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新技术产业行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直接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行业已经取得重大发展。客观科学的认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对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的发展非常重要,本文选用一套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油气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构建了油气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评定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利用SPSS12.0和EXCEL软件对油气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打分,并进一步构建协调发展关系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正处于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实证研究表明,苏南、苏中、苏北的产业基础和创新潜力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区位的优劣、区域发展战略、人才集聚能力不同。各地区应发挥其比较优势,在经济体制、产业政策、人才培养、文化融资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发展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新趋势。对于海宁而言,产业数字化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抓手。海宁市急需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对现有产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渗透,加快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向数字化转型,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本文旨在通过对嘉兴五县两区的产业数字化发展现状的实证评估,分析海宁市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整体水平、区域特色,希望能为其发展探究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临空经济区在区域发展中扮演着增长极的角色,带动各类高附加值临空产业集聚发展,推动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基于区域产业统计数据对渝北区产业进行分析,发现现区域中较少产业有空间集聚的特征,部分临空产业综合效益较低,区域产链的协同性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构建渝北区临空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得出渝北区应优先选择发展的临空产业。  相似文献   

7.
在系统梳理相关政策和文献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大数据、大数据产业概念进行界定,大数据产业是指关于大数据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服务产业的集合。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归回分析法,分析2010~2015年大数据产业对黔东南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示:大数据产业核心业态、关联业态暂时不能促进黔东南国民经济发展,但其衍生业态不断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潜力巨大。最后,对黔东南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我国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构建了包括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及R&D效应在内的技术进步的三重效应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1997~2011年的技术进步综合效应进行评价,分析了我国技术进步综合效应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从FDI、进口贸易、经济发展水平等角度通过主成分回归方法进一步揭示和探寻影响技术进步效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郭宏  伦蕊  孙唯露 《亚太经济》2023,(2):114-124
基于产业链安全的具体内涵与核心要素,结合中国产业链安全面临的主要困扰,构建包含产业链完整性、产业链稳定性、产业链控制力、产业链竞争力四个维度的产业链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关键产业链进行安全水平的测度与比较。结果表明,前者的安全度水平总体优于后者,尽管两条产业链目前均处于相对不安全状态,但其安全度指数都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态势,研究可为中国产业链安全评价和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齐齐哈尔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数据,运用主成份分析模型,对齐齐哈尔市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构建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表明,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应作为齐齐哈尔市的优势产业发展,但其在劳动力资源的充足性与成本上不占优势,应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培养和吸引服务外包人才。  相似文献   

11.
霍凯琳 《科学决策》2013,(10):45-62
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优劣是公司内部衡量经营绩效、改进企业管理和制定经营战略的依据。根据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特点,筛选出适合石油石化企业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主要从事原油开采与石油开采直接相关服务的10家上市样本公司,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样本公司2007年-2012年的绩效进行评价。实证研究表明,石油石化行业上市公司2007年-2012年整体趋势是呈波浪形分布。根据各年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绩效得分发现影响公司总体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为上市公司提高其综合绩效提供依据。同时,所得结论有助于企业进行行业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产业集群与弹性脱钩理论,建立区域产业集群碳排放弹性分析的脱钩模型,以山东省石化产业集群为例对其产业减排脱钩弹性、能耗脱钩弹性、集群脱钩弹性、政策导向脱钩弹性分别进行计算与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对山东省石化产业集群的低碳化路径提出建议。结果表明:近些年山东省石化产业集群的产业减排弹性呈现增长连接状态,CO2排放量增长较快,产业能耗弹性保持在负脱钩状态,生产效率较高;石化产业GDP的快速增加没有促进石化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构建低碳产业链、加强产业集群低碳化改造、由工业园向低碳产业园转型、加大政策导向等方面促进山东省石化产业集群的低碳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岩  杜启祥 《科技和产业》2022,22(5):321-325
2018年修改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中贯彻落实绿色、开放发展观,并确立ESG信息披露框架。目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持鼓励态度,随着可持续发展在国内的逐步推进,可以预料未来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是大势所趋。石化行业作为经济支柱,业内上市公司应尽早关注ESG发展,部署可持续发展战略,将ESG建设纳入企业管理并定期发布ESG报告。通过收集2018—2020年深沪上市的石化行业上市公司ESG披露信息,分析ESG在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中的披露情况,探寻企业在披露ESG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石化行业上市公司ESG报告规范披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小武  黄希 《改革与战略》2010,26(6):127-129
文章从产业分析的视角,结合石油天然气产业自身的特点,构建了一套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确定其在我国石油天然气产业中的竞争地位以及自身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最后,文章对提升新疆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延伸产业链,推动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产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产品的智能化、工业的信息化显得越发重要。本文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结合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构建了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的过程中,由于技术的复杂性,市场的不确定性,企业应当在技术识别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技术发展路径,并与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作,对“硬件、软件和互联网服务”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升级。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主成分聚类分析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潜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唯  杨露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27-32
以物联网为代表的信息获取或信息感知,将会推动信息产业进入第三次浪潮.文章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物联网产业发展具有代表性的全国八省从产业发展潜力层面进行了排序及综合评价研究,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选取的目标省份,按照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潜力分为三类.通过评价分析,论证了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时情况及趋势,对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规划,以及如何带动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汤飚 《改革与战略》2013,(7):106-108
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已经来临,中国的制造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正当世界发达经济体重振制造业的时刻,我们更不能对目前中国制造业的困境熟视无睹。发展中国制造业需要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更需制造企业强化内功,通过产业升级,实现新跨越。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产业安全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关键因素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是做好维护产业安全工作的战略举措。只有提升竞争力,才能维护好我国的产业安全。本文分析了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提高我国产业安全上的重要作用,并对此提出了若干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环境保护是目前关注的热点,环境保护强度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的相关研究却呈现空白.文章主要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污染产业--造纸业作为分析对象,采取了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回归分析等多种方法验证了环境保护程度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得出了结论:环境保护强度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抵消由于环境保护引起成本增加带来的产业竞争力的下降,最终这种技术创新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