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盛革 《特区经济》2014,(3):92-94
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需要探寻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新思路、新方法。本文首先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必要性,然后对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基于价值网视角,理论描绘了一个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型。该模型刻划了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协同创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能够帮助分析国内传统制造业低效的分工体系和交易效率对产业升级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为打破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供需低效平衡、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然而,山东烟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严重制约了烟台制造业未来的产业竞争力。因此,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烟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专业镇在持续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经验特色或典型模式.本文首先从广东中山市小榄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集聚协同创新发展实践出发,将其所获得的有效经验和成功做法进行总结归纳并上升为一种创新发展模式;而后理论构造了一个专业镇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集聚协同创新价值网链平台模型,以赋予专业镇或区域行业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数据,以行业增加值率作为地区制造业升级的衡量指标,选择我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发展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发展能够显著推动我国地区制造业升级,在经过假设条件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在对微观企业进行分析后发现,生产性服务发展主要通过存续企业产出变动下的资源配置效应和新企业进入效应两方面推动地区制造业升级。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具有较强的创新促进效应,主要通过研发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渠道推动地区制造业升级。最后,在推动制造业升级的过程中,东部地区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出口企业的推动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5.
周鹏  赵玲  胡凯 《科技和产业》2011,11(9):9-11
在后危机时代,制造业应通过转型升级培育持续竞争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价值链升级。本文通过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价值链升级间的相关程度明显。在此基础上,以中国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当前对支撑中国制造业价值链升级贡献较大的生产性服务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批发零售业这些传统服务行业,从而进一步指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金融业和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应是将来发挥支撑制造业价值链升级作用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6.
生产性服务业是直接或间接为生产活动提供中间服务的行业,是现代产业发展中竞争力的基本源泉。宁波市即将进入人均GDP为1万美元的经济结构加速变化的时期,土地、资源以及环境等压力不断加大,推进产业转型尤其是工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是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的有效途径。我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基地,如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尤其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集聚外部性的角度理论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三个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能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而Jacobs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从区域异质性来看,在东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MAR外部性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当前,湖州正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时期,处于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的关键时期.我们应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加快服务业创新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促转型、以生活性服务业促消费,全力推进湖州经济的转型升级. 从战略高度重视服务业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服务业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业能否创新提升和快速发展,将决定产业转型的成败.从国际经济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和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河南作为新兴的工业大省,当前正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有利于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规模,使河南由工业型经济迈向服务型经济。由于诸多因素影响,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的程度不深,需要从多方面努力,如构建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机制,推进制造业发展“服务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以及优化制度环境等,以促进两大产业形成互相支撑、互补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互联网+”下开放式创新和制造业升级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互联网+”下开放式创新驱动制造业升级的模型和六大动力因素,即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效应、创新价值的溢出效应、创新开放度的调节效应和“互联网+” 的乘数效应。并以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检验各动力因素对制造业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正成为当前一个学术热点,在研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动因、集聚度测量方法以及集聚影响因素等进行文献研究后发现,现有研究多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自身角度进行较为单一的分析,而对其所产生的作用与产业升级整体联系的分析却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的关联性、匹配性,加强以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产业价值链布局、创新资源分配及政策精准扶持。  相似文献   

12.
打造中国动力谷是推动株洲由传统重工业城市向现代创新型城市转变的关键举措。从企业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及创新服务支撑体系等四个方面对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归纳出影响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指出提升中国动力谷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建立政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打造以动力产业为核心的全产业链创新集群、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及形成全社会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3.
低成本创新是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制造企业的自发需求。理论与实践证明,3D打印技术能通过“设计与技术”的双轮驱动融合传统制造企业实现低成本创新。基于对江苏地区3D行业典型企业案例分析,总结出3D打印产业融合成长的三种低成本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从六个方面提出了江苏3D打印产业融合成长的低成本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林玮 《改革与战略》2013,(11):91-94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提高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度以及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文章认为,高新区应把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其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来推进。在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结合高新区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和强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并提高其科技服务能力;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  相似文献   

15.
近来,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其中创新是关键。产业集群要实现转型升级,集群进行企业科技创新合作是关键。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已经具备了条件。从产业集群科技创新合作博弈的参与方、动力分析,合作博弈均衡可以实现。要维护该合作博弈均衡,必须有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政府也应将产业政策转变为科技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16.
高端服务业具有强大的产业外溢效应,它是当前中国服务业进行供给侧改革的必然选择。高端服务业是长江经济带核心竞争力的展现。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的门户和窗口,其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调整为创新驱动。通过创新增加有效的高端供给,促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以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表明技术创新引起了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并且研发支出、人力资本、金融集聚、居民消费和对外开放等因素都会对高端服务业发展有推动促进作用。技术进步可以引起服务业内部结构的改变,使得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增加高端服务业的有效供给,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有利于深化供给侧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让长江经济带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17.
中山传统产业以集群化突出、产业链完整、以小微企业聚集为主要形态,但面临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竞争激烈、人才严重匮乏、公共服务资源配套相对滞后等转型升级困境。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中山可以共享区域产业价值链,深度参与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据此可以设计培育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内生能力、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协同创新纽带、创新升级融资体系等针对性产业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18.
董华  江珍珍 《南方经济》2018,37(10):132-144
“服务悖论”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主要障碍。服务化过程中的组织创新跟不上服务化战略的要求是造成“服务悖论”主要成因。大数据的兴起不仅为新时期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大数据价值创造的新特征也为缓解和克服“服务悖论”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与机制,包括:基于大数据进行顾客需求挖掘开发促进服务化产品设计的创新;关键流程数据化以及多流整合推动组织结构与流程的重组;高速数据信息的流动共享加快管理模式与服务文化的转型,以及资产虚拟化大数据共享实现制造服务供应链资源的集成与协同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可初步建立大数据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一个简单战略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9.
"十四五"时期,中国要实现经济的持续恢复和高质量发展,就依然要解决好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问题。要做到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就仍需抓住企业变革这个产业系统的基础环节。政府的战略引导、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这些发展中大国不可或缺的政策举措,终将要靠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实践构成创新的合力。理论研究与国际比较表明,现阶段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还在于企业实行适合于自身技术和经营特点的融合式创新。观察与研究安川电机百年成长过程中4个转型时期的变革轨迹,就有可能使我们对制造产业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获得与以往不一样的认识,并且在寻找切合企业实际的融合式创新方式上获得鲜活的启示或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