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靳晓熙 《经济论坛》2004,(16):150-152
在过渡经济学研究领域,人们通常把传统体制的改革分为两种主要的方式或类型,即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所谓“激进式改革”,或称“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基于决策者是“经济人”的理论假设,强调“整体推进”和“理论设计先行”的观点和做法。而我国自1978年以来实施的是所谓“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改革策略。事实证明,这种独特的改革路径使中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强劲增长,对这一路径的研究正在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全面审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可以看到经济改革、经济开放和经济发展沿着“目标—启动—规范“的路线图“渐进式“的运行过程。经济改革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先初步建立,后进一步完善,走出了一条建立和完善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经济开放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为目标,先地域开放,后领域开放,走出了一条从量的扩大到质的提高的“渐进式“开放道路;经济发展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目标,先“又快又好“地发展,后“又好又快“地发展,走出了一条先启动后规范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   总被引:88,自引:6,他引:88  
<正> 体制变革的方式问题,是当前制度经济分析和“过渡经济学”的一个焦点问题,吸引着世界上一大批经济学家的研究兴趣。两种基本的改革方式,即“激进式改革”(“休克疗法”)和“渐进式改革”,究竟孰优孰劣?不同的国家为什么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如何解释不同的改革方式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无疑,这些都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重要理论任务。改革方式的问题,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各种分析所得出的结论,可能相互支持,也可能相互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都是向市场经济过渡,但两国在改革的性质和方式的选择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俄罗斯所谓的激进式改革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孰优孰劣,本文对比了中、俄两国进行改革的背景、改革路径的选择以及分析在不同模式下改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后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逐步推进。中国30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无疑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休克疗法"与中国渐进式改革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洁 《经济论坛》2009,(11):42-44
中国和俄罗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都是向市场经济过渡,但两国在改革的性质和方式的选择上有着本质的区别。俄罗斯所谓的激进式改革和中国的渐进式改革孰优孰劣,本文对比了中、俄两国进行改革的背景、改革路径的选择以及分析在不同模式下改革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后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逐步推进。中国30年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保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成功过渡,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无疑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已经从原有的高度集中型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目前的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的局面,研究中国目前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以对目前又轨制经济体制的特点及期运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7.
双轨体制下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管理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双轨体制。在双轨体制下,货币政策有其独特的内容。一、货币政策与计划管理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货币供应由中央银行的独立的货币政策决定。表面上看,这是政府内部职责和权力的一种划分,但它的基础是市场调节,其中政府对经济的管理只是有限的间接干预。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经济改革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以后,我们在改革实践中所走的一直是渐进式改革道路。这种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形象说法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质是先试探水的深浅和缓急,根据现状决定改革的推进程度和速度:水浅了就快走,水深了就慢走,水急了就不走,水大了就往回走,这里不好走就从别处绕道走。近20年来,这种渐进式改革方式在我们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它使  相似文献   

9.
<正>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是双轨运行体制的具体方式,双轨运行体制又是二元经济结构的制度表现.因此,那种离开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研究来寻求体制改革中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最佳方式,恐怕是没有出路的.本文拟从二元经济角度探索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结合的理论问题,以便为新旧双轨体制的平稳过渡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等收入陷阱”还是“转型陷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现在需要警惕的不是所谓“中等收入陷阱”,而是“转型陷阱”。“转型陷阱”指的是,在改革和转型过程中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阻止进一步变革的过程,要求维持现状,希望将某些具有过渡性特征的体制因素定型化,形成最有利于其利益最大化的“混合型体制”,并由此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和经济社会问题的不断积累。“中等收入陷阱”的突出表现是原有支撑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耗尽而形成的经济停滞,而“转型陷阱”的主要表现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畸形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状态既不是改革处于胶着状态,也不是改革受挫,也不是改革处于停滞状态,甚至也不是向旧体制倒退,而是将转型中某一特殊“过渡形态”定型化,形成以维护既得利益为主要目标的混合型体制。现在中国问题的关键是要打破“转型陷阱”的逻辑,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重新凝聚改革共识,坚定不移地走向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1.
王先庆  彭雷清 《经济纵横》1991,(10):33-36,32
<正> 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拟就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的困境、出路以及双轨制向单轨制过渡和转换的对策进行初步探讨。一、生产料价格双轨制:起源功过、困境生产资料价格双轨(本文主要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以下简称“双轨制”)是指在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上,同一种生产资料部分实行行政定价,部分实行市场定价的一种市场价格制度。它是我国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采取渐进式改革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同时也是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物资和价格体制条件下的特有产物。  相似文献   

12.
过渡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很强应用性的“制度发展经济学”正方兴未艾。中国作为实行渐进式过渡方式的典型国家,与实行激进式过渡方式的典型国家俄罗斯在过渡效果上所存在的巨大差异,使中国与俄罗斯改革的比较研究为国内外过渡经济学办所广泛关注,已有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中国及其它一些国家改革实践的认识,总结出的经验为其它转型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渐进式改革目前面临的一些“过渡难题”,正在成为寒流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渐进式”转轨方式的选择,与中国转轨的初始条件相吻合,符合“优势成本决定论”的理念。回顾中国转轨的初始状态,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方式的选择,具有较小的成本、较大的优势。 从经济结构方面考察,中国的改革与前苏联东欧国家相比有一个根本的特点,即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二元结构中开始的,工业化与市场化两个转型结合在一起,这是“渐进式”改革获得成功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波兰和其他  相似文献   

14.
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近年来,国有企业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成为中国改革的中心问题,一方面,它作为传统体制的一个“契约联结点”(ContractNexus),集结了各式各样的矛盾;另一方面,它又作为过渡经济的一个稳定力量保证着改革的有序进行。从外围到攻坚我国的改革走了一条由易到难、从外围向中心有序推进的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苏东,因而也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首先,我国改革是以政治稳定为前提的,因而有可能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正如邓小平同志指…  相似文献   

15.
劳潮   《广东经济》2001,(5):32-35
改革开放经过二十多年之后,许多学者都比较认同中国的改革路径是“渐进式的、体制内与体制外并举”的观点。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的是,改革初期,我国以体制外改革为主,基本上不涉及国有经济和计划体系,以罕有的稳定有效地解决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体制外改革的成功的主要标志是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私营经济的发展引发了市场的发育,私营经济壮大起来后,促进了国有经济的改革,从而带动了整个经济  相似文献   

16.
论双轨体制改革与二元结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正处于体制模式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有计划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转变,当前正处于双轨体制并存时期;经济发展模式由外延扩张的粗放型向内含发展的集约型转变,现在处于二元结构转换的阶段。我认为,研究解决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的模式转换不能只限于分别、孤立地研究双轨体制改革、二元结构转换本身的问题,因为二者在客观上存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构建的重点与策略国家体改委综合规划司范恒山健全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高效率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构件与关键环节。在我国实现新体制对旧体制的取代,必须加大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宏观管理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1929-1...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特区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产物。20多年来经济特区肩负着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试验场使命,从而对全国起“启示”和“示范”作用。进入21世纪,中国发动了经济市场化的最后的攻坚战,加入WTO,以开放促改革,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策性银行自创立以来,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随着宏观经济体制的转变,原有政策性银行的经营、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因此,应当在借鉴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综合中国金融、经济的发展实际推进中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引言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开始迈入第16年,此前的改革可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1978—1991年),改革按从农村到城市、由分配到生产、由企业经营权到所有权、价格先调后放以及先消费品市场后资本市场的序列展开,选择了渐进式改革道路。这条道路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符合改革初期的体制和发展背景,取得了成功,推动整个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迈出了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