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民营经济的理论认知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到“必要的和有益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进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演进过程。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四十五年改革开放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需要在实践中切实落实“自己人”思想、明确“竞争中性”等市场经济规律、进一步从理论上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理论和舆论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浙江、广东等省经济发展迅猛,民营经济发展的区域特色鲜明,与此同时,三省民营经济发展的绩效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引起了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关注。文章在对已有文献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此领域后续研究应当关注的问题,以期对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村经纪人本地化发展: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纪人作为农户的代理人活跃在市场上,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连接农户与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农户和农村经纪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委托代理关系,所以形成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必要的.文章以市场一声誉模型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通过研究分析发现农户应以隐性激励机制为主,并且为了保障隐性激励机制能发挥最大效用,应注重农村经纪人本地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晨 《特区经济》2010,(3):128-130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各级政府虽然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宏观政策环境,但市场准入政策门槛过高、金融信贷政策不平等、法律建设滞后、制度安排不合理、政府服务理念缺失和体系落后业已成为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因此,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对于民营经济的良性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广东民营经济发展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民营经济成为广东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当前民营经济还存在龙头企业和品牌偏少、创新能力较弱、吸纳就业能力少等问题,因此,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必须采取放宽产业准入限制、内外结合缓解融资难题、强化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尽管广西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享有政策优势,但民营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尽人意。这主要是因为广西在体制改革、政策导向、思想观念等方面滞后,导致仅靠内生的、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难以有效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特别强调在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基础上必须借助强制性制度变迁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该文从分析并购融资的特点以及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发达经济国家并购融资的基本方式入手,着重探讨了企业为并购而进行的融资决策过程中要考虑哪些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两层面八维度”的分析框架,并在验证了其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在我国如何提高并购融资的效率,进一步推动经济整合的步伐,分短期、中期、长期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民营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部分及今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甘肃省民营经济发展与全国相比有较大差距,已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了甘肃的经济结构和民营经济在各产业中的发展空间,指出国有经济的大规模民营化是今后甘肃民营经济份额增长和规模扩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1990-2006年四川省民营经济与GDP的基本数据,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四川省民营经济与GDP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增长,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以增加GDP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凝霜  程霖 《改革》2021,(1):36-4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探索扎根中国实践且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民营经济政策。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三个阶段。在系统勾勒其历史变迁路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的现实基础和理论来源,同时提炼并总结了民营经济政策中蕴含的理论创新元素,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民营经济政策在突破苏联模式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约束、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所有制的设想、探寻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协调发展新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推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等方面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社会建设”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几代领导人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分别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历史任务出发,提出了各自的社会建设思想。总体来看,他们的社会建设思想既前后相继。更有发展创新,体现了我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3.
韩凤霞 《重庆与世界》2014,(3):61-63,71
总结90多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建设史和改革史,可以看到,我们党在弘扬与培育中国精神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并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确保广大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但是,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中已蕴含着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并且他们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继承了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果,同时又加以创新,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系统化、理论化、成熟化。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作为国家制度不断发展的70年.70年来,党从历史和实践的客观现实出发,对民族政策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历经初步发展、曲折发展、逐步完善、谋划新篇章四个阶段,形成了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鼓励自立更生、注重培养民族干部和发挥文化教育的引领作用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不变宗旨。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积极带领中国人民反对强权和压迫,在谋求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事业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探索为人民服务的新视野、新内涵和新方法:在视野上,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践行为人民服务;在内涵上,围绕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群众需求变化践行为人民服务;在方法上,着眼新生事物采用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践行为人民服务。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启示:即坚持将自身建设与服务群众相统一,坚持从时代发展大局出发把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坚持从实际出发服务好人民群众,坚持用发展的手段来改善民生,坚持用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7.
李礼  刘佳宁 《南方经济》2021,40(7):1-15
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新兴+转轨"的基本经济特征,中国的金融风险既表现出转轨经济条件下特有的风险特征,又表现出新兴市场经济的典型风险特征。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与自身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进行统筹兼顾,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探索、快速成长、加速开放以及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历史地看,各个阶段的防控实践留下重要启示:(1)坚守底线、理性务实的风险思维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法宝;(2)维护中央金融集权主导与地方适当分权的辩证统一;(3)尊重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严防脱实向虚;(4)金融监管体系须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与时俱进;(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上述四点的根本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个体私营经济是当下我国最为活跃一股经济力量,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宁波是全国个体私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本文介绍了宁波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特点,并分析了宁波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东西部经济态势与民营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大立 《改革》2005,(5):53-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西差距不断扩大,即使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之后,这种不断扩大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扼制。就东西部经济发展态势与其民营经济发展差距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东西经济发展差距与民营经济发展差距呈强正相关性,从而证实了“东西差距的根本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差距”的论断。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共产党的首创.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艰辛的认识过程,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探索与前进、改革开放时期的奠基与转型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建立与完善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深化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走向了成熟与完善,最终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