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服务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之一,也是制造企业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在近年来也开始踏上服务化的征程。在分析汽车制造业服务化成因的基础上,采用投入产出法,选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投入产出表数据,从投入服务化的角度,计算了汽车制造业零部件、物流和研发三方面的服务化投入,分析了我国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与国外汽车制造业服务化现状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汽车制造业之间服务化水平的差距,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与中介效应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直接效应与具体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集聚的 MAR、JACOBS 与PORTER 外部性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因此,文章提出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路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服务化是现代制造业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介绍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基本概念、动因和发展模式,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讨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系统分析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2000年至2014年跨国行业层面样本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对一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推动一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但这种推动作用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与市场主导型相比,银行主导型的金融结构更有利于制造业服务化转型;金融发展对制造业服务化的推动作用在中低收入水平的国家中更为明显,在高收入水平的国家中不显著;金融发展仅对一国基于国内服务投入的制造业服务化有推动作用,对基于国外服务投入的制造业服务化有"挤出作用"。政策含义是:为了实现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应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推动中小银行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转型是破解企业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和实现国际价值链攀升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区分投入要素的一般均衡模型明确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投入要素调整的作用与机制,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海关数据及国家间投入产出数据测度了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研究城市低碳发展的准自然实验,检验了中国城市低碳发展对制造业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市低碳发展显著增强了制造业企业的投入服务化,对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2)城市低碳发展呈现出了较强的环境规制约束力,一方面倒逼企业的创新和技术升级,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的服务业发展水平,这是城市低碳发展促进制造企业投入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机制;(3)进一步拓展分析表明城市低碳发展促进了制造业企业生产中服务要素投入对其他要素的替代,以及推动了企业出口产品向以服务要素投入依赖为特征的高技术产品转换。本文研究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制造业服务业“两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辽宁经济》2014,(9):4-8
制造业服务化是发达国家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装备制造业服务化则是当前辽宁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并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应把握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趋势,以企业为主体、以政策为引导,通过宣传指导、申请试点、深化主辅分离和产业政策配套等多种途径和手段,实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服务化有突破、有典型。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技术的加成下,服务化转型成为当前各国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进而抢占全球价值链(GVC)高端位置的重要方式。文章采用2008~2020年国际投入产出表,从跨国视角考察了服务化转型对一国制造业GVC位置提升的作用。实证结果显示,制造业服务化能够有效提高制造业的竞争能力,并显著提升该国制造业在GVC中的位置;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服务化转型可以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两个渠道促进制造业GVC位置的提升;而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在经过服务化的改造加成之后,中低技术水平的制造业更能够显著提升其在GVC中的位置;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来自本国所在区域价值链(RVC)的内部服务投入更有利于促进该国制造业GVC位置的提升。考虑当前GVC的“区块化”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获取外贸竞争制高点,一国更应该通过参与RVC来促进服务化转型对本国制造业GVC位置提升的影响。推动服务业高水平开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进而促进其与RVC的深度融合,这是助力中国制造业实现在GVC位置提升的核心关键。  相似文献   

8.
韩江卫 《特区经济》2014,(11):221-224
制造业服务化是制造业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服务化困境"现象。本文以制造业服务化为主题,按照文献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从制造业服务化概念、驱动力和实现过程以及实现过程的保障因素对已有理论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数字经济时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服务化水平是促进和衡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参数.数字化转型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可以有效提高企业服务化水平,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证研究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服务化水平与企业效益的影响,收集了中国装备制造业2445家上市公司2014—2018年的资料数据,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化水平和行业总体效益都逐渐提高,服务化水平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但比较弱.再细分6个分行业进行稳健性检验和比较分析,发现服务化水平的中介作用在6个分行业里只有部分中介效应甚至无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WIOD和TIVA数据库测算了 2000~2015年42个国家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的数据,并基于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高质量服务出口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提高发展水平、推动产业跨国转移和关联产业出口...  相似文献   

