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果生产稳步增长,成为世界上水果生产大国.本文从栽培面积、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生产布局等方面对中国水果生产发展情况做了历史性回顾和总结,同时剖析了水果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一)水果外贸比重低,但水果进出口呈双增态势 长期以来,我国水果都是以国内市场为主,外贸比重很低,但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2000年水果(包括水果加工品)出口总值已达到7.23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1.87倍,但同期水果进口增长更为迅速,2000年为3.66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近15倍,因此我国目前水果贸易顺差是呈下降趋势,2000年贸易顺差为3.57亿美元,比最高年份的1995年下降了25%.但进入2001年,截止9月份,水果出口为5.3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2%,水果进口2.7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96%,顺差下降势头有所抑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我国农垦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我国农垦体系核心任务,利用客观赋权法、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函数及指标差分法综合评价并分析我国农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垦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不高,发展态势由“东高西低”向“东西高,中间低”演变,且呈分散的多极化发展趋势;垦区拓展融合和垦区融合效益是当前我国农垦产业融合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而垦区内部融合失调则是当前的主要制约因素。基于此,提出应继续深化农垦体制改革,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垦区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加强“垦间”及“垦地”交流合作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我国《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合作社增长迅猛,但大多发展不规范,未能很好地实现《合作社法》出台的初衷,相关法律和支持政策有待进一步调整。为了完善现有合作社政策与法规,总结国内现有合作社研究精华并指出现有研究的不足,文章梳理了2000—2022年CSSCI来源期刊上的合作社相关文献,以影响力较大的代表性文章为评述对象,并以2007年《合作社法》出台和2017年《合作社法》修订为时间节点将以上文献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既有研究解释了合作社迅猛增长以及大量合作社名不副实的成因,讨论了合作社产生发展的适宜条件,对既有支持政策进行了系统反思。但既有研究存在两大不足:一是既有研究大多未能基于合作社的本质规定阐释合作社的功能、作用机制与适宜发展条件,以至所得结论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的;二是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普遍脱节,大部分实证研究不顾现实中合作社普遍名不副实现象,将名义合作社与真正的合作社混为一谈,未能实证检验真正的合作社产生发展所需的适宜条件问题。最后,文章认为,合作社的性质与政策支持的边界、适宜的合作社政策支持方式以及合作社发展的国际经验等问题还亟需研究。  相似文献   

5.
四川水果产业标准化生产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水果生产者还处于比较自由、缺少约束的状态,严重影响到四川省水果的产品质量.因此,四川省水果标准化生产已经刻不容缓,所以只有严格按照水果标准进行生产,才能引导和规范果农的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6.
加入WTO对我国水果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入WTO对我国水果生产既带来挑战,同时也会给我国水果产业创造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对我国水果生产的基本态势和贸易状况进行客观分析后,提出积极的应对措施,以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水果生产和出口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CNKI作为数据来源,通过理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发展过程,揭示其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的更新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应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和关键词突现等方法对2000—2021年国内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有关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结果 (1)相关研究聚焦国家政策背景、面临主要问题和培育积累建议3个重点。(2)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两大农村政策提出后,研究相继进入两个“活跃期”。(3)形成 “农村人力资本低效配置—农村人力资本流失—农村人力资本引导性回流—乡土人力资本开发”的研究演进脉络。结论 (1)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培育积累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层面,尚未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讨。(2)尽管农村在基础设施、居民收入、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隐性权利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未改变,对农村地区人力资本的培育积累产生不利影响。(3)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应当立足不同地区不同阶层实际、从城乡整体看待问题、结合国家战略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大连市1997~2012年通用装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设备、专用装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六个部门的洛伦兹曲线与集中化指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从装备制造业整个产业来看,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分布相对集中,并且从业人员的集中程度要大于产值。从时间尺度上看,大连市装备制造业呈现出微弱集中化的趋势,并且随着时间的变化,装备制造业集中化程度整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高峰  王剑 《农业经济》2023,(10):14-16
