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股抵债”的由来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苗 《经济师》2003,(11):119-119
上市公司定向回购大股东股份 ,大股东以其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清偿其债务 ,是解决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手段之一 ,可以简称为“股抵债”。“股抵债”在解决大股东欠款、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价值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遇到回购定价的合理性以及“股抵债”是否被大股东利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符蓉  邱英 《经济论坛》2005,(18):107-108
前不久,“广电传媒”实施了“以股抵债”(Stock for Debt)方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所谓“以股抵债”,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来抵减其所欠的上市公司债务,上市公司核减债权的同时,注销相应的资本的行为。“以股抵债”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的一种特有现象,对其利弊众说纷纭。考究国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只有“股票回购”与之相类似。所谓股票回购(Buy-back),是指上市公司以现金购回市面上流通的本公司股票的行为,即由公司购回自己的股票,进行注销,使本公司已发行总股数减少。这里,我们将对各国与股票回购目的和相关的立法进行比较研究,以便中国决策层反思“以股抵债”的利弊,在推行股票回购、建立相关法规制度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肖晨 《经济导刊》2005,(3):32-36
目前在上市公司中进行的“以股抵债”的试点工作,为解决缺乏现金清偿能力的控股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提供了选择途径。这种方法是否真的能解决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资金的问题,本刊请股份制专家刘纪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刘宇  刘杰 《经济论坛》2005,(23):123-126
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的《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宣布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试点工作的启动。截止2005年8月19日,第二批股改试点尘埃落定,所有42家试点公司方案全部通过。2005年8月23日证监会、国资委、财政部、央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就股改的全面推进做出了战略性部署。本文将分析总结试点公司方案实施中的若干问题,以期对下一步股改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欧国峰 《经济》2005,(8):70-72
至7月20日,随着中孚实业(600595)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亮相,第二批42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已全部公告完毕。按中国证监会高层人士的说法,这42家将是最后一批试点,之后股权分置改革(下称“股改”)将在1300佘家上市公司全面展开。“开弓没有回头箭”,这话给市场中人留下深刻印象并被重复引用。7月下旬,股改公司的审批权下放证券交易所,也被视为是股改即将全面铺展的一个明确信号。  相似文献   

6.
刘杰 《经济师》2008,(8):89-90
简要解析我国上市公司实施“以股抵债”金融创新试点的概念、适用范围和条件;分析了“以股抵债”的积极意义;提出应理性看待“以股抵债”的负面影响,不应对“以股抵债”抱过于乐观的想法;提出当前“以股抵债”亟需完善的问题:相关配套法规要尽快建立、定价原则的确定要市场化、流通股股东表决机制要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7.
张济建  王薇璐 《经济论坛》2007,(17):91-92,126
报道称,我国证监会自去年年初推出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到今年4月19日,已有22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获证监会无异议备案,其中17家已进入实施阶段;另外有20家公司的方案处于公告后的待批阶段.但是,自从同洲电子于今年3月26日公布股票期权方案,截至目前尚未有其他上市公司公布股权激励方案了.  相似文献   

8.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有关政策规定的陆续出台,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已在两地证券交易市场全面展开。据统计,截至目前,深沪两市共有674家公司已完成股改或进入股改程序,占深沪两市总家数的比重为49.78%,而两市股改公司总市值已经过半,这标志着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从已推出股改方案来看,众多上市公司出于不同背景、持股成本与目标期望,分别推出了形形色色的股改方案。不但“送股”、“缩股”、“送现金”、“送权证”、“公积金转赠”、“重组”等种种方式不一而足,而且多种方式交叉并举者屡见不鲜,呈现出“乱花渐欲迷人…  相似文献   

9.
王喆 《时代经贸》2008,6(8):10-11
本文以有效价差(Effective Spread)作为股票流动性的度量,实证研究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证券市场股票的流动性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分置制改革之前,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没有影响公司的杠杆率,上市公司的融资存在明显的“圈钱”行为;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显著的影响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且股票的流动性越大,公司的杠杆率越小,即越倾向于股权融资,这也表明股权分置改革使上市公司的融资市场更为规范。  相似文献   

