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G的商用给业界带来了无限期待,而关于4G对有线宽带的冲击的讨论也不绝于耳,甚至出现了4G时代移动互联网将完全替代有线宽带的观点。笔者认为4G的确对有线宽带产生了重大冲击,但这种冲击是复杂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4G的确对有线宽带的发展既有替代效应又有收入效应,最终的结果取决于运营商在移动宽带和有线宽带两个市场的布局。  相似文献   

2.
移动宽带飞速发展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运营商发布4G牌照,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均获得TD—LTE牌照,  相似文献   

3.
《中国电信业》2003,(9):38-40
回首2002年,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广电、长城宽带、蓝波万维等商家纷纷杀进宽带市场,“跑马圈地”一时成了业内时尚。中国的宽带运营商们盘点全年业绩,难免脸露尴尬之色:最初的万丈热情换来的却是用户的冷眼旁观。如何早日实现赢利,已成为许多宽带运营商日夜寻思的问题。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凭借2万多公里、遍及全国的骨干网以及在近50个城市建立的城域网,推出一项被命名为“CNC Connected宽带商务”的行动,为宽带运营迎来了“春耕秋收”。随着宽带网络运用的逐步推广,宽带市场赢利也曙光乍现。  相似文献   

4.
宽带业务是电信运营商发展的重要基础业务,在当前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运营商发展宽带业务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业务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审视。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宽带网络运蕾发展现状。2001年是中国的宽带年,全国上下洋溢着宽带网络建设热潮,然而从各地建设和开通情况来看,宽带网络“热建冷用”的情况极为突出。以北京为例,1/3的小区签约铺设宽带,而开通使用的仅有1%,中国宽带家庭普及率低于1%。以目前的资费政策计算,用户开通率达到30%时,需要5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如何将用户吸引到宽带网络上来,是目前各运营商都十分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对于运营商来说,无论是开展LTEFDD和TD-LTE混合组网试验还是推进融合发展,将4G的利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用户和收入增长才是关键.技术再先进,网络再高速,如果没有用户来用,一切都是空谈.那么,到底如何才能激发用户使用4G的潜力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要从用户对4G最关心的几个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无线穿带业务发展的困境分析 无线宽带网络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运营型网络,即由电信运营商或广电运营商出资建设、以盈利为目的的网络;二是自用型网络,即机场、咖啡厅等商家单位,或者家庭和个人自建,提供给客户免费使用或自用的网络.  相似文献   

8.
陆富琪 《当代通信》2004,(23):16-17
近期,作为宽带业务发展先进省份之一的江苏电信提出并积极实施了“E=A X”这一新的宽带赢利模式,其中E指赢利、A指基本业务收入(包括接入和终端基本费)、X指增值业务收入。江苏电信坚持以网络建设推动业务发展、以丰富应用促进服务升级、以模式创新实现运营目标,致力于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价值链,充分发挥了宽带网络的效应,不断提升了宽带的价值。从而走出了一条江苏特色的宽带运营之路,本就是对江苏电信宽带内容运营模式所做的一些调查与思考,以供交流。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全球排名前10位的电信运营商剔除并购因素后合计收入年增幅仅为0.4%.毫无疑问,随着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的衰退与移动互联网新兴业务的崛起,全球电信业正步入一个低速增长的转型期.目前,移动市场2G、3G、4G并存,语音、流量、应用均需兼顾,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虽然4G商用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但如何保持企业收入稳定增长仍是全球运营商所共同面临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来,各大运营商都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全力打造各自重点业务的品牌,仅在数据业务这一块,就有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动感地带”,中国网通的“CNC Connected”、“宽带中国CHINA169”、“九州在线”,中国联通的“联通新时空”等等。中国电信的宽带业务品牌如何能从众多的品牌中脱颖而出,并且保持巨大的号召力和长久的生命力,围绕品牌所包含的几层含义,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1.
4G网络的特点在于“快”,理论上能够达到100Mbps,可达3G网络速度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意味着其对应的通信产品不只是一般语音通话、手机上网,而是高清影视、音乐下载这些网速要求高流量耍求大的产品,这同时也意味着今后通信服务体系将会围绕高速度大流量这个核心进行完善。好在各运营商已经有了3G时期流量运营经验。都有相应的流量使用提醒。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是中国4G发展元年,4G网络的全面铺开将进一步促进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大发展。然而,不断完善的通信网络在促使移动互联网繁荣的同时,也使得电信企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前所未有:从运营层面看,量收剪刀差不断扩大,用户增长遭遇天花板,传统业务下滑明显;虚拟运营商介入将蚕食一个个细分市场;互联网BAT三大巨头(百度、阿里、腾讯)通过疯狂的资本入驻方式不断完善其移动互联网业务布局。  相似文献   