玉米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准确认识和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已有粮食安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玉米产业安全为研究对象,围绕自给率、人均占有量、保险深度、全要素生产率等12个量化评估指标,构建玉米产业安全指数化评估模型,并应用相关统计数据,探索了2011年-2020年间我国玉米产业安全态势演进状况,以此为基础,从基础保障水平、市场运行形势、科技支撑能力、资源环境条件4个方面对未来保障玉米产业安全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为国家玉米产业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1993年起.我国的水果产量和水果面积就跃居世界首位。2001年,我国果树栽培面积,分别占世界果树栽培面积和产量的18.03%和15.23%,均居世界第1位。就品种而言,苹果、梨、桃、李和柿子的产量均为世界之首;葡萄、柑橘、香蕉、菠萝和猕猴桃.也居世界前5名;尤其是柿子和梨,我国产量分别占世界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生猪产业是我国历来农业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旨在对生猪产业的研究进行全面分析,从多个角度分析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与现状,并揭示研究热点的演变以及预测未来趋势。方法 基于CiteSpace与VOSviewer两款文献计量软件,对CNKI期刊数据库中1 783篇北大核心与CSSCI来源论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1)近30年生猪产业研究的发展脉络依次为产能提升与市场治理、产业调整提质增效阶段和绿色健康转型3个阶段;有关生猪价格形成与波动以及猪肉质量安全两个主题在研究的准备、崛起、成熟期均保持较高热度,并且生猪价格形成与波动主题是高频引用与下载论文的重要来源。(2)核心作者与机构合作网络均呈现“核心—外围”特征,作者、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紧密,他们主要以“地缘”与“学缘”的方式合作。(3)同一机构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其产业经济研究水平。(4)陈福生是生猪产业跨学科研究较有影响力的学者。结论 (1)未来作者间与机构间需要加强“跨学缘”“跨地缘”合作,提升研究效率。(2)拥有技术优势的机构可加强机构内跨学科合作以提升整体的学术影响力。(3)未来可在定性与定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融入跨学科方法开展对生猪市场结构变化与社会福利、生产经营组织低碳决策行为、生猪种业振兴等前沿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果业发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甘肃省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了提升甘肃省果业发展的对策:建设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加强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应用,提高果实品质,提升市场竞争力;扶持龙头企业,延长果品产业链条;加强果品流通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农产品出口贸易是农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分析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时空演化规律及区域差异,有助于把握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规律、优化农产品出口贸易布局,对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大的意义。方法 文章以我国31个省(市、区,不含港澳台)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和泰尔指数探究2002-2022年我国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以及区域的差异性。结果 (1)我国总体、省域及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都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东北区域自2010年开始出口贸易规模整体增速明显低于中西部区域,位于中西部的大部分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都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2)我国各省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特征。相比于2002年,2022年个别省域存在跃迁,落入了“低-低、低-高”集聚区;(3)农产品出口贸易整体及四大区域内部差异均呈扩大趋势,四大区域中,西部区域内部差异最大,并呈“M”型波动趋势,区域间差异在总体差异中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缓慢收敛趋势。结论 据此,提出在全国层面上,持续推进全方位开放、加强针对性政策扶持力度;在区域层面上,根据各区域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现实状况、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政策等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发展船船东互保事业的必要性,现状等方面,阐述了渔船船东互保事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着农产品需求结构的多元化,创意农业成为新经济发展下的新型产业,研究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和发展趋势,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以创意农业发展为背景,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利用自适应灰色预测模型对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趋势进行灰色预测。[结果]权重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权重值最高为0110,表明在创意农业资源利用评价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为重要。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得分最高为0429分,该结果说明创意农业较大地促进了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水平综合得分为3927分,处于较高利用水平,但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于旅游发展水平较低。灰色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内江苏省创意农业发展方向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形式为主,设施农业发展仍处于弱势。[结论]整体上看,江苏省创意农业资源利用处于较高水平,但发展不均衡。从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看,江苏省创意农业将以农业观光园和民俗旅游的形式优先发展。因此,在保证观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设施农业的发展速度,以保证江苏省创意农业全面、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系统研究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及其成因,是为科学认知乡村地域发展规律,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村地域系统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方法 文章以宏观层面的社会经济数据和电子地图数据为基础,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探讨中国村庄数量演变过程、空间分布和区位特征。