10.
余凯 《资本市场》2005,(6):40-41
近来一直受重组传闻困扰 的“三九系”旗下两家上市公司 -三九发展(600614、900907) 和三九生化(000403)在“五 一”长假期间同时发布股权变更 公告,三九集团最终决定出售所 拥有该两家上市公司股权,来自 浙江鼎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鼎立建设)和山西振兴集 团两家民营企业,将分别入主三 九发展和三九生化。  相似文献   

11.
轰轰烈烈的股权分置改革的开始是以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标志的。自这一天起,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此前作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一种尝试,国务院先后推出过《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国九条”,并且公开征集国有股减持方案、研究制订具体操作办法。以此,政府解决股市沉疴的坚定决心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2.
钟禾 《资本市场》2002,(9):57-59
<正> 今年5月之后,伴随着我国1173家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1年年报的披露完毕,2002年一季度的季报又闪亮登场。医药行业78家上市公司也在其中完成了年报、季报的信息披露工作。截至2002年一季度,医药行业78家上市公司中,共有制药类公司68家、商业流通类公司5家、医疗器械类公司3家、其他类公司2家。其中,无锡键特药业收购其他行业的上市公司后更名为“键特生物”,北生药业、交大昂立等新上市公司的加盟,使医药行业上市公司队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增加了9家,“医药板块”得以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2007,(7):94-99
<正>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迈向纵深,大股东占款顽疾基本根治,股权激励正式启动,融资功能逐步恢复,一批大蓝筹公司登陆A股,资产质量明显提升。这一前所未有的大好环境为上市公司业绩再创历史纪录提供了重要保障。统计显示,1474家上市公司(其中本报告中小上市公司样本数为183家,其中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102家,主板中小上市公司81家,占上市公司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阐述扩展战略投资项目分析思路的基础上,并结合报表分析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及其上述融资对企业财务压力的影响,对华北制药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公司并未充分利用其他非货币资产和无形资产来进行投资,而是直接使用了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现金流,长期股权投资整体变现能力良好,但股权投资收益质量较差,公司利润存在“泡沫问题”.在文末提出现在经营出现的问题,并对华北制药管理者提供未来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康鹏 《经济论坛》2006,(10):113-114
一、前言自中国证监会于2005年4月29日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截至2006年2月,已经有21批共586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这些公司均采用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送股、认股权证或支付现金的“对价”方式。“对价”(consideration)原本是英美合同法上的效力原则,其本意是“为换取另一个人做某事的允诺,某人付出的不一定是金钱的代价”,也许是“购买某种允诺的代价”。可见,股权分置中“对价”是非流通股股东为了非流通股的流通,向流通股股东所支付的代价。本文将从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6.
采用Logistic模型,以2007—2010年我国沪深两市1506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和检验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偏好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决策主要受融资成本、公司特征以及内部人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助于减弱上市公司内部人攫取私利的动机和上市公司的股权再融资偏好。  相似文献   

17.
郝际贵 《现代财经》2007,27(11):31-34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面临的主要治理问题是,如何解决股权分散后,有效监督公司经理人员的经营行为。商业银行代理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较好方案。  相似文献   

18.
股权激励是一种有效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长效激励制度。在我国,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行与《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而股权激励是否真能如预期提高公司绩效,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2010年54家实施股权激励的主板上市公司为例,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和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湘源 《资本市场》2004,(10):22-28
近期,市场上关于“以股抵债”成为又一热门话题。为了解决一些上市公司被控股股东占用资金从而导致资产迅速劣质化的问题。“以股抵债”作为一个解决之道提了出来,对此,各方面的反响不一。究竟如何看待这一新的政策方案?如何在确保广大中小股东利益的基础上解决这道现实难题?为此,本刊发表黄湘源先生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剖析,希望能够引起关注,并能引来更多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质量的逐步改善,公司控制权的作用逐渐显现;上市公司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研究已成为理论界和公司实践中关注的焦点。基于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股权制衡对公司价值的不同影响这一观点,分别从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这两个角度提出相应假设,并选取30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2010—2012年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过于集中不利于公司价值的提升,而加强股权制衡度则可以加强外部股东的监督作用,从而对公司价值的提升能力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