13.
从消费者的角度,3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和4G时代的移动互联网没有根本区别,充其量就是一种网络提速.所以,4G时代运营商的赚钱手法跟3G时代也没有太大区别.所不同的是,从3G到4G经过了两三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消费者的生活因为手机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产品更多,更接地气;运营商在互联网中的角色和地位则受到了严重挑战,使其更加急迫地去寻求解决方案.也许运营商已经意识到,就算大家自认为属于移动互联网中的一员,但如果不“自我革命”,就会像其他行业一样被互联网“革命”了.  相似文献   

14.
一、 3G网络建设和运营开始升温 随着日本和香港和黄控制下的3个公司在意大利、英国等多个市场推出商用业务,全球3G网络建设出现升温势头。 2003年9月,新加坡的SingTel开始推出免费的3G试验,从12月开始为至少100 位用户提供为期1个月的免费试用。目前的手机定价策略是参照大容量手机的最高价位,大约是1000新元(约569.2美元)。为避免手机高价格对业务推广产生障碍,公司称还在与提供商,包括LG、三星、Motorola和SonyEricsson协商,希望能够降低手机的价格。SingTel公司希望通过本次试验能够看到所谓的3G杀手锏服务,并为2004年第一…  相似文献   

15.
宽带用记对内容应用的消费需求直接决定了宽带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因此,研究宽带消费需求应成为电信运营商的首要问题。休闲娱乐消费占GDP比重将迅速增加据美国《时代》杂志称,2015年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娱乐时代,“休闲娱乐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将占有一半份额”。在我们身边,日本经济的五分之一已经由数字娱乐产业创造,韩国数字娱乐业增长率高达40%,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一个朝阳产业。InStat/MDR的报告预测说,由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信业》2011,(2):88-88
近日,加拿大运营商Barrett Xplore将采用泰乐通信的方案建设4G无线宽带网络。到2012年年底,Barrett Xplore将为加拿大的每位乡村居民提供可靠的4G无线宽带通信。为确保用户拥有高品质的服务,Barrett Xplore选择了泰乐SmartCore9160平台,从而智能管理IP流量和容量,以满足服务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用户上网为了什么? 随着全球化Internet的迅猛发展,基于Internet的信息资源日益丰富,用户对Internet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上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与此同时,以中国电信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以及一些非电信公司在建设大中城市宽带IP城域网的同时,也在大城市的大厦/小区信息化网络建设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其目的就是争夺接近用户的最后100米的宽带接入Internet的用户群。因为目前用户上网的方式主要是利用电话线通过56Kbps的Modem俗称"猫"拨号上网,其速度比较慢,难以满足用户对日益发达的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尤其是视频业务(VOD)、…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发放3张TD-LTE牌照,标志着中国信息通信业正式迈入了4G时代.今年6月27日,工信部又批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在16座城市开展LTE FDD和TD-LTE混合组网试验,进一步推动了4G在中国的发展.从发牌之日算起,4G商用在中国已经满一周年.一年来,4G商用的步伐和4G产业的发展速度之快,与5年前正式商用的3G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也大大地超出了商用之初产业各方的预期.这得益于3G产业经过5年的艰辛探索打下的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市场认知基础,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产业各方的巨大投入,得益于迅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海量市场需求和全新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运营运营商通过对ADSL及应用的准确定位和目标市场的精心选择,展开卓有成效的营销,均取得了理想的经营成果,实现了宽带业务的快速增长,尤其国内农村应用和校园应用的潜力也逐渐明晰,成为众运营商争夺的宽带“新宝地”。本文就宽带业务目标市场的选择与营销这课题,结合我  相似文献   

20.
自2009年TeliaSonera在挪威与瑞典推出全球首个4G商用网络以来,4G逐渐获得各国重视,国际主流运营商不断推动4G的商用进程。作为4G的流制式,截至2013年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