立时起,就暴露出固有的缺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高层领导到理论界都在思考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对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展开了热烈讨论,市场经济初次提出.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从总体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框框,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定了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反对市场经济的声音很强烈.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彻底澄清了这种思想混乱的状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扫除了障碍.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2.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最主要的成就,就是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从提出市场经济概念到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自确立时起,就暴露出固有的缺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高层领导到理论界都在思考经济体制改革问题,围绕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展开了热烈讨论,市场经济初次提出.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从总体上突破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框框,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定了市场取向的改革目标.1989年政治风波之后,形势发生了变化,反对市场经济的声音很强烈.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彻底澄清了这种思想混乱的状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扫除了障碍.党的十四大明确宣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相似文献   

3.
一、集体商业改革的现状长期以来,集体商业的管理套用国营商业的模式,由国营专业公司归口管理,集体商业名义上是集体所有,实际上是“国家经营”,成了主管部门的附属物。集体商业的财产归属处理、企业的劳动用工和利益分配制度等等同国营商业没有质的区别,人们称它为“二国营”。这几年,我国商品流通体制在改革中,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少环节的商品流通格局。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4.
商业改革旨在打破高度集中统一和封闭的旧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流通新体制。十年来我国商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性的进步。然而改革毕竟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面对着纷繁复杂的旧经济体制,既是对旧制度的冲击,又是对新体制的探索,因此,改革有成功的一面,也必然会有不足的乃至失误的一面。近几年来经济领域中出现的混乱状况,正是这方面的客观反映。正视商业改革的现状,研究治理对策,以利深  相似文献   

5.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实践越来越使人们清楚地看到,要加强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有计划商品经济。两年来,浙江省湖州市在新旧两种经济体制的交替转化过程中,在市场发展变化起伏比较大的情况下,把推进商业改革搞活商品流通列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着手,强化改革意识,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促使商业部门在发展商品经济上充分发挥作用,不断增强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能力。在更新观念的过程中,这个市把重点放在划清商品经济和自然经济的界限上,引导大家在实践中去理解和把握这两种经济的区别,使大家认识到在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交换,生产者必须通过市场交换机制才能满足自己多方面的需要;一旦离开了交换,商品生产就无法进行下去,生产者的生活也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这种商品交换同商品经济的内在的本质联系,远远超越了自然经济。它帮助人们破除陈腐的小生产观念,进一步提高了搞好商业流通体制改革的自觉性,并从实践中深刻领会到搞好流通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处理当前商业工作中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有商品经济存在,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回避的经济发展形式。在商业体制改革中,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来规范和协调商业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内外贸应该通开,搞大流通。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和商业部部署,上海经济区第一届商业厅局长会议1986年6月16日至20日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从改革出发,围绕搞活流通这个中心,交流、讨论了商业体制改革、横向经济联合、市场供应三个方面的情况和经验,使三十多位与会代表受到深刻启发。为发展横向商品流通,统筹安排上海经济区市场,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抓紧改革商业体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条件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代表们认为,近几年来,我国商业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目前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的时期,市场机制不完备,宏观调节措施不配套,有些地方、有些方面还没有真正“放开”、“搞活”,加之,我们缺乏完整的改革经验,又长期受旧体制、旧思想影响,因而目前商业流通体制还不能适应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深入改革。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广泛交流了改革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继8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后,在90年代初发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对今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实践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我们现在提出用市场经济概念代替有计划商品经济概念,就是强调要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在资源配置问题上就必须用  相似文献   

9.
<正> 党的“十四大”全面总结了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确立了今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业储运企业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0.
赵德海 《商业研究》1999,(12):18-20
纵观科技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采用首先发生在生产领域,然后向其它领域扩散、渗透。高科技的产业化,使得产品的结构,产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传统的市场观念开始变化,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环节的商业也必然进行一次革命。生产的规模和结构决定着交换的深度和广度,考察和分析知识经济与商业革命,对于建立和完善我国商品流通体制,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同样,在流通领域也存在着多种所有制性质的商业,有国营商业、合作商业、个体商业,还有各种所有制联合的商业以及中外合资经营的商业。在这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业中,国营商业起着主导作用,它促进和引导商业市场朝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方向发展。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深入贯彻,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流通领域国营商业长期以来统购统销、垄断经营、包揽市场一切的局面已经打破,集体商业进一步扩大,个体商业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各种自营的商业纷纷进入流通渠道,使整个市场出现“三多一少”的流通格局。由此引起了各种商业的经济形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从经营的量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连锁商业是我国流通领域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 我国的流通领域在十多年的改革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后,流通改革的主要任务更加明确地转向探索建立新的市场运行机制,这里包括培育市场体系、建立市场规范、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发展新的组织形式、逐步明晰产权关系、采用现代化流通手段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目的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真正的大市场和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体制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足,随着改革的广泛展开和深入发展,日益暴露了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1)我们在所有制结构、利益关系、决策体系、经营渠道与方式等方面所进行的改革,虽然从多方面触及了旧的商业体制,却没能从根本上瓦解旧体制;(2)我们采取了许多新的经营、管理和组织形式,以求冲击旧体制,确立新体制,但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开始进入根本性变革阶段。要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有利于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不能从概念出发进行主观想象,而应在分析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加以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方式的商品经济,它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立而与计划调控相统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中,难点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虽然“两权分离”和“政企分开”的改革为国有企业走向市场自主经营提供了条件,但如果国有资产存量流失、增量乏力的现象得不到控制,自负盈亏的机制不能建立,那么国有企业就难以走向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企业财产组织形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改革,我国在建立多元主体、多种方式、多层结构的批发体系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的不断深化,经济领域,包括流通领域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中国批发业向何处去就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好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就要求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性质、组织方式、改革目标及策略有一个新的认识,以适应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过渡。近年来供销社虽经过了恢复“三性”、“五个实破”、“六大发展”和实施“四个放开”,但一定程度上仍在多个方面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四个方面:(1)在形势变化了的今天仍抱着主渠道的老皇历,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商业改革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对商业进行整体再造,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新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体制,是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商业流通领域的具体化。这里,我们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业体制,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及市场变化 ,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产业结构、地区结构、企业结构、产权结构等不合理的矛盾集中表现出来 ,所以要从观念革新、制度创新、市场重整、强化管理等方面着手 ,重塑我国资本市场 ,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正> 正确认识和处理商品流通领域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深化商业改革,促进市场发育,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商业的一个关键。 建国40年来,在商品流通领域处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虽然还没有在全社会建立并实行,但是从根据地逐渐发展起来的国营商业,根据新中国国家的指示和计划,通过大量地调运、吞吐,在平抑市场物价,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和制止通货膨胀方面,发挥了重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要求有一个健全的和完善的市场体系,要求有一个合理配置社会生产要素的客观环境。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按照商品经济的要求,从根本上改革原有体制下的要素配置机制,建立一个适合商品经济要求的新的社会经济秩序。从这样的且标出发来进行改革,就必然涉及到生产力的主观要素——劳动力的配置机制,就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