11.
刘伟江  吕镯 《南方经济》2018,37(5):1-21
文章使用上市公司2007-2016年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DI合成控制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营改增"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及"营改增"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营改增"政策主要通过直接作用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经由制造业服务化来提高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并不存在。文章的研究对"营改增"政策完善与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陈云  姜天笑 《科技和产业》2023,23(21):200-207
以天津市装备制造产业为例,从专利视角出发,应用incoPat专利数据分析系统,对其重点企业2004—2022年的专利申请趋势、类型分布、技术领域分布进行分析,同时从企业创新主体、专利运营、合享价值度等角度探究天津装备制造产业创新活力与发展特点,提出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可行性对策建议,为天津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通过分析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耦合关系,认为科技创新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关键驱动要素,同时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为科技创新带来良性竞合和技术传递的契机,并以泉州市为例,根据其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薄弱、高端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未能实现有效衔接以及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发挥较低等问题,最后从促进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加强协同创新、完善配套服务、优化产业集群五个方面提出泉州市加快科技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端集成电路(IC)产业严重受限于落后的光刻制造装备技术和产业,2016年进口约2 271亿美元,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升级,成为重大的国家安全隐患。习近平主席说"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2008年以来我国启动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規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02专项),展开IC光刻制造装备及工艺关健技术攻关。通过对国际上先进光刻设备制造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调研其专利形成的关键技术模块,寻找我国光刻制造业研发的潜在技术入口,提高创新起点,引导研发活动向具有自主创新的目标,集中力量在光刻机国际前沿技术上有所突破,创造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制造业产业变迁,为湖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对策,基于湖南省和地区五省份2010—2020年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分析湖南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和竞争力演变。运用传统偏离份额、动态偏离份额等方法,对2011—2020年湖南省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做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十三五”以来,湖南省占绝对优势地位的制造业细分行业数量不断减少;竞争力逐渐增强,但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三种方法计算出来的优势产业相对固定等。根据以上结论,提出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合理高效配置和优化资源;加大研发投入,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董华  江珍珍 《南方经济》2018,37(10):132-144
“服务悖论”的存在一直是制约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主要障碍。服务化过程中的组织创新跟不上服务化战略的要求是造成“服务悖论”主要成因。大数据的兴起不仅为新时期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提供了新的驱动力量,大数据价值创造的新特征也为缓解和克服“服务悖论”提供了具体的路径与机制,包括:基于大数据进行顾客需求挖掘开发促进服务化产品设计的创新;关键流程数据化以及多流整合推动组织结构与流程的重组;高速数据信息的流动共享加快管理模式与服务文化的转型,以及资产虚拟化大数据共享实现制造服务供应链资源的集成与协同管理等。在此基础上,可初步建立大数据驱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的一个简单战略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7.
边云岗  樊建锋 《科技和产业》2022,22(12):172-179
服务化悖论是制造企业实施服务化转型战略的主要障碍。从外部驱动因素和内部保障机制两个方面分析制造企业服务化的价值创造机理,认为服务化悖论归因于转型过程中存在供需认知错位、企业资源稀缺、组织结构刚性和组织管理惰性等现实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平台化策略成为解决制造企业服务化悖论的有效手段,通过供给侧平台整合资源能力、需求侧平台聚集市场需求,以及混合式平台打造生态系统,核心制造企业、产品/服务要素提供商、潜在利益相关者和客户之间可依托平台机制相互协同,实现价值共创,从而提升服务化转型的价值创造空间,促进服务化转型成功。  相似文献   

18.
成丽红  孙天阳 《改革》2020,(3):111-125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WIOD数据库,测算中国制造业出口内涵的服务投入增值率与企业价格加成率,实证检验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价格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促进了企业价格加成率的提升。异质性检验表明,国内服务投入、运输、信息和通信,以及专业科学技术服务投入的增强有助于企业价格加成率的提升,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出口企业、民营和外资企业价格加成率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成本降低和技术创新是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提高企业价格加成率的可能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