结果 (1)1990—2016年中国行政村数量呈大幅度下降趋势,减少幅度为29.2%。其中2000—2006年减少幅度最大,占研究期减少数量的85.54%;(2)中国行政村分布与演变的区域差异显著。华东区行政村数量分布远高于其他区域,其次为华中、华南、华北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省区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等东部省区和四川、重庆、陕西等中部省区;村庄数量高速减少县主要位在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社会经济落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地区。(3)村庄空间分布类型总体呈现为集聚型分布,在空间上出现2个多核心带状高密度集聚区和1个单核心集聚区,分别位于华北平原、长江中游平原和广东东部沿海地区;村庄数量区位特征显著,整体上绝大部分村庄分布在低海拔与现状水系和交通道路具有较好的邻近性;(4)乡村人口数量、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大中型农用拖拉机数、农林牧鱼业生产总值等是影响我国村庄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结论 生态环境脆弱区和地质灾害多发区、经济社会发展较快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区是中国村庄数量大幅度减少区。自然资源禀赋及其地域差异是村庄分布格局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发展与乡村人口转移是村庄数量减少的重要驱动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缓解了村庄数量减少速度,政策对村庄数量演变进程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作为国家发改委确定的循环经济建设试点省份,近年来积极探索适合该省省情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发展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文章就河南省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势、必要性、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该文指出了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一是林果业循环经济基础发展薄弱;二是循环经济相关法律有待完善,政府调节作用有待加强。对于未来河南林果业循环经济发展趋势,一是需要政府协调引导,形成发展合力;二是需要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业链条;三是需要农户积极参与,践行循环经济。让更多农户掌握生态林果栽培技术,将更多新技术与高效节能新装备与产品推广下去,促进林果业循环经济在更广阔的范围开展下去,让循环经济真正深入人心,实现河南林果业种植地区户户参与、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果业开发的几个突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当前果品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指出应加快水果生产内部结构调整;要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推广果品栽培和产后处理新技术;发挥政府在信息引导、组织销售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文章构建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机制和耦合协调性,以期为更好地协调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揭示2000—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机制及两者耦合协调状况的省域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我国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高,相对于粮食生产条件禀赋而言,产出效率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大。(2)2000—2016年我国粮食生产条件禀赋、粮食生产系统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均可划分为2000—2004年的快速下降和2005—2016年的3阶变化2个阶段,但粮食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则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变化特征。(3)粮食生产条件禀赋与经济发展耦合度的高值区和较高值区在中西部地区集聚,而较低值区和低值区呈现出由分散向沿海地区呈长带状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4)粮食产出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呈现出高值区和较高值区的集聚区域逐步西移且范围不断缩小,较低区和低值区范围逐步向沿海集聚且范围不断扩大的变化特征。(5)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协调省区数量由6个减少到3个,呈现出由在西部集聚向全国分散转变的空间格局; 拮抗型省区数量稳定在8~9个,呈现出由分散向沿海呈长带状集聚的分布特征; 磨合型省区数量由14个增加到18个,呈现出在中西部集聚并明显向西偏移的空间变化特征。[结论]我国应强化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地施肥用药; 明确主要矛盾,因地施策,推进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农业绿色发展是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探究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为我国其他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熵权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运用锡尔指数对区域内和区域间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进行测度。[结果]2012—2017年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有明显提高,绿色供给的得分最高,环境友好和生态制度的得分最低。各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分析结果表明,苏州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最高,南京、无锡次之,连云港、淮安和宿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较低。锡尔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区域内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差异都在逐渐缩小。[结论]农产品绿色供给是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优势,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友好发展方面较低,由于经济发展对资源利用强度在持续增加,资源节约利用仍是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江苏省资源效益利用仍有上升的空间,且区域内发达地区农业绿色发展的带动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