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面源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增加农村家庭的非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工作化和市场化发展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重了当前农业面污染的程度.  相似文献   

2.
3.
研究目的: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对不同区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机理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方法:非期望超效率EBM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结果:(1)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2)全国层面,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变化,并在劳动力转移至一定程度后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3)区域层面,中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正相关,对其他地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呈“U”型关系;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但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东北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大于23.32%时,其对本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影响显著,并产生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激励农地流转,促进耕地集约利用,提升农民技能,推进耕地利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5.
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以化肥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利用1999—2009年间省际面板数据,以化肥为例分析要素市场扭曲是否激发了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研究发现,国家对化肥行业的价格管制政策以及国家对农民实施补贴的财政支农政策导致了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的存在;截止到2009年,中国化肥要素市场扭曲程度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利用GMM动态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广泛存在的化肥要素市场扭曲对化肥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有显著的激发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四川农村人口数量变动和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研究讨论人口流动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仍有不少乡镇没有条件治理环境污染,全国尚有2.5亿农村居民喝不上干净水,农村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引发的投诉和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本文根据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结果和对滇池流域污染情况的实地调查,从滇池流域的自然、经济、社会环境出发,通过大量数据和调查案例描述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农村面源污染对滇池水污染的影响,总结滇池水污染治理的经验与不足,提出了防治滇池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蛟 《农业经济》2018,(1):103-105
农业面源污染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对我国水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以及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并对人类健康产生不可逆转地破坏作用。由于污染防治意识不强、相关制度建设不完善以及技术障碍多等原因,我国农村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因此,必须从提高防范意识、加强政府领导、健全法律制度、重视政策宣传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于都县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研究农民外出务工对农业生产的双重影响。通过对比2000年和2013年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变化情况、现状及特点,发现近年来无论是从转移的产业方面还是渠道均有所变化,并出现了农村劳动力的回流现象;并从收入、耕地、农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实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双重影响;并从国家政策、教育、土地集约化经营和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过量施用化肥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是造成洱海流域上游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分析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有助于了解其调整施肥结构的行为。当前研究忽视了农户减少化肥施用强度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间的替代性,未能开展联立研究。[方法]基于洱海流域上游397个水稻种植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Bivariate-Probit模型对农户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两种意愿进行分析。[结果]年龄负向影响农户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对有机肥好处的认知正向影响其减少化肥量的意愿,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其减少化肥用量和采用有机肥的意愿均产生正向影响,相比之下,对农户采用有机肥意愿的促进作用更大。[结论]引导农户参加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及加强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户对有机肥作用的认知可能是加强其减少化肥用量和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意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微观层面研究农户行为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是近期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优化农户行为,可为促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提供模式。[方法]课题组于2018年7月在重庆四面山区域采取实地调研的方法走访了90个农户家庭,收到有关化肥污染量的有效调查问卷51份,问卷记录了该地区农户的农业生产行为和化肥施用量(换算为污染量)。基于问卷数据建立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生产行为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农户的基本信息、资源利用、种植选择、生产投入、技术采纳、环保意识和兼业均对农业面源污染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政治面貌、职务、受教育水平、土地利用方式、耕作方式、土地灌溉方式和处置作物秸秆方式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较大,尤其是受教育水平对农业面源污染影响最大,农户受教育水平越高则农业面源污染越小。[结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户行为具有密切关系,建议积极推进"三农"建设,发展四面山特色绿色农业,在提高农户环保意识的同时利用先进科技促进该地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湖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劳动力转移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青壮年居多、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和主要流向省外的特点。该文进而研究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并未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资本投入及通过高科技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障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的影响,为制定差别化的农村土地政策提供现实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区域典型省份(黑龙江省、江苏省、湖北省和四川省)农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和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挖掘土地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是否转移及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决策的影响。结果 (1)转出土地和土地流转服务对农村劳动力是否转移有正向影响,土地确权、土地调整次数和土地功能认知则有负向影响。(2)土地确权、转出土地和土地流转服务对已转移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转移有推动作用,土地数量、机械化难易程度、土地调整次数、土地功能认知则有抑制作用。(3)相对于中部地区而言,东北和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倾向于转移;西部地区的已转移劳动力向高级别城镇转移概率更大。结论 健全土地流转市场、保障土地产权安全性和稳定性、构建新型土地经营体系和配套的土地保障体系,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向不同级别城镇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将产业结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保持数据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参照何建新的计算方法,具体测算出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口数。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VRS模式下以产出为导向的BCC模型,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为输出变量,以就业结构偏离度、产业成长程度及城镇化率为输入变量,估算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4年产业结构转型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吸纳效率。研究发现:(1)由于我国各地区产业发展同质现象比较严重,出现了整体技术效率虚高的假象。(2)东部地区在户籍制度,资本、技术对劳动力替代等因素的影响下规模效率相对较低,从而导致其综合效率较低。(3)西部地区未充分发挥好当地的资源优势,综合效率相对较低。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区域吸纳效率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计算环境效率可以直接反映粮食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清粮食生产的环境代价,并促进中国粮食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方法]文章以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为例,基于1990—2018年15个小麦主产省区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主产省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并进一步建立并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平均值为0.649,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水平仍然较低,并且自2000年开始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小麦生产背后的生态成本也越来越高。[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能够促进小麦规模化生产改善环境效率,但是总体影响仍为负向,而财政支农水平、有效灌溉率、机械化水平和小麦最低收购政策对生产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揭示三峡库区北岸最大支流澎溪河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特征,能够明确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来源、总量等动态变化及风险等级分布规律,为三峡库区的农业非点源污染分区防控决策提供切实科学建议。[方法]文章运用改进输出系数模型、污染风险指数及冷热点分析,采用高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降雨等多元数据,对2000—2015年流域内农村生活源、畜禽养殖源、土地利用源的总氮、总磷排放量进行估算。[结果](1)澎溪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氮磷排放量呈现先减少再缓慢增长的趋势,其总氮、总磷排放均值分别为5 919.89 t和499.06 t,年均排放强度分别为12.53 kg/hm2、1.06 kg/hm2;(2)土地利用源对氮磷污染的贡献占较大比重,年均占比分别为60.05%、74.67%;(3)不同子流域总氮、总磷污染年际变化空间表现特征均为南河(1 560.59 t、139.44 t)>澎溪河干流(1 181.51 t、95.70 t)、桃溪河(1 179.56 t、106.27 t)>普里河(1 000.32 t、76.48 t)、东河(997.91 t、79.22 t),南河子流域是氮磷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2017年在广东、河南、湖北、山西、云南5省所做的农户调查数据, 从迁移异质性角度, 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性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差异。方法 文章使用IV-Probit和IV-Tobit模型, 解决劳动力转移就业行为内生性的问题, 实现模型参数结果的无偏估计。结果 在广延边际上, 劳动力季节性非稳定转移就业对农户转入、转出土地均没有显著影响, 而常年稳定转移就业仅对农户转出土地有显著正影响, 家庭每新增1个常年在外务工者, 会使农户土地转出倾向增加9.5%;在集约边际上, 虽然稳定和非稳定的转移就业方式都降低了农地需求, 但只有常年稳定转移就业显著促进了农地供给的增加, 家庭每新增1个常年在外务工者, 会使农户土地转出数量增加8.1%。结论 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向城市的稳定迁移和就业, 尤其是让非稳定转移就业者实现在城市的长期、稳定就业, 是解决现阶段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供给不足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的影响,为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搜集分析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的数据和河南省与农业产业结构的数据,探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最终详细说明河南省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产生的具体影响。[结果]2006~2013年,河南省劳动力转移的年增长速率6.93%,在此影响下农民收入年增长率达19.98%;农作物总产量年增长率达26.69%;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年增长率达4.76%和4.11%;棉花种植面积年减少速率达80.18%;农业播种面积年增长速率3.42‰;此外,农用机械使用率和农村人力思想素质均提升。[结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致使农民收入和农业种植效益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增高、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单一化、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及农村人力资本趋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农民工作为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转移就业问题一直被各界高度关注。文章利用2011—2021我国31个省(市、区,未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省)的空间面板数据,探究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方法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分析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机制,通过莫兰检验验证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农村居民收入空间相关性之后,再选取固定效应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3种空间矩阵检验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1) 发现农民工转移就业和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明显的L—L、H—H集聚的空间特征,空间相关性显著;(2) 农民工转移就业与农村居民收入空间交互效应也显著;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 农民工转移就业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结论 重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提高农民工受教育程度,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可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进而有效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20.
基于种植结构调整视角的化肥减施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化肥过量使用是导致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产地环境风险的重要因素。虽然已提前实现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目标,但"后零增长"时代,探寻巩固和推进化肥减施的有效对策仍是当务之急。[方法]文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不同作物种植面积调整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结果]化肥用量变化与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调整密切相关。近年各省份化肥用量的变化趋势,也佐证了耗肥量大的果蔬类作物种植面积的消长,是助推我国化肥使用量增减变动的重要因素。[结论]种植业结构调整策略将成为控制化肥用量的重要途径,调减非优势区作物种植面积,构建生态友好型耕作制度,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休耕,综合运用国际农业资源和产品市场,保障短缺农产品供给等种植业结构优化措施,是推动化肥减量直接而有效的方式。同时,应注重转变传统施肥方式,推广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强化绿色发展政策支持与引导,巩固化肥"零增长"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